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杂谈

不老松

<p class="ql-block">作者:龙友松</p> <p class="ql-block">摄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把大千世界、人物民俗都凝固在瞬间的画面记录下来,我喜欢摄影由来已久,童年时,父亲用一款从苏联留学带回来的135相机给我们照相,为我们兄妹三人照相是他一大乐趣,经常看到他把自己关到小黑屋里洗照片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在六十年代初期为我和哥哥在家门口院子里拍的,那辆小自行车伴随我们兄妹三人度过了愉快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父亲母亲都带我们去哈尔滨动物园、兆麟公园游玩,拍下许多照片,那是我一年里翘首企盼最快乐的一天:清晨,我们一家五口乘绿皮市郊火车从阿城火车站上车,行驶一个多小时在哈尔滨王兆屯站下车,下车后沿着铁路走不多远就到了动物园北门,在哈尔滨游游逛逛一整天,晚上乘晚市郊车回家。动物园里的各类动物以及兆麟公园的转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张照片是六十年代初期父亲在动物园为我们母子四人拍的。</p> <p class="ql-block">80年代,我有了我的第一台海鸥120-4B相机,它比起135照相机洗出来照片要大一些,照片呈正方形,拍照取景与镜头呈垂直方向,方便不少。这是1977年粉碎四人帮后阿城县文教系统第一次文艺汇演后我所在的单位阿城县第三中学教师演出后在阿城县评剧院门口合影,就是用120相机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彩色照片也是八十年代初才开始兴起,我的第一张彩色照片摄于1982年12月12日,是在出差途中的长江三峡客轮甲板上,只所以记忆的如此清晰,是因为照片上留存着拍摄日期。</p> <p class="ql-block">以后的摄影就是围绕着纪念女儿成长,每年女儿生日、节假日都要拍照留念,这张照片是我在女儿刚会坐的时候拍的。</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一卷胶卷可以照36张,一卷胶片要断断续续照好长时间,拍完照片也看不到影像,只能等到胶卷洗出来才能见分晓,所以那时候的摄影师是很考验你的摄影技术的。当年的胶卷品牌主要是富士、柯达两大品牌,我最喜欢买日本富士胶卷,偶尔也买国产的乐凯胶卷。胶卷一般拿到照相馆先冲洗出来,然后一帧一帧的仔细观看底片,是否有废片, 如果能洗出来37张就会很高兴。然后决定洗照片的数量。每当我翻看这些老照片,女儿成长的经历、家庭成员聚会的场景就一一浮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至今还保存着的一台孔雀牌照相机,其正规名字应该是Peafowl DF-2,如果翻译过来就是孔雀单镜头反光照相机2型。是哈尔滨仪表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生产的一种单反胶卷相机,是孔雀DF-1型的升级换代产品。生产这种型号相机的时候正好处于这家企业倒闭的前夜,所以生产出这个牌子相机还没有上市多久就被作为抵债物品拍卖给其他债权企业了.</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流行那种自动对焦拍摄的傻瓜相机,由于它体积小,便于携带,因而受到大众的推崇。傻瓜相机是袖珍相机的俗称,原因是这类相机操作非常简单,似乎连傻瓜都能利用它拍摄出曝光准确、影像清晰的照片来。除了操作简单的特性外,“傻瓜相机”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等特点,所以“傻瓜相机”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为普及的家用摄影工具。</p> <p class="ql-block">进入新世纪以后,数码相机问世,人们告别了胶片,照片可以照完马上看到影像,不好可以重照或者删掉,可以随意拍摄,一次照几百张甚至上千张都是常事,也可以存储到电脑里观看,不必每次都把照片洗出来。所以电脑里现在存的都是2000年以后的照片,老照片都躺在那一本本影集里。</p><p class="ql-block">真正系统学习摄影还是退休以后,参加了一期哈尔滨市老年大学的摄影班,买了一台尼康D810相机,更多的拍摄经历是来到三亚的候鸟生活,加入了三亚市旅琼摄影家协会,参加了多次协会组织的采风、讲座等活动,结交了一些影友,自己的摄影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p><p class="ql-block">摄影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业余爱好,我享受拍摄过程中的快乐、后期制作后的惊喜以及掌握一项新技能后的喜悦。我会把它当做我的终生爱好坚持下去。摄影艺术的学习与探索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p><p class="ql-block">龙友松2022年6月30日于哈尔滨</p> <p class="ql-block">龙友松,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三亚市旅琼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三亚市旅居文艺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