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路1014]——响堂山下的旷世英姿(寻塔记51—河北邯郸)

杨永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常乐寺塔</font></b></h3><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 响堂山下,在一片残垣断壁的废墟之中,但见一座千年古塔孤然挺立。知足常乐,如此意境,只有在一座三千年行不改名的古城——邯郸才能有所领悟。<div><br></div> 这里曾是女娲挥泥成人之地。当年北齐文宣帝高洋听闻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后,在此建造了女娲离宫。但邯郸遗留至今最早的人文痕迹,是八千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仅是邯郸的建城时间,距今也逾3100年。<div><br></div> 邯郸最为出名的人文景观为响堂山石窟,位于市峰峰矿区鼓山,分为南北两处,相距约15公里。因石窟群在山腰,人们谈笑、拂袖、走动时,均发出铿锵的回声,故名响堂山石窟。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余尊,还有大量刻经、题记等。它是河省现已发现的最大的石窟造像,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列中国十大佛教石窟第一方阵。<div><br></div> 北响堂山常乐寺塔(长乐寺),也称峰峰常乐寺塔、常乐寺砖塔。常乐寺是一座荒废多年的千年古寺,始建于北齐,初名石窟寺,天统年间(565-569)改为智力寺,宋嘉祐年间(1056-1063)更名为常乐寺,有“河朔第一古刹”之称。虽名为常乐,但它历经法难、天灾、人祸、朝代的更迭。如今寺内建筑已毁,只留部分残迹,山门外仅存一座九级砖塔,建造年代不详,后人以其建筑形式判断为宋塔。<div><br></div> 现常乐寺内金正隆四年石碑《重修三世佛殿记》记载:“……文宣常自邺都诣晋阳,往来山下,故起离宫,以备巡幸,于此山腹,见数百圣僧行道,遂开三石室,刻诸尊像,因建寺,初名石窟,后至天统间改智力,宋嘉祐复更为常乐寺……”。康熙版、乾隆版、民国版《武安县志》均收入此碑碑文,乾隆版、民国版县志在寺观中记载:“常乐寺在鼓山之麓,北齐高洋建,初名石窟寺,天统间改名智力寺,宋嘉祐中更为常乐寺,金皇统间重修,邑人胡礪有碑记”,说明石窟与寺庙为同期建造。<div><br></div> 根据历史文献和造像风格,北响堂石窟始建于北齐。 550年,北齐政权建立,皇帝高洋崇信佛教,立国后即在鼓山凿窟立寺,其在位期间(550~559)先后开凿了大佛洞、释迦洞、刻经洞三座大型洞窟和一座小型洞窟宋洞,在山下建立常乐寺。<div><br></div> 隋代佛教重新兴盛,响堂山石窟很快适应了这种情形,又出现一阵造像热潮。常乐寺作为国内重要寺院,于仁寿年间(601—604)奉敕立塔,说明常乐寺在隋代即有塔存在。塔七层外墙嵌碑记载宋“皇祐六年重修”,与现存砖塔建筑形制和风格一致。另有几说认为北响堂山常乐寺塔始建于宋代,也有说是更前的唐代,重修于明,现在看到的应该为明代砖塔。<div><br></div> <p class="ql-block">常乐寺塔高约三十六米左右,为九级八角楼阁式砖塔,古塔最上面两层外墙已损毁脱落。各层出单檐,一、三、五、七层檐下为斗拱,二、四、六层塔檐以莲瓣承托,第九层残存少量塔檐,为斗拱上加莲瓣,第八层塔檐已完全损毁,无法辨识了。古塔的外墙装饰复杂,每层的八个平面无一空闲,大部分装饰以砖雕假门和浮雕塔,另有少量假窗。塔身开窗较少,据说可攀登至第三层,现在塔门已封闭。 </p><p class="ql-block"><br></p> 塔身由青砖砌成,分层朝不同方向设有塔门,并有砖雕假门假窗点缀其间。砖雕密檐檐口,或仿木斗拱或仰莲造型,工艺细腻。最具特色的有二,一是塔身假门半掩半开,惟妙惟肖。二是塔身不同方向,还雕刻有很多塔的造型,一时间也无从统计其数量,在其它古塔中十分少见。<div><br></div> 从远处看,塔的第八、九层已损毁,或是自然原因,或为年久失修,上面零乱的砖块令人有种莫名的担忧。塔的每层高度收缩变化很大,远观为一锥体。塔檐也分为两种形式,单数塔檐为三层斗拱设计,双数塔檐为三层倒圆角棱角牙子叠涩法设计,两种塔檐交替变化;而单数与双数塔层各面的装饰也很错落有致,有塔形,有假窗,假门等图案,特别是其中开条缝的假门,给人以无限的遐想。<div><br></div> 常乐寺共存碑碣27块,宋碑存放于文管所,现场有一块金代石碑,为金正隆四年(1159)磁州武安县鼓山常乐寺重修三世佛殿碑记,文中所说:“三世佛见于浮屠,民之说者多矣,故学佛之徒以像示人,然佛者觉之,称非色非声,无形可拟;非名非数,无相可观;非去非来,不胶其用;非久非近,不拘其时。知其未来者,俱非过去,而过去者,俱非见在者耶,是理也,予皆不能知之……”<div><br></div> 几度风雨几经兴衰,常乐寺终为瓦砾之墟,一切往事都已成为过眼云烟。唯有傲然伫立的常乐寺塔,以其旷世英姿与天地山川为伍,以日月星辰为伴,那种毫无修饰和做作的沧桑之美,成全了这一千古绝唱,给人极其震撼的视觉冲击力。(谢谢浏览)<br><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