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家乡的老石磨

福全

<p class="ql-block">文/田冬 编辑/福全</p><p class="ql-block">回忆,如一杯咖啡,让你能感受到苦涩的同时,又能让你感受到浓厚的香醇;或时而如一把泥土,沉甸甸握在手心,厚重而深情,关于故乡的回忆,更是如此。</p><p class="ql-block">有关蔚县西北部那个山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无法割舍的情怀,不论置身何方,都值得用一生的时光去回味。</p><p class="ql-block">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老村里自家的土胚老屋,已是老态龙钟,经几十年无情岁月风雨之后,更是不堪一击,断壁残垣,乱草丛生。废墟中,一片荒芜的景象,唯有矗立在院落墙外那盘残缺的石磨,未曾改变。几十年的季节更迭,不曾改变它的容颜,每次见它,还是如旧如初,这让自己倍感欣慰,同时又感伤怀。或许是过于思旧,过于感性。</p><p class="ql-block">也许是因为过于沉重,无法挪用,但还是遭到破坏,侥幸留存下了破烂不堪的样子。在我孩童的记忆里,虽说上世纪80年代,村里已经有了电动的机械磨面坊,但这盘石磨还是村里人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p><p class="ql-block">这蔚县大山深处的庄户人,依旧用这古老的石磨取自家的豌豆和扁豆来磨“糊糊面”。这种特色的风味小吃,是由豌豆和扁豆在经过装有细小石子的大铁锅烘炒到八层熟之后取皮处理干净后上磨,细研慢碾。经过石磨成百上千次的旋转,磨出的湖湖面,口味独特,口感好,熬熟的糊糊,热气沸腾,香气四溢。喝上一口,令人倍感清爽,带着丝丝甜意,没有一点生面的味道,会让人回味无穷。承载的厚重的历史,这盘老石磨依然热爱着这片山川,依然默默地服务于大山里勤劳朴实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我的祖辈父辈们一次次用岁月打磨过沾满乡土气息的手推动石磨,一圈圈旋舞,石磨流淌着喜爱的谷物,丰富着那个年代的物质需求。这盘老石磨也与岁月静静相随,一圈圈转着,转出的是这座山村的希望,转出的更是山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围绕石墨,旋转木马般,我的童年时光似箭而过。而这盘老石磨却载着一代代人的寄托,带着先人的智慧和山人的工匠精神与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退出了历史舞台。</p><p class="ql-block">或许,是我太过怀旧吧,对旧的事物,尤为珍爱。石磨也好,石碾也罢,代表的是一代人曾经的生活,也留存下了一段难忘记忆,睹物思人,只为更好地珍惜现在,用心经营来之不易美好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岁月寂静深流,几十年匆匆而去,现在已经吃不上石磨磨的糊糊面了。只有这盘残缺的石磨在荒野静静地守望着大山,而留在我记忆中的,只有思念的味道,家的味道,大山的味道,更有流逝岁月的缕缕情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