赵友萍老师亲笔手稿,学生彭世强倍感珍贵

芙蓉阁内画

<p class="ql-block">  这是2012年赵友萍老师亲笔书写的文章手稿。</p> <p class="ql-block">  为她的学生彭世强出版的大型画册书写的贺词。</p> <p class="ql-block">  这本画册出版于2015年,画册前言中的第一篇就是赵友萍老师的文章《真善在美中交融》。她将当年在自己任教的央美附中上学的学生彭世强的人品及学业,创作思想与美术实践做了述评,对这本画册的问世做了有理论高度的介绍。从一位优秀指导老师的角度,给予在校学习成绩良好并在艺术之路上勤奋耕耘,探索并创新,为艺术实践做出成绩的学生给予了最坚实的肯定与继续前行的鼓舞。</p> <p class="ql-block">  赵友萍老师附在文章前边的一篇短信。可以看到她落成上述稿件的时间为2012年9月5日。时隔十年,整理案头抽屉中的文件,又见老师亲笔手稿倍感亲切。十年前,老师亦有七十多岁,当世人几乎个个都是依靠电脑提取文字撰写文章书稿之时,老师仍然保持毕生习惯,提笔书写。两千四百字的文章,字迹镌秀天然,对学生亲切关怀之情蕴含其间。</p> <p class="ql-block">  美院附中时期彭世强的自画像,当时的一幅课堂作业。</p> <p class="ql-block">  赵老师的文章。应邀在彭世强的画册中作前言文稿,成为此书开篇贺词中的首篇。</p> <p class="ql-block">  老师还是那位老师赵友萍。学生还是这位学生彭世强。在美院附中上学时,校长是丁井文先生,据说是丁校长在中央美术学院应届毕业生中挑选了几位优秀者,聘请来附中任教的。赵老师是业务水平特别棒的老师,上她的课总是倍受启发,收益颇多。学生们至今记得她讲课时的风采和内在的文化底蕴,当然也忘却不了她那年轻美帅的外在形象。</p> <p class="ql-block">  就是这个学生,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带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开创了属于这个时代中自己走出的成功之路。中央美院附中被赞誉为“画家的摇蓝”,这不是一句空话,苦读不是没有回报的。有着画家梦的学生不懈努力了几十年,终于向人民向母校总结汇报了。</p><p class="ql-block"> 毕业以来学生一直被老师的教导鼓舞着,被老师的要求鞭策着,学生终生以老师为师,老师始终关注着学生。彭世强回忆求学时代无限感慨:老师与学生在一起共同度过的六十年代上半叶,那是多么神圣难忘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本文写于2022年7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