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p><b>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位于浦东滨江核心地区,用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定位为生态自然永续、文化融合创新、市民欢聚共享的世界一流城市中心公园。<span style="color: inherit;">于2017年9月22日开始建设,将于2023年年底完成主体建设,2024年实现全园开放。</span></b></p><p><b>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宣布,随着疫情形势总体趋稳,逐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公园北区将于6月20日恢复开放。</b></p><div><b>其中,申园每日接待游客上限为4000人次,需通过上海世博文化公园的小程序提前预约。<br></b></div><div><b><br></b></div></h1> <h1><b>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平面图</b></h1> <h1><p><b>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占地85公顷,主要由舞动广场、静谧森林、时光印记大道、世博花园、音乐之林、中心湖、后滩滨江、申园等景观片区和景点组成。</b></p><div><b>两座设计最高处达48米的双子山正在世博文化公园内拔地而起,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座高度超过40米的人工仿自然山林。<br></b></div><div><b>未来,世博文化公园还将担负起引导和培养一座城市新的文化的使命,比如园艺文化(世界花艺园)、爱乐文化(大歌剧院、音乐之林露天剧场)、体育文化(国际马术中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萌宠乐园)等。<br></b></div><div><b>原世博会意大利馆计划以婚庆文化为主题,开展相关展览展示活动。原俄罗斯馆将进一步改造,主打俄罗斯文化展览展示,让市民游客继续体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br></div></h1> <h1><b>申园是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中独具江南园林文化特色的园中园。园内掇山理水、筑房建桥,形成北山、南水、东园、西苑的空间布局,山环水抱之中的建筑群落呈现明清时期江南传统园林风格。</b></h1><h1><b>申园有八景:醉红映霞、古柯晚渡、玉堂春满、松石泉流、曲韵天香、秋江落照、烟雨蓬莱、荷风鱼乐</b>。<b>身处申园,能强烈感受到江南文化神韵带来的震撼。</b></h1> <h1><b>申园鸟瞰图(来自网络)</b></h1> <h1><b>申园大门外的会心亭</b></h1> <h1><p><b>申园的南水是映云霞,申园中最大的水面,与世博文化公园的中心湖相连。春季岸边杜鹃绽放,湖光如镜映照一池“云霞”;夏日在“藕香榭”赏荷,怡然自得。<br></b></p><div><b>映云霞沿岸还有水云堤,仿西湖设计,堤上的会心亭取名自《世说新语》中的“会心处不必在远”。</b><br></div></h1> <h1><b>从涉趣桥远眺上海世博会俄罗斯馆</b></h1> <h1><b>申园大门(南门)</b></h1> <h1><b>从申园南门入内,迎面有一座山坡,坡顶有一座六角亭,亭旁松树成林,有山林野趣,林下满铺近40种杜鹃。每逢盛花时节,宛若云蒸霞蔚,是为“醉红映霞”。</b><br></h1> <h1><b>申园的东园是以玉兰馆为主的厅堂、轩、榭、亭廊等组成的建筑群,构建精巧,具有浓郁的江南风情。</b></h1><h1><b>玉兰馆建筑群的第一进院落还植入了玉兰,屋瓦也采用玉兰元素,和上海市花相吻合。</b></h1> <h1><b>玉兰馆鸟瞰图(来自网络)</b></h1> <h1><b>邀月堂。</b></h1> <h1><b>杜鹃坡后方是一处莲池,以假山叠瀑为特色,这是“松石泉流”。</b><br></h1> <h1><p><b>枕瀑亭位于一座高6米、宽40米的假山顶部,月朗星稀时上缀明月、下览月影,构成一实一虚。</b></p><br><b>山上有两路跌水和两路瀑布,一路瀑布自主峰中部奔涌而出,另一路瀑布隐于次峰之后,悬于枕瀑亭之下,只闻其声,不见其水,此为一露一藏。<br><br>山体中特意堆砌出一山洞,名为云间洞天,与沐浴在阳光下的山体外侧形成一明一暗。</b></h1> <h1><b>邀月堂。</b></h1> <h1><b>清梅深竹</b></h1> <h1><b>竹里轩</b></h1> <h1><b>中心亭院。</b></h1> <h1><b>清音馆</b></h1> <h1><b>赏心亭与见山楼。</b></h1> <h1><b>曲韵天香中的露香亭则取名自明代上海另一座古典园林露香园。相传,露香园园主顾名世在建园凿池时挖出一块石碑,上面有元代赵孟所题的“露香池”三字,因而以池命园。</b></h1><br><h1><b>如今,曲韵天香制高点露香亭的牌匾就用“赵体”书写,此处露天大戏台前的池水命名为露香池。</b></h1> <h1><b>露香亭下面的露天大戏台除了承载申园演绎舞台的功能性作用,还考虑到上海戏曲海纳百川的特性,采用了综合型的设计,京、昆、越、沪等在上海活跃的剧种都能适用。</b><br></h1> <h1><br><b>与露香亭隔水相望的清音馆,将来就是“演奏席”或“观众席”,极具古典画意,又不失现代的实用价值。</b></h1> <h1><b>申园北门</b></h1> <h1><b>烟雨楼与丹枫湖</b><br></h1> <h1><b>占据丹枫湖岸“C位”的烟雨楼则是苏州、杭州两家设计团队风格的有机融合:骨架有杭州园林的简约之风,雕花等局部细节则充分体现了苏州匠人的精致。</b></h1> <h1><b>申园的北山是起伏的人造假山,形成隔断,山北是现代风格的滨江和高楼大厦,与山南的古典江南园林隔山相望,一闹一静,让人“一步千年”,宛若穿梭了时空。</b></h1><h1><b>“秋江落照”内的一览亭,是申园内的制高点,站在亭内俯瞰,黄浦江、公园和湖泊之景尽收眼底。</b></h1> <h1><b>漾日桥上看烟雨楼。</b></h1> <h1><b>藕香榭</b></h1> <h1><b>藕香榭及五曲桥植有一些零星荷花。</b></h1> <h1><b>映云霞西侧,在五曲桥头眺望申园西门和藕香榭</b></h1> <h1><b>出五曲桥即申园西门。附近为游客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左边为音乐之林,我选择右边穿过竹林,进入后滩公园。</b></h1> <h1><b>大片竹林,尚未成林,内空无一人。</b></h1> <h1><b>竹林出来,穿过世慱大道延长线,即进入后滩公园。</b></h1><h1><b>后滩湿地公园为上海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现划为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占地18公顷。场地原为钢铁厂(浦东钢铁集团)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2007年初开始,由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领衔“土人设计”团队设计,2009年10月建成。</b></h1> <h1><b>后滩湿地公园作为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的成功案例之一,建造在原工业厂址的棕色地带上,是上海黄浦江畔的一处再生生态景观。2010年4月27日,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布了2010年景观设计类的专业奖项。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荣获综合设计类的唯一最高奖项——杰出奖。</b><br></h1> <h1><b>公园的核心是一条带状、具有水净化功能的人工湿地系统。<br></b></h1><h1><b><br></b><b>它将来自黄浦江的劣五类水,通过沉淀池、叠瀑墙、梯田、不同深度和不同群落的湿地净化区,经过长达1公里的流程,而成为三类净水,日净化量为每天2400立方米。</b></h1><h1><b>公园在净水之外,还具备防洪功能。防洪堤同样“看不见”,被隐藏在流域两边的田谷堤岸的植被之下。<br></b><b> 外端的防洪堤可以防50年一遇的大水,而内部的则可以防百年一遇的大水,在洪水来时,整个湿地可以完全作为一个缓冲地,等洪水退去,又能恢复湿地功能。</b></h1> <h1><b>公园隔黄浦江对岸为网红打卡点徐汇滨江。</b></h1> <h1><b>和卢湾浜江绿地。</b></h1> <h1><b>往卢浦大桥方向进入黄浦滨江大道了。</b></h1> <h1><b>后滩公园内狗园(收费、未开放)。</b></h1> <h1><b>后滩公园建有步道和骑车道、河水清澈、芦苇遍地、绿树成阴,各种鸟类棲息于此,是休闲的好去处。</b></h1> <h1><b>游船码头。</b></h1> <h1><b>沿途建有多处驿站,供游客休息,补充能量。</b></h1> <h1><b>历时三小时,走到卢浦大桥浦东桥堍,天太热,不走下去了,折入长清北路,回到来时的13号线世博大道站,全程7.6公里,只游了世博文化公园一个小角!</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