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四师:从松毛岭保卫战到保卫汀州

画说长汀

文字作者:黄启元 <div>照片:南山镇桥下村村委提供 </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育成公祠”,红二十四师指挥部,福建省第十批文物保护单位。</p> 南山镇桥下村 提前守卫在中央苏区东大门松毛岭<br><br>1934年3月,红军独立二十四师成立,直属中革军委,师长周建屏、政治委员黎林(后杨英),下辖第七十团(团长彭金标,政治委员黎林兼)、第七十一团(政治委员钟旭,后黄金山)、第七十二团。8月,松毛岭保卫战前夕,师长周建屏、政治委员杨英已经悄悄率领部队在中央苏区东大门———松毛岭北段的朱鬃岭、桥下、肖坊一带构筑工事,以阻击敌人前进。<br><br>松毛岭保卫战开始前,我军在汀州的防御部队兵力只有4个师,即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所属第一师(师长李聚奎、政委黄甦)、第二师(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所属第三师(师长罗炳辉兼任、政委刘英)以及红独立二十四师(师长周建屏、政委杨英),共约34000人。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归红一军团指挥。<br><br>1934年7月,红九军团执行中革军委命令,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胜利完成护送任务后为“保卫汀州”来到长汀。整个松毛岭保卫战由红军总司令朱德统筹指挥。<br><br>9月9日,红一军团因兴国告急又奉命前往兴国增援,在长汀只留下红九军团所属第三师和红二十四师坚守松毛岭,保卫中央苏区东大门。<br><br>1934年8月26日,朱德明确提出了红军的作战任务是:以红一军团(缺第十五师)协同红二十四师,在朋口以西地域抗击李(延年)纵队,并以红九军团为预备队。“为集中兵力打击西路敌军由连城向河田、汀州进攻李延年纵队,命令一军团秘密地迅速东返,于二十九日上午集中河田地域,会合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在朋口西侧的童坊及河田地域隐蔽集结。同时,指示红一军团以一部即十五师伪装成整个军团于二十七日从宁化向西转移到向石城方向,以迷惑李敌以为红军主力已远离闽西”;又电示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伪装成地方部队“休息整理”或“修补工事”,诱使李敌大胆地向长汀跃进。<br><br>8月28日,罗炳辉率红九军团集中在童坊地域,为预备队,准备协同红一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在温坊(今文坊)地区求歼李延年纵队,以阻止其推进。<br><br>8月28日,为部署对向河田、长汀进攻的李延年纵队发动温坊伏击战,朱德于当日上午十时致电林彪、聂荣臻、罗炳辉、蔡树藩、周建屏、杨英:<br><br>“一军团今日到达河田地域后应于今晚继续前进,限明二十九日拂晓集中到南山坝中堡村地域,以便适时赶到突击李敌;九军团今日抵童坊后即应经长坝水头限今夜赶到牛尾山之坪上地域隐蔽集结;罗蔡应与在岗头的我二十一师一营取得联络以掩护自己左侧面后;林、聂(仍须伪装)应于今夜赶往我二十四师阵地规定作战部署下达命令。 8月30日,红二十四师集结于桥下、钟屋村之线隐蔽待机,准备突击向钟屋村前进之敌。<br><br>8月31日13时许,罗炳辉、蔡树藩接到红二十四师通知,李延年部第3师第8旅约2个团已到达温坊构筑工事,并谓该师已奉林彪、聂荣臻电令以2个营兵力立即出动,经中隘嵊之道隐蔽迁回至洋坊尾、马古头之间截断敌归路,红一军团以一部兵力由温坊以南突击温坊之敌。<br><br>这时,红二十四师师长周建屏、政治委员杨英已经率领部队在敌人前进方向的朱鬃岭、桥下、肖坊一带构筑工事,一面吸引敌人,一面等待着红一军团的到来。<br><br>温坊战斗获捷<br><br>9月1日凌晨,国民党军李延年纵队的第3师第8旅三个团开始出动,正午时分进抵离红军阵地十多里以外的温坊。红一军团当机立断,指挥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准备夜间突袭温坊,摧毁敌第八旅这个桥头堡。<br><br>战斗于9月1日晚9时开始秘密行动。红二十四师从猪鬃岭、岗坊(连屋岗、肖坊)、桥下等地,由西北向东南攻击敌侧翼。<br><br>9月2日凌晨,我军打进温坊村时,敌人还在睡大觉,虽然曾匆忙应战,负隅顽抗,但已经为时过晚。我军五团、六团配合独立二十四师消灭固守杨背的敌人,四团负责消灭温坊村内的敌人。因为既是夜战又是近战,我军消耗伤亡都不大。一营是攻击温坊的主力营。战斗不过两个多小时,仅红一军团即俘敌一千六百多人。敌第3师第8旅两个团全部被消灭了,旅长许永相趁黑夜只身逃脱。<br><br>9月3日,鉴于李延年纵队已出动其第9师和第3师三个团再向温坊推进以求报复,凌晨二时,朱德急电林彪、聂荣臻,指示红一、九军团及二十四师“应在温坊阵地前,给敌以短促突击,以消灭其先头部队”。当天上午九时至下午四时,红军在温坊打了第二仗,再次给进犯之敌以沉重打击。9月3日战斗结束以后,部队立刻转移,红一军团指挥部也转移到钟屋村。9月4日,红九军团移驻吴家坊,罗炳辉随军团部驻钟屋村。 南山镇桥下村 温坊两战,在朱德等指挥下,红军先后打垮李延年纵队十个团,歼敌四千多人。其中打死打伤2000多人,俘虏2400多人;缴枪1800余支,自动步枪、轻重机枪100余挺,迫击炮6门,迫击炮弹341发,子弹44万多发,手榴弹3000余枚。红军伤亡700多人。这次战斗,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打得最好的一仗。<br><br>9月9日,红一军团奉命往兴国增援,在长汀只留下红九军团所属第三师和红二十四师坚守松毛岭。根据朱德总司令9月8日3时电令,红一军团转移后,红二十四师归红九军团指挥。<br><br>浴血松毛岭保卫战<br><br>为迟滞东路国民党军对红军的进攻,罗炳辉、蔡树藩指挥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充分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在最高的几个山峰上构筑周密的主阵地带,以大小据点组成交叉火力。主要据点设在几个山顶上,挖下深沟,并用大木头盖成掩体,又在上面铺一层二三尺厚的土,最上层伪装上草皮或树枝。阵地内各主要据点间,挖有交通壕,互相连接沟通。阵地前挖有外壕,用鹿砦和竹签作障碍物。鉴于红军防御部署的周密,连国民党军第36师师长宋希濂及其部属观察后都不禁啧啧惊叹,认为仅凭本师的火力难以推毁红军防线,为此报告顾祝同,要求派飞机助战。<br><br>9月23日,正值中秋佳节。上午7时,松毛岭保卫战拉开序幕。国民党军东路军第36师等3个师向红军主阵地发起进攻,数小时内发射了几千发炮弹。几十架“黑寡妇”德制飞机尚未天明即来轮番扫射、轰炸。罗炳辉、蔡树藩、郭天民等亲临前线指挥。“因敌人炮火猛烈,饭送不上去,红军战士已两餐吃不上饭,仍在坚持战斗。鏖战整日,红军扼守的阵地巍然屹立。入夜,红军战士们加紧补修工事。”<br><br>松毛岭主阵地带几个高地落下了敌人的几千发炮弹,有一半以上的工事,被敌人连续不断的炮火摧垮了。三公尺厚的木头和石块砌成的顶盖,仍旧被打坍了,有的战士被压死压伤在里面。有的战土脸上涂成灰黑色的斑纹,衣服被撕烂了,有的战士身上还有发黑的血迹。阵地外,层层迭迭地躺着无数敌人的尸体。<br><br>9月24日,敌人继续强攻白叶杨岭主峰阵地左侧的几个高地,敌我双方争夺十分激烈,喊杀声响彻云霄,机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非常猛烈。红军由于伤亡过大,终于被迫放弃这个左侧山峰。<br><br>25日,罗炳辉和蔡树藩奉命到瑞金开会,由参谋长郭天民和政治部主任黄火青指挥部队继续保卫金华山。形势日益严峻,双方为了争夺一个山头,不惜付出巨大代价进行拼搏,敌我伤亡都很大,战局形成对峙状态。 <br>从9月27日开始,国民党军全线发动强攻。上午6时,主攻白叶杨岭的敌36师和第10师一部进入阵地;7时,炮兵向红军阵地轰击;8时以后,从南昌起飞的两批6架、9架飞机先后向红军主阵地扫射和轰炸。下午,敌人又一次出动飞机向红军阵地轰击。红军在白叶杨岭及附近各山头阵地与敌人作反复冲击拼杀,战斗极为激烈。红军凭着步枪、机枪和手榴弹等轻武器,冒着敌人的炮火,大量杀伤靠近阵地的敌人。成群的敌军象蝗虫一样蜂拥冲上山峰,英勇的红军指战员在阵地上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白叶杨岭上,硝烟滚滚,喊杀之声一次次响彻云霄,敌人一批批拥上来,红军战士用刺刀和石块把他们一次又一次打下去。战士们用脚把弯了的刺刀踩直,再端着去刺敌人。红军主峰阵地前躺满了敌军的尸体和伤兵。至下午2时,红军在给进攻之敌以重创后,伤亡严重,主阵地工事大多被摧毁,被迫放弃白叶杨岭,向西侧山麓之钟屋村撤退。国民党军占领了白叶杨岭,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宋希濂刚登上主阵地最高峰,即被红军枪弹击成重伤,险些丧命。据宋希濂回忆:“双方争夺异常激烈,有的山头彼此反复冲击达五六次”,由于敌部在火力上占绝对优势,加上又有空军的支援,红军遭受相当大的伤亡。 28日,中革军委命令红九军团撤出战斗,转移到钟屋村一带待命。坚守松毛岭阵地的任务,交给红二十四师接替。红九军团撤下后,坚守松毛岭阵地的红二十四师顽强抗击着国民党军的进攻。<br><br>29日晨,国民党军第9师、第36师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再次向松毛岭发动猛烈进攻。<br><br>29日晚,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全部撤出松毛岭一线,转移到钟屋村。至此,松毛岭保卫战已整整打了七天七夜,敌我双方人员伤亡都非常惨重。<br><br>9月30日,红九军团奉命西撤,在钟屋村告别父老乡亲,开始战略转移,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红二十四师留在汀州继续阻击敌人。<br><br>30日,罗炳辉、蔡树藩及时向中革军委主席朱德报告布防情况:<br><br>据二十九日二十时来电,我们现在有路线图,现照指示今日布置如下:<br><br>(一)二十四师以一个团于南山坝隐蔽,各派出一个营对敌占领阵地警戒。 如敌攻击前进,在坳头岭风崠雄牛斗一带阵地消灭。<br><br>(二)二十四师主力于大口湖羊背路北坑集结整理。我们两师工兵连在坳头岭风崠雄牛斗构筑野战工事作伪装堡,按钟屋村附近路线图小岭。<br><br>罗 蔡<br><br>三十日<br><br>9月30日,红军独立二十四师留下来全面担负起中央苏区东线战场牵制敌人的重任,阻击敌人的猖狂进攻,阻止敌人迅速向汀州和瑞金推进。<br><br>当日,罗炳辉、蔡树藩重新调整部署:第三师以1个团位置于大田屋,第二十四师以一个团隐蔽于南山坝,各派一个营对敌占领阵地警戒;第三师和第二十四师主力就地集结整理,并以2个师的工兵连在坳头岭等地构筑野战工事和伪装堡。此时,党政机关和负责人已转移到河田。 红二十四师边撤边阻击敌人,在大田屋与尾随而来的国民党军打了一仗;后撤到南山坝,在南山坝又与敌打了一仗,之后撤到河田阻击。在河田,红二十四师与地方武装布竹钉、埋地雷,破坏道路,阻止敌人前进。敌人对我军有多少人摸不清底细,只好小心翼翼,不敢贸然前进。<br><br>10月6日,罗炳辉、蔡树藩致朱德电文:<br><br>“(甲)我们今日配备:以一个连沿河田大路划成数小股,采运动防御,并破坏至汀一切桥梁,侦察连在敌两翼侧后活动。<br><br>(乙)主力在河田东北面适当地域隐蔽集结,看有利时侧击敌先头,外翼条件不够时不动,只日间看清敌人部署,准备夜间坚决袭击。” 10月8日,朱德与周恩来致电担负掩护主力红军转移任务的第二十四师师长周建屏、政委杨英:“实行伪装,积极迷惑敌人,派出小部队向敌人游击,并伪装居民到有关地区散布谣言,说大红军到了,要进攻温坊,进攻朋口”;“不断与敌保持接触,并派小部队于夜间扰乱敌人,使其更加迷惑、动摇,借此迟滞敌人前进”,掩护主力红军转移。 <br><br>确保“汀州十月不能丢”<br><br>为配合红二十四师作战,福建省兆征县成立了抗敌大队,邱轩勋任司令员,赖荣光任政治部主任,开始只五六十人,不久即发展到200多人,人数虽然不多,但都是经挑选来的,个个都会打仗,爆破、埋地雷、埋竹钉。<br><br>据时任中华苏维埃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巡视员的赖荣光回忆:“为保证中央机关和中央主力红军胜利地突破敌人封锁线,中革军委命令直属红二十四师担任东线阻击战,阻击东线之敌,并明确指出十月份汀州城不能丢失。红二十四师抗击多于我五六倍的敌人,在松毛岭经过一场十分激烈的战斗后,立即撤到钟屋村、连屋岗、大田湖(今大田村)、河田、白叶岭(今策武)一线,有计划的边打边撤,节节阻击敌人前进。 汀州十月不能丢 在这段时间,我们动员了大批模范少先队和模范营参军参战并组织动员赤卫军上前线参加担架队,转运粮食、武器弹药和伤员,大力配合红二十四师顽强阻击敌人前进的脚步。” <div><br><div>敌人走三五里就停下来,构筑碉堡,工程兵要架桥修路,重型装备才能通过。敌军派飞机侦查,红二十四师就隐藏在树林下或山凹里。等到夜晚,我军派出小股部队进行骚扰,搞迷魂阵,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如神兵天降,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有效地迟滞了敌人前进的脚步。但由于敌军有兵力和装备优势,在河田的阻击战打得非常激烈。之后又在白叶岭(今策武)对尾随之敌进行了阻击。在完成阻击任务后,红二十四师转移到长汀古城一线。<br><br>11月1日上午,国民党李延年部队才进占汀州城。<br><br>红二十四师后卫团后撤到汀州城西牛头岭、九里岭一带继续阻击敌人。11月1日拂晓,兆征县抗敌大队撤出长汀城,经七里桥到牛头岭配合红二十四师后卫团阻击敌人。经过一天一夜紧张的准备,构筑好工事,巧妙地布置了地雷阵和竹钉阵。11月2日上午,敌人经七里桥向九里岭进发,当接近牛头坳山脚下,就特别小心,敌人尖兵拿着长竹竿,弓着腰战战兢兢地顺着路面探索地雷,发现一点可疑现象,敌人就马上埋下脑売,翘起屁股趴在地上,动也不动,后续部队跟着立即卧倒。就这样,敌人像乌龟一样往上爬,到上午10点多钟,才爬到牛头坳的半山腰。当敌尖兵接近山坳,敌人大队已进入伏击圈时,顿时地雷的轰隆声、步枪的砰、砰声响成一片,红二十四师后卫团用机枪从高处狠揍敌人,敌人倒下一片,没有死的掉头就跑,这时二三组的地雷也拉响了,一个接一个,像连珠炮似地炸得敌人东倒西歪。红二十四师的战士们一跃而起,冲向敌群,抡着大刀,扬着梭标,左挥右砍,真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没有被炸死的敌人,慌慌张张往两边山上乱跑,不料又踩上我们埋下的竹钉,想跑也跑不掉了。就这样,接连打垮敌人的多次进攻,使敌人不能前进一步。我军还在敌人必经的山路上,砍倒很多的大树,并埋上地雷,阻挡敌人的去路。当敌人上去搬树时,碰上了我们埋设的地雷,炸得敌人血肉横飞,敌人只好绕道而走。我军阻击敌人不断变更花样,出其不意,杀伤敌人。敌人始终摸不清我们的虚实。在九里岭一带,红二十四师后卫团阻击敌人七、八天,敌人难于通过,不得不爬大山绕到古城。在古城又遭到红二十四师的阻击,直到11月10日敌人才狼狈地进入瑞金。这就打破了国民党军10月占领汀州、11月1日会师瑞金的计划。<br><br>红军独立二十四师胜利完成了松毛岭保卫战和汀州“十月不能丢”的阻击任务,但伤亡很大,随后转移到赣南一带,补充了兵员,继续留在根据地与敌人进行顽强战斗。<br></div></div> 老百姓休养生息 注:作者单位系中共长汀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div>墙绘:兴贤坊工作室 13950835246 杰客凌<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