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话别时的风景

孙宪

2019年10月,合肥市二环内最大的城中村(龚大塘、鸭林冲)被拆,四百多亩土地上几百户多为菜农的原住民很快搬离,身份由农转非,择业和生活,骤然面对新的环境条件。在其区域规划和实施过程,前几年,是其嬗变的史前期,荒芜的土地和满目废墟与时间共融,喧闹的城市空间中陡然生出一个现代村落遗址,它以触目的破碎、荒芜,与四面围合的街市楼宇对立,等待新的建筑成为身姿,静观所在城市文明史翻向新的一页。在土地流转按下暂停键的近三年,这片废弃之地温存犹在,原住村民不断回来守土种植,周边住户络绎深入垦荒,此域中,春仍能踏青观景,夏亦可闻鸟语收瓜果,依稀容得流浪者栖身度年。观此一域,在其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所有不舍或亲近,莫不都应归功于这片土地的魔力,仿佛旧的村落之母羽化变身前慈恩大德的衍射,不经意间化作的一道人间风景。 1、2019年11月18日,龚大塘村整体被拆,至2022年7月,被拆土地上除一条新建道路,整片基本处闲置状态; 2、2019年11月9日,63岁的刘梁生,在祖居屋废墟留影,刘姓是该村大姓,他在这片土地上种过稻、种过菜,也出村看过仓库、拉过板车、做过保安,与老伴、儿媳、孙子等6口长年生活于此,虽已迁居别处,心里总念着老地方; 3、2021年3月14日,龚大塘北侧一处被拆房屋的旧址,逾两载而逢春的野草; 4、2022年6月17日,龚大塘西侧一处树丛,逾三载而逢春的归鸟; 5、2022年6月13日,暂住于附近街区的张友珍女士携好友寻踪旧居遗址; 6、2021年3月13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肥东迁入龚大塘的68岁的孙方改,与老伴坚守地头三年,不离弃多年从事的蔬菜种植; 7、2022年6月12日,附近学校的遗弃物被种植户当作地膜用材; 8、2022年6月13日,68岁的刘纯才与老伴已在附近昊天苑小区落户,但两人对自己熟悉并可获收益的蔬菜种植割舍不下,决心坚持到最后一刻; 9、2022年6月14日,蔬菜收获季节,清晨,龚大塘大片闲置之地,常见蔬菜运输单车出入; 10、2022年6月17日,元一名称C区陆女士等附近居民,是这片土地垦荒的参与者,每天清晨,她们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其中; 11、2022年6月17日,给地里的植物浇水,成为城市人亲近土地的一种享受性体验; 12、2022年6月12日,散落在原住房旧址上由村民自掘家用的一口口水井,为后来垦荒者青睐。年届七旬的肖方,早年由铁四局退休,他于提水浇地之余,帮着身边垦荒伙伴一口气从水井里捞出3只掉落的水桶; 13、2022年6月17日,居住美晨雅阁的年届八旬的程大爷,由于早年务农,他侍弄的作物,长势、收成特喜人; 14、2022年6月17日,地头上的临建设施,是居住临桥苑9栋的贾城奎大爷的创意工程; 15、2022年6月17日,处于生长期的瓜果; 16、2022年6月15日,收获,是这块土地上的最美景致之一; 17、2022年6月17日,流浪者的栖身之地; 18、2022年6月17日,有闲族的踏青站点; 19、2022年6月26日,淮南路新建道路地质钻探工程成为这块土地的新风景; 20、2022年6月26日,这片土地所蕴含的新的生机将由此揭开生面。<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