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马栏革命旧址位于旬邑县马栏镇,距旬邑县城53公里。这里属子午岭南缘余脉,山梁纵横,森林茂密,蜿蜒曲折的马栏河流经其间,马栏位于桥山山脉南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栏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革命大旗,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建了革命政权,苍茫雄浑的马栏山,留下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在这里成立。1937年4月,关中特区党政军机关迁驻马家堡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马栏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是关中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是仁人志士和军需物资通往延安的主要驿站和红色通道;是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1939年10月至1949年4月,马栏是中共关中分委、中共关中地委和陕西省委等机关的所在地,习仲勋、汪锋、李维汉、张仲良、赵伯平、高锦纯、张德生、文年生、王世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长期工作和战斗过。陕北公学、鲁迅师范、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先后在这里办学,为中国革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才。</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就伟业创造历史的非凡之处和深层原因在于具有信仰的力量、理论创新的力量、勇于实践的力量、自我革命的力量。这四个力量的共同作用,决定和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能够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成就了党的百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贯穿这一建党精神的灵魂,就是中国共产党崇高伟大的信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