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行

清风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沙头坡。</p> <p class="ql-block">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城区西部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东起二道沙沟南护林房,西至头道墩,北接腾格里沙漠,南临黄河,长约38公里,宽约5公里,海拔在1300~1500米,总面积4599.3公顷,占中卫市城区土地总面积的3%。是全国二十个治沙重点区之一。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全球环保500佳单位,全民健身二十个著名景观,科技进步特别奖。</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拉卜楞寺。</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桑科草原。</p> <p class="ql-block">桑科草原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境内,距夏河县城拉卜楞西南18公里,有公路直通。桑科草原属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积达70平方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这里人口少面积大,仅有4000多牧民,草原却辽阔无际,是一处极为宝贵的自然旅游景区。这里设有藏式帐篷接待站两处,每年7-9月搭起藏包,为游客准备新鲜奶茶、糌粑、藏包、手抓羊肉等藏区特色风味,还为游客准备了马匹、牦牛、射击篝火晚会等草原旅游节目。游人在这里可以尽情体味神秘淳朴的藏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黄河九曲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卡拉山自西向东,迂回曲折,在四川若尔盖县唐克镇与白河汇合,形成了壮美的九曲黄河第一大转弯,隔河与甘肃省相望。她是黄河四川唯一一段。登高远眺,但见黄白二河争流,风姿绰约、款款而来,蜿蜒而去,似飞天飘带和哈达,从天之尽头飘然而来。</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花湖。</p> <p class="ql-block">花湖位于四川若尔盖和甘肃郎木寺之间的213国道旁,是热尔大坝草原上的一个天然海子。热尔大坝是我国仅次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第二大草原,海拔3468米。花湖经典的时间是在五六月份,湖畔五彩缤纷,好像云霞委地,而湖中则开满了水妖一样的绚丽花朵,这种植物看起来平淡无奇,在雨水充沛的八月把纯蓝的湖水染成淡淡的藕色,时深时浅,像少女思春时低头的一抹酡红。</p> <p class="ql-block">弟六站扎尕那。</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扎</p> <p class="ql-block">扎(zhā)尕(gǎ)那是天然石头城,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西北30余公里处的益哇乡的一座古城,藏语意为“石匣子”。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p><p class="ql-block">扎尕那山势奇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藏寨内游牧、农耕、狩猎和樵采等多种生产活动合理搭配和互补融合,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典范。</p> <p class="ql-block">第七站合作寺。</p> <p class="ql-block">合作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该寺创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创建者高僧贝谢热却丹。贝谢热却丹,甘南甘加人,是尊者噶丹嘉措之亲炙弟子,入藏学法获拉然巴格西称号,受合作地方首领的支持,建合作寺。1749年,赛赤萨木察第一世坚赞僧格在合作寺建立法相讲闻之规,自此政教之权亦由赛赤活佛系统掌管。第二世赛赤· 洛桑坚赞僧格(1757一1850),26岁前往西藏求法,广习五部大论,学有所成,地方政府赐“阐扬甘丹圣教额尔德尼班智达”封浩,返回安多后曾任青海隆务寺法台,在合作寺修建大金瓦殿、释迹牟尼殿、印经院等,生平著作有文集8函。三世赛赤·洛桑绎伯丹增僧格。组织人建大经堂、大昂欠等,50 岁圆寂。四世赛赤·洛桑伯丹僧格。69岁圆寂。五世赛赤名洛桑图登伯丹僧格。经历代赛赤活佛经营,合作寺成为甘南地区规模较大的寺院之一,至解放初,合作寺香火旺盛,寺内有经堂2座,佛殿10座,9层楼1座,建筑中尤以此楼闻名远近。有僧众500多人,所属教民约有万户,设有学校、卫生院、警察局,驻有保安队,同一县治无异。</p> <p class="ql-block">第八站郎木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甘南郎木寺</p><p class="ql-block">甘肃碌曲县境内建筑物</p><p class="ql-block">位于甘肃碌曲县城南90公里处的郎木寺乡,西倾山支脉郭尔莽梁北麓的白龙江畔,地处甘、青、川三省边界。郎木寺为藏传佛教寺院。创建于公元1748年。其创始人即第一任赤哇嘉参格桑,11岁受戒出家,27岁前往拉萨学法,投拜名师潜心学法,成为出类拔萃的大学者,年届55岁时,任西藏噶丹寺赤哇八年,期间他广弘讲说。公元1747年,年届70岁的他经第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的允准,返回故里弘扬佛法,创建了郎木寺院。</p><p class="ql-block">郎木寺处地空灵,山水相依,景色十分秀美。寺前山色,形似僧帽,寺东红色砂砾岩壁高峙,寺西石峰高峻挺拔,嶙峋嵯峨。金碧辉煌的寺院建筑群和错落有致的塔板民居,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古柏苍松间。</p> <p class="ql-block">第九站崆峒山。</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美誉。西接六盘山,东望八百里秦川,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北环抱,交汇于望驾山前,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间,垂直高度为667.5米,主峰海拔2123米,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总面积83.6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传说,被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曾亲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秦皇、汉武亦慕名登临;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笔下多有赞誉。崆峒武术被誉为中国五大武术流派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