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报人汪文彬 在武汉向齐鲁大地战友遥寄心语

习文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前卫报人·第2409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前卫报人</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汪文彬</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在武汉向齐鲁大地战友遥寄心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烟, 流年似水。8年前, 一个普通的秋日黄昏,数位好友在我住所附近的小餐馆,为我把酒饯行,而后冒着瓢泼大雨,驱车送我前往火车站。</p><p class="ql-block"> 当晚, 我辞别妻儿好友,告别整整生活12个年头的泉城济南,独自返回家乡武汉,随后赴鄂州参加新招录公务员入职培训。从此,与往事说再见,人生掀开新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当年,毅然放弃武汉稳定的国企工作,选择从军之路,是向往远方、不甘平庸的性格使然;异乡漂泊十四载后,选择回归故里,又何尝不是出自内心真实的呼唤?父母在,不远游。曾经的叛逆与乖张,在经历世事的磨练砥砺后,也将日益圆融敦厚!</p><p class="ql-block"> 吴楚故都鄂州与齐鲁泉城济南, 一个江南古都,一个滨河名城,虽相距千里之遥,于我而言,却有颇多相似之处:有山有湖,依江(长江)傍河(黄河),景色迷人,人杰地灵,虽皆非故乡,却又是久居心安之地。</p> <p class="ql-block">  当年, 二十出头的我, 尚在军营服役,刚从胶东青岛基层部队调入济南军区机关报社,平日工作繁忙,难以外出。一段时间过后,已熟悉周边环境,每到节假日,如果不加班或战友未组织集体活动,身处异地他乡且是单身的我,最青睐的运动就是骑上自行车外出游览。</p><p class="ql-block"> 从英雄山住地骑到泉城广场, 在广场上观赏音乐喷泉,游览距广场不远的趵突泉公园或大明湖,在易安居士李清照、稼轩居士辛弃疾旧居和国画大师李苦禅纪念馆游览、徜徉良久,或前往泉城路上的新华书店看书充电,购书后随机找一家特色小店品尝泉城美食。</p> <p class="ql-block">  后来, 又多次骑车前往黄河南岸的济南泺口服装市场,过黄河浮桥,一路向北骑行20多分钟,独自登上当时尚未开发的鹊山,在山顶简陋、空旷的小亭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思考人生,构思作品,还从山顶俯瞰位于山脚的村庄、湖泊,及稍远处的黄河及泉城。春风轻拂,满目青翠,顿觉心旷神怡,那种体验与享受至今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多年前的春日, 风华正茂的年纪,听着优美的音乐,欣赏沿途的风景,憧憬在齐鲁大地邂逅一位情投意合的知音,留下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然而,也许是条件所限,也许是缘分未到,直到脱下军装,依然心无所属、孤身一人。</p><p class="ql-block"> 不过, 骑着自行车, 或独自坐5路公交车从市中心的起点坐到黄河之畔的终点,听着音乐,赏着美景,思考人生的一幕幕,记忆犹新,时时在脑海中浮现。也正是得益于当年的历练,至今依然受得了孤独、耐得住寂寞!</p> <p class="ql-block">  回望10多年的军旅生涯和异乡漂泊历程,面对身份的转变、环境的改变、职业的变换、使命的变化,始终遵从内心召唤,倾听真实心声,初衷不改,信念未移。去与留皆是一种人生状态和命运选择,无论过程精彩与否、结局好坏与否,都坦然视之,认真对待,随遇而安。</p><p class="ql-block"> “百无一用困斗室,十载劳碌稻粱谋。运笔如椽梦成空,倚马著文付东流。环顾才俊皆少年,羞见蹉跎近白首。男儿重诺惜春光,他日乘兴登高楼。”这首《自嘲》, 是当年参加公务员考试清晨候考时,在武汉纺织大学校内体育场阶梯看台上所作,从酝酿到手写于准考证背面,仅用了10分钟。</p><p class="ql-block"> 寥寥50余字, 写尽自己从一名国企员工、现役军人到媒体从业人员10载的酸甜苦辣,也道出了漂泊异乡的艰辛与无奈!终于得偿所愿,一圆返乡就业、侍奉双亲的梦想。回首往事,深感很多事犹如水月镜花,勿生执念,不可强求,只需尽心竭力,随遇而安,顺其自然,静待水到渠成、瓜熟蒂落!</p><p class="ql-block"> 8年来,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可谓按部就班、波澜不惊,平淡而充实。得益于组织关照、领导抬爱和同事支持,从一名基层党务干部成为市委机关干部,从相对偏远的乡镇进入繁华的市区,并重新开启武鄂“双城记”的生活模式,工作环境、生活境遇、人际关系、职业心态等诸如此类,均发生较大调整和变换,也在逐步适应这种变化。</p><p class="ql-block"> 长年从事基层党建,快节奏的工作, 繁忙而充实,经历诸多值得铭记的时刻和事件,调研督查、开会学习、起草材料、校改公文、登台授课,有一些工作是在镇、区时的日常业务,也有一些如培训授课等却是首次挑战,虽力有不逮,总算勉力完成,颇感欣慰,心存感激!</p> <p class="ql-block">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每当夜深人静、独自晚归时,思绪就会飘得很远,心情就会起伏跌宕。昔日求学的艰辛、国企的历练、从军的坎坷、报社的苦乐、婚恋的曲折,种种不堪回首的过往,以及现今生活的重压、工作的不易,加上怀旧追远、伤春惜逝的敏感个性,都会在某个时间节点,触发浓郁的羁旅乡愁和孤独之感,无处倾诉,难以释怀。</p><p class="ql-block"> “孑然逐梦别故梓,负笈远游十四春。落英蹁跹余蹉叹,雁过衡州怨无痕。”“寄身济南疑是客,遥想江城落梅花。”“流年似水叹虚掷,孤影如鸿徒逡巡。”从2014年5月起,或许是触景生情,或许是兴致使然,先后创作近30首拟古绝句或律诗。多年来,一直潜心钻研东坡先生诗词文章,对其“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的人生体验和情感诉求深以为然。</p> <p class="ql-block">  人生不易, 生活多艰。芸芸众生都在扮演形象各异的角色,也都怀有种种无法言表的苦衷和隐忧,绝非朋友圈中所展示的光鲜和惬意。多年的历练,让我深深领悟到,“真善美”中之所以“真”排首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因它是“善”“美”的前提和底色,任缺其一,也难免流于伪善、沦为浮华。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妨多些真实,少些夸饰;多些真诚,少些逢迎;多些真心,少些功利。</p><p class="ql-block"> 也许,将来会继续披星戴月、负重而行;也许依然一无所成、藉藉无名,然而能够不忘初心、赓续奋进,保持独立思考的真我,未尝不是一种幸运与幸福!</p> <p class="ql-block">  在这样一个平凡而值得纪念的日子里,真心祝福远在齐鲁大地曾经朝夕相处、亲如手足的战友和兄弟,衷心感激诸位领导的抬爱提携与关心爱护,由衷感谢父母妻儿的鼎力支持、理解体谅!</p><p class="ql-block">  八载毕, 再出发!梦依旧, 情未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汪文彬, 湖北武汉人, 2000年12月从武汉一国企入伍,2005年12月从前卫报社退役,先后在原26集团军某炮兵团、济南军区政治部前卫报社服役,从事新闻报道工作10余年。2014年通过湖北省公务员考试返回家乡工作,先后在乡镇、区委组织部和市委组织部从事基层党建8年。在军地新闻媒体发表新闻、文学稿件700余篇,服役期间多次荣获“优秀士兵”、嘉奖和三等功等奖励,多次被前卫报社、军、师表彰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2015年被表彰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公务员年度考核两次被评为优秀等次,2019年被市委、市政府联合表彰为“全市五十佳优秀公务员”,2021年4月被表彰为“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工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