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曾经在2017年写过一篇文章《合阳————丈夫的老家》那时农村小院建好不久充满新鲜感,只因退休后生活的重点放在合唱团的排练及演出活动中,回农村小院都是匆匆忙忙的,没怎么认真在小院好好居住过。但是每次回去都感觉农村有不小的变化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也充满期待的在小院种下不少花卉和果树,身处城市的喧嚣嘈杂回农村小住临走时总有莫名的不舍之感,为此便写了那篇文章,现在想想那只是当时感官上的冲动很肤浅表达的一些不全面认知而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时间流逝,三年前婆婆也驾鹤西去了,遵照老人遗愿在老家入土为安,当然没有直接遗体土葬,儿女们毕竟都是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即便都已退休也不愿违背国家政策,只是把老人的骨灰埋葬在老家地里。吴家姊妹小时候也或长或短的在老家呆过一段时间,却并不懂得乡俗规矩,一大家子护送着老人骨灰回到老家,乡亲们已经布置好了一切,在统事的引导下我们按部就班走完葬礼仪式的程序顺顺利利把婆婆安葬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家的村子不大正名叫南伏蒙村,参照周边村庄南伏蒙村非常小,五条小村道三排单面房中间是两排双面房,人口不多平时几乎看不到年轻人,但是民风淳朴亲情浓厚,婚丧嫁娶小村全员参与,外地打工的年轻人也从各地赶回参加,村里大小事有一整套办事规程,首先有一个组委会班子细化了责任分工,两位总统事负责统揽全局(就在前不久年轻些的统事人突发疾病去世了,一位热心的好人才五十九岁就去了黄泉实在可惜,也许是比较熟悉吧对他的离去总感觉心里不是味道),一切事务面面俱到不用当事人家操心,从婆婆的丧事中能看出来两位总统事的办事能力和各分管负责人的认真态度,更有门中亲戚的前后照应,几天过事有条不紊各尽其责;村头贴出的告示总结了婆婆生平,大概了解到婆婆是一九五九年入党的,她积极要求进步认真学习文化带领一位小她十岁的姑娘(论辈份应该叫她姑姑,此时也去世一年有余了)担任村幼儿园工作并认真负责得到公认好评;随公公进城后遇到乡亲到访总是倾其所有热情款待,如看病办事都尽其所能全力帮忙,为此得到很好的口碑,丧事中乡亲们聊起婆婆皆是赞美之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婆婆一生节俭,不到四十岁失去丈夫,独自一人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一大家子的生活重担,既当爹又当妈还担任着一个集体工厂的副厂长职务,单薄的身躯骑一辆28型号大自行车往返于单位和家庭,拉扯大六个孩子生活实属不易,点点滴滴的辛苦想想都是难尝,欣慰的是六姊妹都很孝顺,妯娌连襟们也都团结,这也是婆婆一生为傲的资本;自她去了天堂儿女们也没有让她失望,每到忌日姊妹们回来扫墓祭奠聚到一起仍然是其乐融融的大家庭,这点可谓难能可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自觉写着写着话就多了,总之通过婆婆的丧事使我对小村有了更深一层了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疫情以来生活发生变化打破常规秩序,特别是一九年十二月爆发新冠疫情的初期,先是全员居家后来有所松动但原则上不让出省旅游,我和吴先生就不定时回合阳小住;再往后疫情时有时无在可以出去旅游的情况下,我俩住在小院常过黄河去邻省山西旅游;也会把小院当据点辐射周边瞎转,去年从合阳出发走沿黄公路去陕北旅行几天;也捜罗合阳景点游玩,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梁山和武帝山,地貌跟合阳总体黄土塬截然不同,本人孤陋寡闻总想着合阳是黄河冲击沉沙积淀形成峰塬,不知道还会有高山存在,常望着小村西北边远方山形纳闷,搞不明白隐约浮现眼前的山影是在远方的什么地界,查找周边景区标有梁山和武帝山,心想那个遥遥远山一定是梁山和武帝山吧,我俩决定前往一睹芳容便驱车先拜访了梁山主峰,它居然是大块水岩石形成的平均海拔1300米的高山,山体颜色偏黄微红,裸石被岁月风雨侵蚀形态奇异、怪模怪样的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一踏上梁山山体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沿着弯曲小道拔高向上,不时有怪石突出在高位置伸出路面却不影响通行,接近东峰山顶位置有个苍崖石室。俗称“千佛洞”,是金贞元二年(1154年)道远和尚所凿,1957年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山让我震惊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转过了梁山还意犹未尽,隔两日又去拜访武帝山,武帝山是梁山的一个山峰,相对主峰要小的多了,可是它的冠名却如雷贯耳,也是全国少有的以帝王名号命名的山峰之一,据传说此山是汉武大帝修道成仙之地,一条窄窄主道蜿蜒延伸至山顶,山间怪石林立或整齐或散乱仿佛人工刻意为之,也有那风化成薄片的石片大大小小不规则散乱着,参差不齐的参天古柏树树冠相连遮天蔽日,脚下各种小草碧绿茂盛,放眼看去有叫得上名的也有叫不上名字的,它们都在认认真真的装扮着山体,顺山势弯曲小路至山顶平坦开阔之地,建有玉皇庙、娘娘庙、三圣母庙等,游人很少清幽静澜,盛夏此山也是一处绝好的纳凉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武帝山简略介绍有助于网查的这段文字:武帝山系梁山西峰,因峰顶建有汉武帝祠而得名。武帝祠现存献殿系民国初年重建,明万历四年所建献殿、正殿毁于火灾。1998年春,群众自发投工捐料,整修了南天门和献殿、重塑了武帝像,并对上山道路进行了全面整修。武帝山翠柏苍苍,古柏极多。武帝祠东侧一株古柏,粗可几搂,远望如同蹲狮,故名“狮子柏”。(以上文字来源网上查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零一九年以来我俩不定时的来农村小院居住, 从开始时住十几天到二十几天再到一月有余;我喜欢农村那份娴静和安逸,亲戚们也时常走动,乡亲们渐渐熟悉起来,回西安时间长了还蛮想念南伏蒙小村的那座农家小院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合阳的次数多了也跟和人相处一样久而久之便产生了感情,就想更深一些去了解它,每次回合阳走G5京昆高速进入合阳地界有好多人文标识牌让你深感合阳的文化底蕴之厚重,想要好好了解合阳便上网查查合阳地名的来由,不查则已一查便更加敬重合阳这方宝地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文摘录网查的这段文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合阳之名,缘自魏文侯十七年(公元前429年)于洽水北岸(今洽川镇莘里村)筑城,取名“合阳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合阳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部落时代,合阳则成为莘(shēn)氏部族聚居之地。 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封支子于莘(今合阳),称“有莘国”,简称莘国,上属雍州。西周时,有莘国改属畿(jī)内地。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废有莘国,并入晋国,称“莘地”、“梁”或“羁马”。等到韩、赵、魏三分晋室后,莘地属魏“西河之地”。魏文侯十七年(前429年)于黄河西岸合水(亦称洽水)北岸筑城,取名“合阳城”,西河之地始称合阳。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西楚霸王项羽划秦腹地为塞、雍、翟三国,号称“三秦”,合阳属塞国。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年)灭塞,合阳归汉,属河上郡。九年(前198年)改属内史郡。景帝二年(前155年)改“合”为“郃”,始设“郃阳县”,属内史郡。在此后的几千多年里,“郃阳县”所属区域一直都在发生着变化。到了1933年,它才直属陕西省。1939年,郃阳县归属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所辖。1948年3月26日,郃阳解放,被划为陕甘宁边区政府黄龙分区所属县;1950年,郃阳隶属陕西省渭南专区;1956年10月至1958年12月,郃阳直属陕西省管辖。1958年12月,郃阳县并入韩城县,1961年8月22日恢复郃阳县建制,隶属渭南专区,后为避免生僻地名,将”郃阳”改为“合阳”;1995年,渭南地区撤地建市,合阳县属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合阳之地人杰地灵可追溯历史三四千年,从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在部落时代有莘氏部落在此居住;从三千六百多年伊尹辅佐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据传说伊尹出生于合阳县有莘国)到三千年前周文王迎娶有莘氏女子太姒并传为天作之合爱情佳话;从两千五百多年的早期文学《诗经》诞生到近代佛教高僧印光大师被佛教界尊称为佛教净⼟法门第⼗三代莲宗世祖(印光出生于合阳县赤城东村)三四千年诸多真实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历史事件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现如今网络发达有资料可查,读者不妨花一些时间上网查查脑补一下历史知识,可见合阳这个不大的区域内历史却是如此悠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合阳隶属于渭南市,我们下乡时是在渭南县内, 属于渭河冲积平原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土地辽阔平整一望无边,从不曾见过合阳之地形如此多样丰富,打从常回合阳居住以来也开始探索它的周边村落和地貌特点,每一处从未涉足的地方都那么独特而美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在去年夏天七月初的一个傍晚,一场大暴雨过后天空突然放晴,西边的太阳还没有落山,亮亮的夕阳光彩夺目,东边的天空阴沉暗淡被西边的光线照耀着整体色彩成灰蓝色,当你走进西边深处仿佛误入了绿野仙踪,落日余晖被大片农田遮挡住光线从高处洒向小路西边的一整片玉米地里,那碧绿的玉米杆举着被夕阳涂抹成金红色花穗子随风摇曳,色彩即柔和又艳丽,奥!真不知道该如何来形容它,简直美到让我直想大声惊呼,这种色彩是我一生从未见过的,赶快抓紧这稍纵即逝有限时间去抓拍美景,(留下来几张照片保存一年多都不忍删去)折返回走时又遇到一个大大的拱形彩虹,这可是我几十年未见的大彩虹了,在记忆中还是小儿童时见过的,这次相遇让我兴奋不已,仿佛穿越回孩童时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拍出来的彩虹视频没有肉眼看到的那么完美,拱形彩虹的形状还是挺清楚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以前傍晚遛弯走步只知道在小村南边的生产路上看看农田,从一九年以后才开始探索周边环境,遇见小路就往里走,走到尽头一般都是沟壑的边缘,看着深沟里参差不齐的每一道褶皱总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站在东边的崖口依次远观可以清晰看见沿黄公路、人造圣母湖、黄河和对面的山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零二零年秋季的一天乌云密布阴沉,我俩有意带上手袋看看能不能拾点干花椒,所谓“拾”就是去花椒地找收过花椒后树上遗留下的零星花椒粒,虽然数量不多却可以体会一下乡亲们采摘花椒滴不易,尽管双手扎了些尖刺自然红透风干的花椒它的味道却是杠杠滴,兜兜转转就来到面朝黄河崖畔随意看看准备撤退,吴先生早已离开老远我磨磨蹭蹭跟在后面,此时阴沉的天幕突然拉开一条大缝隙,把强烈太阳光投射向崖畔枯黄的干草上,本来萎靡不振的秋草立刻有了生机,变得金黄挺拔非常漂亮,赶快拍了几张照片发上微信朋友圈,立刻得到大伙好评,都说我拍照水平见长,我赶快澄清不是我拍摄水平高,实在是日照秋草的风景太美了,谁过来拍都是高水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应该是在去年夏天无意中走了小村的北面的道路,一条窄窄的硬化路通向挺深的农田,走不远一个拐弯处是个较大的牛场,当时天色已黑吴先生说天太黑了咱不往前走了。第二天一整天我都惦记着昨晚没走完的那条路,太阳光刚刚弱下我便拽着吴先生去走那条路,走在昨天走过的路段并无奇特之处只是拐弯处那个牛场应该进去瞅瞅,吴先生天生喜欢动物,也不嫌弃味道难闻手拿草料直接到大牛跟前喂牛,一边喂牛一边抚摸牛头牛脸,在我一再催促下简单跟主人聊了几句就踏上拐过弯的那条直路,它一直延伸着到农田深处,又是一个夕阳西下的灿烂柔光,地势开阔光线打出老远,把东边黄河对面的山西黄土塬照耀的金灿灿的,我啥时候见过这种恰当夕阳光覆盖着毫无遮拦的大片农田,顾不上赞美风景只是一个劲埋怨吴先生说他这么好的地方却从来没带我来过,他赶快解释小时候在奶妈家也没怎么在这个村呆个过,好多地方他也没来过,我想这样也好既然他也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应该和我是一样的有新鲜感。这时又出现向北一条小路,俩人舍弃主路拐进北向小路上遇到好几对开着农用车收工的上了年纪的乡亲夫妇打过招呼才知这片区域是三队,(原来常去转的地方是一队和二队),这条小路走不远又拐向东面,好几个干枝梧桐树顶部的大喜鹊窝让夕阳光照的发红发亮,高高大大的一字排开仿佛在比看谁的个子高。走着看着顺慢坡下来又往北拐了一点点朝东的方向出现一个U字路形直接把我给镇住了,哎呀!简直太漂亮了,我再次感慨说咱俩成天想去旅行开着车乱转也没有遇到这么美的家门口风景,这也太美了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零二零年六月好朋友阿力两口子趁我俩在农村过来玩了两天,那时我俩还没有摸索到村边好景呢,等他们一走我俩就发现了好多又近又好玩的地方,每发现一处我都会跟吴先生不无惋惜说,如果他俩这会来该多好,不过也正常有很多东西本来就是可遇不可求的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个月月初六姐妹和燃燃小群被我一勾她们积极响应,定下日期要结伴而来,最终只来了六姐妹群的成员,燃燃群俩姑嫂有事没来成,这五个人也太有福气了!来的路上还下着雨即将到达雨就停了,此时小院的月季花开的娇艳,尤其是后墙体上的粉白两色蔷薇花正开放在少女期,香喷喷的扭捏作态,羞答答的招摇显摆;乡村田野万象更新麦田和花椒树皆被雨水冲刷的干干净净,虽然雨住了却不是大晴天,此时仰观天空景象最为丰富,大片半白不灰的云覆盖着半灰不蓝的天幕,柔柔的光把满视野的绿衬托的如翡翠一般,感觉此时此刻把眼眸能触碰到的一切都美化了;姐妹们穿的花枝招展嬉戏着走在我最喜欢的三队田间小路上,看着她们开心的笑着闹着别提我心里有多么高兴了。那天我们一口气走了两万多步,不仅带她们看了我认为的好看地方还一起探秘了我没有涉足到的沟壑褶皱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累了看够了回到小院她们又沾花惹草逗弄娇艳的蔷薇花,自然存入手机相册的片片也不少。吴先生没陪我们转景他忙着腌肉穿串给姐妹们烤肉烤馍,姐妹们叽叽喳喳说笑着吃烤肉就着能豆豆带来的自制果仁酸奶,连不吃羊肉的老六硬被大家劝说的吃了几串,还说一点都没有羊膻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开车转景地处黄河岸边主题当然是黄河了,看了我俩摸索到的黄河观景台,又走了一点沿黄公路到合阳驿站看了看黄河宽处的气势,只是河水不够丰盈气势不够显现,还捎带着看了年代久远景区很新的再造景天柱山;岔峪村新村本来景色不错怎奈遇到了整修只好草草收场,天气晴朗气温太高大家说不转了,要回小院齐上阵用大锅灶柴火炉做浆水搅团,这顿饭连玩带做加拍延时视频算是玩到了高潮的顶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天姐妹们不吃早饭要品尝合阳名小吃踅面,临别时自然是一阵合影狂拍潮然后装车告别,说是乡村三日游实则就是两天,小院三晚相处临别时就有了依依惜别之感,启动汽车时大姐竟然热泪盈眶哭出声来,写到这里我已泪湿眼眶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住在农村小院也招来一起下乡的好友过来想找找曾经下乡时的感觉,几天小住感觉意犹未尽说好在合适的时候还会再来,和他们一起转灵泉村时还碰见了表哥表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喜欢热热闹闹的朋友欢聚也喜欢安安静静俩人独处。有一天我俩瞎转吴先生指着西北方向对我说:那个方向应该是李家河,小时候我大伯在那里我们去做客时大妈给我们做小米捞饭可好吃了。我说:咱俩何不去一趟找一找看能不能找到大妈家曾经住过的窑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我俩果然付诸行动去李家河转转,时隔几十年单凭小时候那点模糊的记忆想着也不一定真能找到,对我而言其实就是找个由头走街串巷,不过要到李家河必须下一道大沟,这条大沟感觉气势更大,绝对超过去处女泉要下的那条沟,吴先生专心驾驶我却专注看景又一次感慨真想不到这辈子嫁了个合阳人老了老了还能看到这么独特的沟壑奇景,吴先生也开心的应和着就来到了李家河,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眼前一切早已不是原先的样子,也就没有找人打听,就从村子街道穿过去百梁镇赶了一趟集,远远望见有个古塔,穿过街道来到一个中学大门,古塔却在中学校园中,门卫不让进只好隔着大门门拍了几张照片了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事情都是在莫名的变化中,本以为李家河一趟空跑寻找儿时记忆未果这事也就算翻篇了,过了不久我俩这次是真正路过李家河专门去百梁镇赶集,走到村道上看见两位妇女在街道上把上织布机前的经线捋顺拉开阵势挺长一溜,看着这久违的一幕赶快让吴先生停车我自己下车想去拍段小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搭话,年龄大点的问我是哪个村的?我报上村名她说你村有个生娃,我赶快说那是我哥呢,随即就大声把吴先生喊下车来,开始打听他大妈家过去住到地方,原来这位老妇人家就住在他大妈家的对门,论年龄跟吴先生差不多,她说过去的窑洞还在只是窑塌了,那一片现在没人住门前空地上种上了花椒树,我们聊了一会说先去赶集回来再到原来的旧址看看。</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赶集回来按照老妇人指的方向寻找原来的旧窑,一堆乱七八糟的砖头瓦块阻挡着过不去,前排的窑还能看出点样儿拍下一张照片权当就是他小时候来玩的窑洞吧,一片狼藉和破败也不愿多停留,吴先生说再找找看有没有老人可以多打听些事情,我们离开村子主路往北边去找一大片刚推倒的窑洞正在搞平整,一排临时搭建的房子住了几户人家,一位老太太坐在一对老夫妇家闲聊,我俩过来一问老太太和这家的男主人果然都认识大伯大妈,我们一起聊起来陈年往事:大伯是公家人也是粮油公司的负责人,哥哥嫂子跟他们也相当熟悉,还记得大伯在过去曾经想办法搞粮食为乡亲们渡过难关,虽然大伯和大妈已经去世多年了,过去做过的好事知情的老人们一直记着并念念不忘,吴先生跟他们拉着家常我替他们拍照留念。回家的路上吴先生非常兴奋,我很理解他此时的心情,总算找回了儿时往事的一点点根源我真心替他高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打从发现了三队这个地方我们时常过来转转,不同的时候有不一样的感觉,它长着麦子来衬托花椒树是一种美,它玉米高高形成青纱帐又是一种美,夕阳余晖反射路面形成倒影更是一种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久前我俩去东青村取快递路边地里一片彩钢房应该是搞养殖的,不知道是做饭呢还是给动物煮东西,一层薄薄的雾气漂浮在屋顶周围,感觉像炊烟袅袅还有点淡粉色落日余晖点拽着,啊那真是美的虚幻飘渺仿佛只有梦中才能见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喜欢色彩夸张的朝霞和晚霞,在朋友圈里经常发农村的晚霞图,好友老铁说图片很美可以参加影展,不要总发夕阳也整点朝阳让大家欣赏,我知道他跟我开玩笑,我也开玩笑回他,夕阳随手可得朝阳要下决心早起才能得到有点费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三月完成了照顾老娘任务,我俩去了趟关山牧场,因为疫情没有回西安直接回到合阳小院第一次住了一个月,一方面怕疫情再次被封在家里,一方面是等吴家姊妹回来给婆婆祭日上坟,从来没有在三月份来小院居住过,总以为三月一定很冷实践证明还是挺冷但是可以克服,最主要是各种春鲜经过一冬养精蓄锐在初春之时争相冒出嫩芽,尤其是对我这各种野菜爱好者简直是最开心的事,今年几乎把春鲜种类吃了个遍,一直听大伯子哥说老家的桐花好吃却从来不曾认识,有一天军侄子过来聊天,我说今天摘了好多榆钱给你拿些让你媳妇给你做麦饭,他说不要,媳妇也不在跟着民达在沟里种树呢,还说榆钱下来了桐花也就该下来了,我问桐花长啥样?他给我形容半天我还是不得而知,后来跟隔壁兄弟聊天我又问桐花长啥样,兄弟说其实就是紫藤花,他在北京时看人家种的紫藤花跟咱沟里长的桐花一模一样,我俩分析应该是野生紫藤花,第二天我跟吴先生拿上大包小包信心满满去找桐花根本无处可寻就挖了好的荠菜、白蒿和蒲公英,回家的路上一位女士骑电动车带着一位抗铁掀的女士要去拔桐花问我俩去不?吴先生说不去,她俩继续往前走马上要拐弯了又喊我们吴先生还说不去,我说今天本来就是找桐花的你可不去,他一看我想去就把大包小包放在路边地里,顺着她们走的方向找到沟边却不知道从哪里下去,那位骑电动车的女同胞听见我俩说话就从沟里上来招呼我俩过去总算拔了不少桐花,这时候桐花长的都是大花蕾质地很紧实,它们生长在沟里不显山不露水颜色也不鲜亮,打眼望去我这外行根本找不着,正好在当天晚上宽兄弟给我发他家农村院子的紫藤花照片,我给他说明天把紫藤花的花蕾拍个特写给我发过来,第二天一早宽兄弟把照片发过来至此确认了桐花就是野紫藤花,用花蕾蒸麦饭口感的确是上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平常大部分时间小院没人你别以为大门一上锁小院就安安静静了,其实后院此时才热闹非凡树木会不受限制的自由疯长,鸟类也毫无顾忌的把这里当成自由天堂;每次回来打扫完卫生鋤一锄杂草,剪一剪树上伸胳膊伸腿的枝条你会发现隐匿在树叶稠密处用料广泛搭建精巧的鸟窝,里面还躺着一枚精巧的小鸟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厨房导雨水的粗管子顶端弯头处用白色水泥粘上了吴先生专门在西安的档子上给燕子买的草编的小窝,每年都有燕子光顾也曾在窝里下过蛋但是抱窝都不成功,原因是人不在家喜鹊野鸽子都能飞到大门跟前,仗着它们个头大抢小蛋当点心,每年都能看见摔坏了的燕子蛋遗留后院地里,今年就不同了为了抵挡灰尘也为了阻止大鸟闯入大门就给房子加了一堵墙的塑钢门,这一下燕子窝可就安全了,它们身形小巧出入自如,所以呀今年小燕子成功抱窝有三只小雏燕茁并壮成长,看着它们从嗷嗷待哺到振翅预飞,成长速度太快了一天一个样,现在已经满院子飞翔了,每天早上燕子父母带它们飞出院子时间不长又回到院子落在菜架子上,父母飞走又轮番给它们喂食这个过程要持续两个半小时左右,然后又飞走又回来到天气最热的时候它们就回窝了。燕子妈妈认真负责不准它们独自行动,如不听话会用翅膀拍打给以教训,三只燕子要统一行动两只飞走另一只不走也不行燕妈妈又用翅膀拍打赶它跟上。看它们成长的速度不久后将离开小窝去经历风雨探秘自然,这种成长过程看着就让人欢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时候喜鹊会落在院墙上不怀好意的瞅着小燕窝,这时老燕夫妻会协作轮番朝喜鹊碰撞驱赶,喜鹊忙低头侧身躲闪这情景看着挺滑稽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去年谷雨在镇上买了各种菜秧子在后院栽种,现成的专家师傅有不懂地方就去请教隔壁弟媳妇,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六七月各种蔬菜长势良好到蔬菜的旺期我俩根本吃不完,摘一下西红柿、茄子、辣子送给弟媳妇答谢师傅;吃不完的黄瓜吴先生在网上学着腌成咸菜也非常好吃,回西安前把院子成熟的蔬菜全部摘下回去送朋友,八月有照顾老娘任务一个月没有回合阳挺操心后院地小菜园子,等任务已完成赶快回小院,菜园子就乱成了一团杂草横生瓜蔓乱窜,把杂草清除干净只有西红柿和辣椒还在坚强的硬挺,西红柿熟透了拽的秧子东倒西歪果实落地被虫啃被鸟啄,挑挑拣拣居然还捡拾了一小盆,辣子更是坚强虽然杂草侵略缠绕全身它们依然挺直腰杆护佑着它满身果实,此情此景能不让让人敬畏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农村小住故事太多了,全部记录几天也写不完,总有好多无意中碰到的人让你感到温馨,只要你先开口打招呼他们都表现的很随和,本村的更不用说了满村都姓吴串串连连都能扯上亲戚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前几天我俩傍晚转东青村两位年轻小伙用农用车运送刚采摘大李子,车要上坡我俩忙给他们让路,车一上来我俩同时说是李子,年轻人把车一停说吃!吴先生脸皮薄说不吃,他俩说没事,我便说我拿一个,他俩说多拿几个我不好意思还是只拿了一个,随即车开的飞快去赶时间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农村条件好了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夏收秋播都是机器解决几小时搞定,相比过去天壤之别但是庄稼人依旧挺辛苦的。上次写《合阳————丈夫的老家》时对农村不够了解看到的是表面现像,现在再写合阳就有了一些忧虑,南伏蒙村前几年以花椒为农业主打,价钱也不错人工费不高,农民辛苦一年收入还不错,但是近几年不容乐观,尤其是今年好多人去年的花椒至今还没有卖出去,新花椒又下来了一斤三块多一点点,(当下收一斤花椒人工费两元)记得前几年知椒八块刺椒四块多,(“知”字“刺”字不一定是这俩字,音是这音。)今年这价钱花椒地多的自己摘不过来,雇人吧工费太大处于两难之中,再就是农村真正下地干活的都是五十岁往上的年龄,年龄越来越大实在干不动的都把自家地里的花椒树砍去一大半,我隔壁兄弟家已把七亩花椒树砍了改种粮食,这几年麦子玉米价钱上来了一些,相对来说种粮食比花椒从管理上能少费些事,收入比不上前几年花椒价,但是从这种现象来看很令人担忧,无论你到哪里的农村都看不到年轻人,他们都涌入了城里打工,前些年农村留下的是老人和儿童,现在是清一色留守老人,他们再老一些怎么办,好好的新农村将来田地怎么办?家园又怎么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愿我的一些担忧是多虑了,也愿国家在政策方面能够倾向于农村,看看如何能把年轻人吸引回农村,是精英的走出农村去搞尖端,做为一般大众的就踏踏实实过好普通的日子,不一定辛辛苦苦的硬要在大城市里待,城市物价高住房贵,现在城乡差别不大信息各方面相通哪里有好日子就在那里过,愿新农村兴旺发达后继有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3.7.10.完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