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欣赏了润英创作的《老邻居》,勾起了我尘封已久的遥远的童年往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光流转,童心已然不在,但往昔的岁月如电影胶片般一幕幕在脑海中回放,回不去的往日时光,仿佛雨后屋檐落下的一串串水滴,在心田叮叮咚咚的雀跃。童年就像五彩斑斓的盒子,里面装着快乐和笑声,也装着无奈和苦涩。现在回想起来,每一件事就是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连在一起就像一条五颜六色的项链,闪亮在记忆的长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时候不富裕,但岁月温暖,生活艰辛,但内心火热,我们对贫困并没有太大的感觉,成长在北基建脏乱差的地方,便以为人间原本如此,处处如此。不像大人那样有种种烦愁。我们居住的北基建,一家挨着一家,从这个门出来就进了另一家的门,邻居之间相隔着一目了然的木杖子,几乎没有秘密可言。那个年代我们的生活也比较简单,各家的条件不是很好,我们也会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比如扫地、洗碗、晾衣服、倒垃圾、打酱油等,大一点我们还会打水、劈柴。我们会因为一块糖,一顿好饭,一件新衣服就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我们只顾享受着有限的成长快乐,小伙伴们经常在一起三、五成群嬉戏打闹,又总是去各家串门玩耍,从不拘束,因为家长们人情味儿十足都是和善对待我们,从来没有厌烦的时候,我们也就真诚朗直,嘻嘻哈哈,甚是快乐,那时真是无忧无虑,天真无邪,所以如今散落各地的发小们都喜欢怀旧,从前的每一张老照片就会碰到心底的柔软处,那是小时候的味道,曾经的北基建,曾经的父母一代,曾经的小伙伴,曾经的小游戏,曾经的点点滴滴,甚至任性的争吵,都永远留在了遥远的童真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童年的种种游戏,回想起来,仿佛就在昨天,每一个细节都自带光环。我们那时没有现在那些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玩具,我们玩的东西都很老土,很简单,基本都是自己动手做的玩具,比如用木头做的长枪短枪,弹弓等。我比较喜欢玩的是滚铁圈,就是找一根大约10毫米左右的铁筋,做成一个直径半米左右的铁圈,再用8号铁线做成一个长把铁钩,用它驱动铁圈向前滚动。玩的时候要掌握好一定的技巧,若能滚出长距离不倒,心中会涌起一种无比的自豪感,我经常和几个小伙伴在北基建坑坑洼洼的土路上,不知疲倦地奔跑,铁圈滚动时发出的声音悦耳,清脆,响彻在北基建的上空。另外一种游戏打尜,也叫打陀螺,玩打尜都是在冬季的冰面上进行,北基建的西边,越过大铁道,那里有一大片水塘,冬天的时候,上面结了冰。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去那里玩,玩的时候先用手攥住尜,然后向一个方向用力,猛地把尜放在冰面上,尜就转动起来了,接着用鞭子不断地抽打,越抽打转得越快,尽管天寒地冻,双手被冻得通红且发热发麻也不觉得冷,而且越抽打身上越热乎。鞭子抽得啪啪地响,尜嘀溜溜地转,一如我们转瞬即逝的童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润英、润芳她们女孩子的绝活是踢口袋,她们用几块废弃的棉布做成一个方形的布口袋,里面装上黄豆,有的女孩子可以踢上一百多个也不让口袋掉到地上,有的还能踢出许多令人惊讶的花样来。 此外,她们还喜欢跳绳、跳房子等,她们玩的时候总是唧唧喳喳,不停地说笑,快乐无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小时候一年当中最盼望的节日只有两个,一个是春节,另一个就是儿童节,过春节能吃上红烧肉和白菜猪肉饺子,还有瓜子糖果,还能放鞭炮,一手拿着香,一手拿着拆散的小鞭炮,在胡同里和小伙伴们跑啊放啊,那高兴劲如今想起来,都感慨万千。但让我最难忘的节日还是“六一”儿童节,因为儿童节学校会组织运动会,我们都穿上新衣服,系着红领巾,把课桌椅子搬到室外,大家为运动员呐喊助威,热闹极了,现在想起来仿佛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如今人老了,好想念儿时的玩伴,好怀念儿时的儿童节,那时的天空真是好蓝好蓝啊,晚上天上的星星真是好多好亮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童年的欢乐,儿时的友谊,那是一段永无可能在现的时光。在我家的东边,有一片空地,那里地阔天高,“刘后屯”在那里积农家肥,有粪味和土星味。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送暖的时候,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人们的心头。正月过后,经常见到住在八组的林国富等人在那里放风筝。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了云端。有一年,我也糊了一个风筝,我做的风筝很粗糙,只是用几片儿竹条做骨架,做成五角星的形状,上面用水泥袋子的牛皮纸裱糊一下就算做成了,却买不起线,就偷着用母亲作鞋的麻绳当风筝线。这是我第一次放风筝,没想到风筝在天上是那么有劲,我和风筝“据力力争”,像拔河比赛一样,我们欢腾跳跃拉着风筝来来回回地跑,快乐无比。但好景不长,有一次我的风筝在天上飞着,线断了,风筝随风向东北方向飘去,我和小伙伴儿们笑着、叫着、蹦跳着去追赶风筝,越过脚下的粪土堆,越过农田里无数条垄沟,越过土路上交错的车辙。终于气喘吁吁的在“王干灯”村前边的玉米地里找到歪躺在地上的风筝,这时风筝已经摔得面目全非了,再也飞不起来了,但是我知道快乐是靠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是用双脚奔跑出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又是一年春来早,风筝飞满天”。只是现在的我没有了当年那个美丽的梦,没有了当年放风筝的豪迈情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更快乐的日子是放暑假的时候,我们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约上三五个小伙伴儿,远足10几里路,到润英的老家““八千二”,去那里的山上看风景,去那里的大河摸鱼抓虾,玩水,学游泳。疯玩一天,然后精疲力尽地走回家。最多的时候,是去离家比较近的“三门李”村,那里有一条长长的水渠,是用来灌溉稻田的,我们叫它“北稻壕”。炊烟在村庄上空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天气热的时候,我们就跑到那里,脱光衣服,大声笑着,叫着,跳进水里,水花溅得老高。我们在水里翻筋斗,打“狗刨”,扎猛子,吼叫声,欢笑声响成一片。虽然被水呛的咳嗽,却还在撒欢地打水仗,水花在阳光下闪耀,暑假在一天天溜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了秋季,稻田放水的时候,稻壕里就会有许多半尺多长的鲇鱼,每天放学后,拿上小端网,急急忙忙地奔向“北稻壕”。运气好的时候,也能捉到二十几条鲇鱼,于是我们就会吃上一顿鲇鱼 炖茄子的美味佳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也做一些荒唐的事情。有一次学校组织看《狼牙山五壮士》电影,散场后,受英雄精神的鼓舞。我们几个小伙伴跑到北基建东边一个废弃的石灰窑上边,比着胆量和勇气。先从2米多高的地方,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然后一个接一个往下跳,玩久了,感觉没有什么难度,太容易了,接着爬到3米多高的地方,大家壮着胆子,互相鼓舞着,喊着““共产党万岁”,大家一个跟一个跳下去,跳了几次感觉不够刺激,最后爬到最高处,大约有6米多高,喊着“同志们永别了”,大家站在上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跃跃欲试准备好几次,最后还是比较明智,没有谁敢跳下去,都怕真的当了“烈士”永别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也做一些讨嫌的事,在我家东北角,住着一农户,姓杜,我们都叫他家“杜鲁门”,“杜鲁门”家有一大片园田地,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最吸引我们的是园中的果树,有沙果,有李子,暑假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经常偷偷摸摸地从榆树墙的缝隙进去,摘几个果子就跑,有时也会遭到“杜鲁门”老太太的大声吆喝,其实摘到的果子还没有成熟,又酸又涩,并不好吃,用老话说就是“祸害人”。多年以后,我老伴和杜家大儿媳刘俊华同在一小学教书,她俩关系很好。 2016年同学聚会,我和老伴儿回故乡,刘老师邀请我们去五常家里作客,多年不见,十分兴奋,聊天 时讲起小时候到杜家偷果子的趣事,当时杜大哥已经中风多年,听我讲小时候叫他家“杜鲁门”,他坐在轮椅上歪着嘴笑个不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的童年,物质匮乏,常常是食不饱腹,鞋难护足,吃的是粗粮咸菜,穿的是带补丁的衣裤。每一家都是在物质的窘迫中一日一日地度过。一年中,很少吃到猪肉,为了过年能有肉吃,平时能有猪油做菜。从春天开始,各家都抓个小猪仔养着,给猪弄饲料自然就落在我们小孩身上,每天放学后,放下书包,拿上筐约上几个小伙伴,奔向农田和野地,凡事猪能吃的野菜都采,开始的时候猪小吃得少,每天弄一筐就可以,慢慢的猪一天天长大,吃的也越来越多,我们就要采更多的野菜,近处踩没了,就往远处走,往北顺着大铁道走出几公里,曾经到过北大河。往东越过双兴乡,有一大片丘陵地带也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秋天的时候,为了储存更多的猪饲料,我们常常拿上麻袋去野外剪稗子或者到农村收割后的田地里进行“小秋收”,直到大雪让世界变成了一片银白色,我们才“鸣金收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这样,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我们像种子一样,一生向阳,随万物生长,我们都盼着快点长大,长大了可以参加工作,可以为父母分忧,可以有钱花,可以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原以为的漫长,后来才知道,光阴只是恍惚之间,揪不住的时光,衔不住的岁月,我们的童年、少年、青春一一走远,仿佛眨眼间的事,时光无声无息,却点点催人老。先是我们的孩子成家立业,独立生活了,不再用我们操心,然后是孙辈,我们也尽心尽力照顾大了,完成了任务。现在生活只剩下一粥一饭的平淡和老夫老妻相互陪伴的温暖,但是我相信,我们所经历的人生,我们写下的所有过往,哪怕平平淡淡,哪怕微乎其微,都将成为我们人生的宝藏。不论我们身处何地,不论岁月如何更迭,童年的记忆永远闪耀着温暖的光芒,让我们一起致敬回不去的童年,让那份纯真和快乐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生活的动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感谢润英创作的《老邻居》美篇,每次欣赏都有一种回到当年的感觉,遥远的时光和记忆,不断冲击着我们的心灵,泛黄的老照片,泛着往事的辛酸和快乐,泛着漫长岁月里我们遗忘的过往。从一个人在人世间的成长,到三代同堂的欢聚,那是我们每个家庭的延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感谢党和国家让我们享受着幸福的退休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愿人生中的美好常在,不论是年少的憧憬、青年的奋斗、中年的担当、还是晚年的满足。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美好存在,只需要用心去感受和体会,岁月静好人生的美好常在。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秉持着平静与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追寻自己的幸福。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陈亚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2年6月1日於沈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