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只有喜欢的才会去热爱,才会投入更高的热情!来问津已经整整一年时光,回顾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有挫折也有收获,我始终以增强责任意识为基础,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精神投入教育工作中,将我的每一份热情和陪伴都献给亲爱的同学们,在这段时光中,我看到了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和越来越灿烂的笑容,而我自己也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p> 娃们让我变得年轻 充满活力 <p class="ql-block"> 一年来的陪伴,自己收获最多的除了快乐,我想就是感觉自己年轻了,仿佛又回到了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每天跟打了鸡血一样,激情满满,充满能量。有同事开玩笑说,怎么感觉你总在走来走去?我也这样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整天走路带风,急火火的这边那边的来回奔?</p><p class="ql-block"> 以前微信步数一天从没有超过三千,现在每天都是七八千以上,即使这样一天也没有喊累过。大课间时居然还能跟娃们一起跳跳绳,多少年没跳过绳了,带着他们一起跳,他们围着我喊“老师,你用我的跳绳。”“老师,下一次你就用我的吧。” 就这样用着娃们的跳绳,他们为我数数,有的则喊着“加油!”数到一百多时,从他们发出的惊叹声中,我俨然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偶像,看着他们的表情,我的心里美美哒。或许在我心里幸福比劳累多,就不觉得累了。</p> 娃们让我体验探索 多科教学 <p class="ql-block"> 自从带了二年级,除了数学,教的“小科”也多了起来,队列、跳绳、舞蹈、唱歌、思想品德、习惯教育、文明礼仪、安全防范等,在这些“小科”中娃们最喜欢的就是队列练习,他们跟着非专业的我在操场上,学着“站队形”“立正”“向前、向右看齐”“向左、向右转”,练习着“齐步走”“跑步”“四变二、二变一”“蹲下、起立……”,我则背着个小喇叭跟着跑,嘴里喊着“一二一”“一二三四”的口号,开始他们还真是不会喊,队列也不整齐,我就一遍遍地示范,一遍遍地教,沙哑的嗓音被小喇叭扩出来回荡在操场上,直到把娃们教会,才发现我们已经跑了五圈也没有喊累的。虽然我不专业,但我是极力的用心教,娃们学得不亦乐乎,进步飞速。虽然最后的队列比赛由于我的缺席而名次倒数,但只有我和娃们知道,我们是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名!</p><p class="ql-block"> 在上次学校举行的夏季运动会中,我们班在二年级组接力团体赛中名列前茅,这是娃们齐心协力拿到的第一张奖状,他们很兴奋,我也是很兴奋,就在这天下午,娃们围着我又搂又抱,活动结束后,一个个还特主动的帮我收拾整理班级物品。哈哈……那幸福的味道别提了。</p> 陪娃们爱上数学天地 <p class="ql-block"> 作为音乐专业的老师,我教数学还得兼班主任是很有挑战性的,在学校“师徒结对”项目的支持下,我也有了自己的徒弟,与其说她们是我的徒弟,不如说我们是“同舟共济、互通有无、一起成长”,私底下我会将我与家长沟通和带班的技巧倾囊相授于她们,反之,她们也会一直陪我寻找高效的数学教学方式,办公室其他老师也会加入到我们的自我提升中,尽量用娃们的思维方式组织与实施课堂。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了汲取其他老师对于每一节课的经验,摒弃自身的不足,少走弯路,我尽量让自己的课上的慢一点,并在课前充分备课,虽然只是二年级的数学,但是想要把数学课讲清楚讲透彻,讲得科学严谨,还是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也是对我教学能力的一大考验和锻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并融合自己的见解,总结出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我也经常采纳学生和家长们给予我的教学反馈,及时做出调整和改正,找出娃们的兴趣点,增强与娃们的契合度,结合娃们的现有发展水平,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设计新颖的教学环节和活动内容,确保高效的教学方式,这一年的相处下来,也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除了课堂学习之外,我还注重培养娃们的课外拓展,我会利用晨会、班会或者课余时间以谈话活动的方式,为娃们普及更多的课外知识,鼓励娃们阅读更多的课外读物,教育他们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以长远的目光陪他们看待世界。</p> 娃们使我甘做“叶”的 事业 <p class="ql-block"> 对于我而言,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并不是单纯的养家糊口,更多的是丰富内心、充实生活、自我调节、传播知识、“育”人为乐……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娃们的教育,对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了更多的认同,但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还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每当这个时候,我都非常愿意将自己从教14年的经验与他们沟通分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问题的家庭,最近遇到的一例,就是娃有心理健康问题,遇事容易激动、反应就是大喊大叫,并且还带有攻击性行为,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若干起,近来越来越频繁,通过与妈妈电话、以及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到这个娃从小是奶奶带,十分宠溺,受挫能力很差,遇事不会为自己辩解,只会用过激行为表达自己的不良情绪。每每他“发作”,都是我去用怀柔策略平息。我其实不是“偏袒”这个孩子,只是我在心里会假设“如果他是我的孩子”“如果我就是这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遇到这样的娃还真是不能急,看得出来他妈妈由于全身心为他付出,也很心累,我鼓励她要找寻专业的、科学的方法教育这个娃,并告诉她:当你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让孩子慢慢长大,你会变得轻松,孩子也会有所改变且快乐,未来孩子要面对人生各项挑战,家长也需要面对观念的更新和更多挑战,一个在快乐中成长的人,会懂得待人友善、独立思考、眼界开阔、热爱生活,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他能与人友好的相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年的陪伴“磨合”,这个孩子有了一些进步,例如:发生开心的事情会主动以一句话的方式来与我分享,学校经历的一些小事也会回家与妈妈交流了……虽然他还是会“易怒”,但是他身上的微小进步也会让我觉得教育成为一件美好又有成就感的事儿,使我甘为绿叶护红花。</p> <p class="ql-block"> 未来在问津的日子还有很长,“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我所向往的,更是我与娃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我想,我会带领这群娃们在新教育的大帆中一路前行,实现我们心中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撰写人:张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审核人:刘华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2年7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