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更好地领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切实把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适应“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2022年7月1日下午育红小学泉北校区全体教师以学科组为单位,收看了由教研网和中国教师研修网联合举办的课标组核心专家系列公益讲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 <p class="ql-block"> 全体语文教师齐聚多媒体教室,聆听了尹后庆教授的讲座《新课标引领教学新改革》。尹教授指出,面对未来,我们如何在当前的课堂中,为学生适应社会变化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是继续坚持传统课堂中以知识为本的教学模式,还是积极探索以素养培育为本的课堂教学变革,这是当前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决策中的一项重大战略选择。素养是一种通用的品质和能力。这种通用的品质和能力渗透在学生所有的学科和跨学科学习中。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一门学科,都应该把本学科对应学生核心素养的贡献提炼出来,然后重组学科的课程教学内容,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模式的同步转变。</p> <p class="ql-block"> 全体数学教师学习了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刘莉老师《新课标—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主要变化与教学改革》的主题讲座。刘莉老师主要围绕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综合与实践”部分有哪些主要变化、“综合与实践”中主题学习与项目学习的活动如何设计与实施两块内容进行讲解,并重点和大家分享了湖北团队的老师在第一学段的主题活动“身体上的尺子”、第二学段的主题活动“度量衡的故事”和第三学段的项目学习“水是生命之源”教学中真实案例,为大家提供设计上的思考以及教学设计的范例。</p><p class="ql-block"> 这次课程改革将综合与实践活动放到这么重要的位置,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也符合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和创新,尽快适应新课标的变化。综合与实践领域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要整合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构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知识脉络。</p> <p class="ql-block"> 全体英语老师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关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的解读。王教授指出了英语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和新课标的全景育人蓝图。接着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评价和课程实施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英语新课标的变化。新课标给老师带来新的挑战,老师们表示要深研课标,转变理念,与新课程同步发展,引领英语教育改革;从碎片表层化教学转向素养立意、主题引领的整合性深度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 <p class="ql-block"> 道德与法治学科组教师在三(1)班教室开展学习课标活动。主讲人韩震教授从课标修订的背景和追求、主要变化与突破、课程性质与理念、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教材的编写要求五个方面对新课标进行了解读。专家的解读,让老师们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p> <p class="ql-block"> 再一起走进体育、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组,去感受一下老师们学习新课标的热情和满满的收获吧。</p>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新课标的学习,全体教师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完整而深刻的认识,明确了自己今后的教学方向,决心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在双减的背景下,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好新课标要求,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新课标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只待我们乘风破浪努力前行!</p> <p class="ql-block">责任主编:王俊丽</p><p class="ql-block">副主编: 耿锡田 潘胜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篇制作: 育红小学泉北校区教师发展中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