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军政府五十文团花简明图录

山音溪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四川军政府五十文团花简明图录</span></p><h5> 西安 马翰林</h5><p class="ql-block"> 四川军政府五十文的中花,形形色色,五彩缤纷。有团花、十字顶花、叠顶花、点心花、元宝顶花、平底花、钟形花、船形花、长花、散花等等。团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它虽然生产量不大,但版别不少,极具吸引力。</p><p class="ql-block"> 所谓团花,顾名思义,是指面版中心花瓣、花心聚一团而呈团圆状的花朵。其基本特征是,花朵较大,正圆状。四川军政府五十文团花系重庆铜元局生产的。有大、小字二种类型。中花形状基本相同,但文字差异较大,搭配也不同。文字大的称为团花大字,也有称团花特大字的;文字小的称为团花,或团花小字(见图1)。小字版早于大字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上篇 团花小字</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面版</span></p><p class="ql-block"> 四川军政府五十文团花小字的面版,和大多数川币一样直接用冲头制作工作模,造成了许多修模变化。给分版定位带来了很大的的困难。笔者没有简单注重于细节的不同,而是抓大放小,着眼于有代表性的特征,从某一点入手而展开,其它细节变化予以忽略。但也力图不放过一些特殊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具体说,团花小字的面版,以“钱”字的不同写法,分为“双点钱”和“下点钱”二个系列。在它们下面又划分为“点币”和“撇币”二个分支,在分支下再分别按照“四”、“铜”等字的不同变化和特殊花型而定版。</p><p class="ql-block"> “双点钱”不多,分版相对简单些。按照“四”字的不同形状,分了三版(见图2).</p> <p class="ql-block">  关于“下点钱”,文字写法变化较大。所谓“点币”,就是“币”字的左上笔,起笔从左往右,呈点状;“撇币”则相反,从右往左,呈撇状。其实它们变化很多,有大有小,有长有短,也没有必要一一细分。简单归类就可以了(见图3)。</p> <p class="ql-block">  至于“铜”是写法,也是各不相同。在此,仅就其“同”的形状划分为斜同、大小同。“同”的左竖,倾斜度超过20度,視为斜同.金旁的不同就忽略不计了(见图4)</p> 关于中花,也有很多变化。有泉友分大、小方花、斜花等。这里只列出三种,其它就不再分了(见图5)。 <font color="#ed2308">A 双点钱方四 </font>面版下缘“钱”字为上下双点,“四”字方正。 <font color="#ed2308">  B 双点钱正四 </font> 基本特征同上,但“四”字写法不同,端正略扁。 <font color="#ed2308">  C 双点钱斜四</font> 基本特征同B,但“四”字上横逐渐向上倾斜,呈倒梯形状。 <h3>  <font color="#ed2308">  D 点币正同</font> 面版下缘“钱”字右上无点,仅下面有点。称为下点钱。“币”字的左上笔,起笔从左往右,呈点状;“铜”字尤其是右旁“同”端正。</h3> <h3>  <font color="#ed2308">  E 点币斜同 </font> 基本特征同上,但“铜”字的右旁“同”向左倾斜。</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撇币大同</span> 基本特征同上,但“铜”字的右旁“同”明显宽大。</p> <font color="#ed2308">  G 大点币</font> “币”左上笔,从右往左,呈点状,且长大。 <font color="#ed2308">  H 长竖币花底珠</font> 下点钱,花朵底部有点似珠。“币”字的左上笔,起笔从左往右,呈撇状。左上竖长大。 <font color="#ed2308">  J 短竖币花底珠</font> 基本特征同上,但“币”字左上竖略短。左上撇也不同。 <font color="#ed2308"> K-上下珠团花</font> 与上述花底珠不同的是,花朵顶部花瓣凸出似珠,故名上下珠团花,首次发现。 <font color="#ed2308">  L 异花底珠</font> 中花与上略有不同,花朵底部花瓣更大一些。文字写法均有所不同。 <font color="#ed2308">  M 撇币花底波</font> 下点钱.“币”字的左上笔,起笔从右往左,呈撇状。中花独特,下缘有波浪状护条。 <font color="#ed2308">  N 撇币三点芯</font> 下点钱.撇币。中花局部不同,花芯呈品字形三圆点。 <font color="#ed2308">  O 撇币正同</font> 下点钱.“币”字的左上笔,起笔从右往左,呈撇状。“铜”字的右旁“同”端正。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P 撇币斜同 </span> 基本特征同上,但“铜”字的右旁“同”向左倾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背版</span></p><p class="ql-block"> 背版配置均为中华民国元年。铭文有大小字二个类型。元年大字按照“汉”字和“年”字的不同写法,分为二版。元年小字按“元”、“民”等字的写法分为五版。</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国元年大字铭,根据“汉”字口下面的左右撇(俗称脚)分为粗脚汉和细脚汉。(见图6)。</p> <p class="ql-block">1号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元年大字粗脚汉</span> “汉”字整体笔画粗细匀称,在此称粗脚汉。</p> <p class="ql-block">2号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元年大字细脚</span> 与1号相比,“汉”字口下面的左右撇(俗称脚)明显细小。有纤秀飘逸之感。</p> <p class="ql-block">  中华民国元年小字铭版,短水汉一版,长水汉五版,上缘铭文的细微差别没有再细分(见图7)。</p> <font color="#ed2308">   </font><div><font color="#ed2308"> 3号 元年小字短水汉 </font></div>汉字水旁的第五笔短,和第三笔基本等长,与第一笔下端形成倒凸状。 4号<font color="#ed2308">  元年小字长竖中</font> “中华民国元年”的写法既不同于大字元年,也不同于小字元年,介于大小字中间。“中”似大字元年,“年”似小字元年,“民”“华”二字也特别。少见。 <font color="#ed2308"> </font>5号 <font color="#ed2308">长勾民长水汉</font> “汉”字水旁的第五笔长,上缘铭文“民”字的最后一笔弯勾比一般的要长得多。 <font color="#ed2308">  </font>6号 <font color="#ed2308">高横元长水汉</font> “汉”字水旁的第五笔长,上缘铭文“元”字的上横高,与下横距离较远。 7号 <font color="#ed2308">长弯元长水汉</font> “汉”字水旁的第五笔长,上缘铭文“元”字的最后一笔,弯勾明显长。 <font color="#ed2308"> </font>8号 <font color="#ed2308">短弯元长水汉</font> 基本特征同6号。但“元”字的最后一笔,弯勾短。 <font color="#167efb">面背版搭配</font><br> 四川军政府五十文团花小字,面15版,背8版。关于它们的搭配,笔者所见,有32个。仅供参考。<br> 五级 K8<br> 六级A8 L4<br> 七级 A1 B1 B8 C4 G6 G7 H1 J4 J8 M8 N8 O3 O5 P2 P6 <br> 八级 C8 D1 D4 E7 E8 F8 G5 O1 O4 P4 P7<br> 九级 D8 O8 P8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下篇 团花大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面 版</span></p><p class="ql-block"> 五十文团花大字面版有正花、斜花(右斜)之分。尽管有人诟病其只不过是花朵位置略有不同而已,这里我们且顺应多数人的看法,确认正花、斜花之分。</p><p class="ql-block"> 关于面版,目前普遍认可正花、花底珠、斜花,长、短撇“制”五个版。本文在此基础上,作了一些改变。就是放弃用“制”单独定版,而是把“钱、制”二字的特征放在一起定版。这样似乎更合理一些。 具体说,就是以中花主干,划分为的正花(含花底珠)、斜花;以文字为分支,划分为;长撇钱长撇制、长撇钱短撇制、短撇钱长撇制、曲横文,共计二个类型八个面。(见图1、2)。</p> <font color="#ed2308">A-正花长撇钱长撇制 </font>中花团圆端正,“钱”、“制”字撇笔较长,“造”字点连撇(应为模损所致),“文”字横笔较低。 <font color="#ed2308">B-正花长撇钱短撇制</font> 基本特征同上。但“制”字撇笔较短,“造”字有点连撇的,也有点不连撇的。 关于“造”字点不连撇有无正花版,大都没有仔细考证,持否定态度。笔者经过详细对比(图3第一枚“造”字点连撇,二三枚都是点不连撇),发现它们除“造”字有区别外,其它特征完全相同,就连背版也相同,都是配开口民。因此,可以判定正花不完全是破模“造”点连撇版。也有点不连撇的,应该是早期版。 <font color="#ed2308">C-花底珠长撇钱长撇制 </font> 基本特征 同正花。不同的是花的底部似珠凸出,“钱”、“制”字撇笔较长。 <font color="#ed2308">  D-花底珠长撇钱短撇制 </font> 基本特征同上。不同的是花的底部似珠凸出,但“制”字撇笔较短。 <font color="#ed2308">  E-斜花长撇钱长撇制</font> 中花右斜,“钱”、“制”字撇笔较长。 <font color="#ed2308">F-斜花长撇钱短撇制 </font> 点连撇中花右斜,“钱”字撇笔较长,“制”字撇笔较短。 <font color="#ed2308">  G-斜花短撇钱长撇制</font> 点连撇中花右斜,“钱”字撇笔较短,“制”字撇笔较长。 <font color="#ed2308">  H-斜花曲横文</font> 基本特征同上。但“文”字写法不同,横笔起币弯曲飘逸。而且其它文字也有区别,明显是另一模具,因此,单独列版(见图4).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背 版 </span></p><p class="ql-block"> 背版主配是民国二年短二年,混配有民国长二年、小字二年(50文散花的背)、民国三年叠顶花的背三高水和五高水(见图6)。几个混配都比较少见。在短二年中分为闭口民、开口民、大开口民三个版。也有泉友认为大开口民是模损,不宜立版。个人则以为该版不仅仅是民字缺上横,而且国字的上开口也大了许多。还是单独立版为好(见图5)。</p> <font color="#ed2308">  1号 短二年闭口民</font> 上缘铭文中华民国二年,“二”字较小,横笔较短,故称短二年,该版的主要特征是“民”字左上角封闭,称为闭口民。 <font color="#ed2308">  2号 短二年开口民</font> 基本特征同上。但“民”是上横与左竖不连接。呈开口状。 <font color="#ed2308">3号 短二年大开口民</font> 与3号不同的是。“民”字是缺上横,“国”字左上开口也较大。 <font color="#ed2308">  4号 长二年 </font> 与短二年完全不同的版。文字写法有较大的不同。通常以“二”字命名,称为长二年。主配五十文叠顶花。 <font color="#ed2308">  5号 小二年大民国长水汉</font> 上缘铭文中华民国二年,字小,相较“民国”二字较大,在该面中被称为大民国长水汉,是50文小散花的背。 <font color="#ed2308">6号 三年三高水</font> 上缘铭文中华民国三年,“汉”字水旁第三笔较高。是50文叠顶花的背 <font color="#ed2308">  7号 三年五高水</font> 基本特征同上。但“汉”字水旁第五笔较高。是50文叠顶花的背。 <font color="#167efb">面背版搭配</font><br> 四川军政府五十文团花大字,面八版,背七版。它们的搭配,笔者所见,有14个。仅供参考。<br> 五级 G4 F5<br> 六级 C2 D2 G6 G7<br> 七级 H1 A2 B2 E2 G3 <br> 八级 F1 G1 F2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甘肃铜板老王、湖北荆泉123等网友,在此一并致谢!)</p><p class="ql-block"> 版权所有,谢绝复制、翻印。</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2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