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路1012]——中国唯一高浮雕石刻造像

杨永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原“小龙门”——万佛沟</b></p><p class="ql-block"><br></p> 洹水安阳名不虚传,三千年前就是帝都所在。除了世人皆知的惊世甲骨和青铜文明外,安阳还有众多璀璨的历史遗迹散落在周边的山川深处,其中距安阳西南约30公里的宝山山谷,就座落着一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泉寺,那里有中国唯此一处品质最高的佛教造像高浮雕作品。<div><br></div> 宝山之麓,山青泉碧,谷幽林深,真乃洞天福地。灵泉寺周边有八山环抱,其宝山、岚峰山、马鞍山的悬崖峭壁上,石窟、塔龛、佛龛、碑龛等星罗棋布,数以万计,俗称“万佛沟”,这里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时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摩崖浮雕塔林,虽然现在人迹罕至,已荒芜了数百年,但其规模气势、审美价值和文化含金量,绝对属于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重量级。<div><br></div> 灵泉寺原名宝山寺,东魏高僧道凭法师于武定四年(546)创建。隋开皇十一年(591)隋文帝诏寺僧灵裕法师(道凭的弟子)到长安,封为国统僧官,管理全国寺院僧尼;又将宝山寺改为灵泉寺。唐代国力强盛,佛教盛行,当时的灵泉寺主持相当于国师,灵泉寺进入一个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北方佛教中心,有“河朔第一古刹”之誉。<div><br></div> 灵泉寺的中轴线上巍然挺立着山门、天王殿、玉皇殿、观音阁、大雄宝殿、千手千眼佛殿等五重院落,而两侧则是布局严谨、规模宏伟的关帝殿、厢房。另外,寺中特有的唐代双石塔、明碑、明清三拱石桥等文物也是精美绝伦。<div><br></div> 寺西北现存一对单层方形石塔是中国最早的石塔,由塔基、塔身、塔顶组成,型制较小,仅有2.5米高,雕饰朴素。二塔相距4米,乃道凭法师的烧身塔,上刻“宝山寺大论师道凭法师烧身塔”塔铭和“大齐河清二年(563)三月十七日”的题记。<div><br></div> 寺中还有唐代九级方石塔一对,为密檐楼阁式,通高6米,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四角呈抛物线形,很是优美。塔身镌佛祖、弟子及护法神王,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塔座雕饰的乐伎,姿态各异,各持笛、笙、鼓、琵琶、箜篌等乐器,正在忘情地演奏,由此可见盛唐文化灿烂之一斑。<div><br></div> 由寺院向东西方向延伸的宝山沟,就是万佛沟,遍布摩崖浅窟塔龛,凿于东魏至唐宋,历600余年,现存石窟2座,塔(殿宇)龛245个,佛、僧雕像数百尊,高僧铭记百余篇。可谓洋洋大观。塔龛造型精致,样式各异。有的端庄古样,有的玲珑雅秀,线条流畅维妙,技艺精湛娴熟。因为这里的地貌类似于洛阳伊厥,这里的窟龛造像可与龙门媲美,所以这里又被称为“小龙门”。<div><br></div> 灵泉寺的摩崖石塔若按年代编排,由此反映出历代塔式的沿革,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石刻艺术史、佛教史、音乐史的珍贵实物资料。<div><br></div> 灵泉寺东西两侧各有大住圣窟和大留圣窟,寺东的大留圣窟,由道凭法师凿造。窟内镌汉白玉石佛3尊,躯体雄浑高大,雕琢光洁柔美,可惜头被窃去。大住圣窟开凿于隋开皇九年(589)。窟门雕迦毗罗和那罗延神王,身躯魁伟,顶盔贯甲,手持剑叉法器,脚踏牛羊,威然挺立。窟外的墙壁上遍凿佛龛及雕佛刻经。窟内雕镌释迦、弥勒等佛像近百尊。窟顶呈宝相莲花藻井,周围环绕凌空飞舞的飞天,为沉寂的洞窟增添了无限情趣。<div><br></div> 大住圣窟窟门外两侧各有刻有两位神王像,这是中国佛教造佛高浮雕作品的巅峰之作。此造像或源于古印度石窟门两侧守门人。在中土,人们称之为力士、金刚、天王等,为护法护教之神。大住圣窟窟门两侧的武士像,一为“迦毗罗神王”,一为“那罗延神王”。<div><br></div> 在佛教中,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非生物及一些自然现象,如风火雷电等都是佛的护法,这些护法的统领是为神王,“迦毗罗”和“那罗延”两位神王,实为两位“天”,所谓的“天”,乃是佛的护法“天龙八部”之一,所以大住圣窟门外这两位的辈分极高,并非普通的金刚力士。<div><br></div> 在我国早期的佛教石窟窟门外,都刻画有神王像,如莫高窟285窟禅窟门外上层就刻有“摩醯首罗天”和“那罗延天”。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477─499)的云冈第8窟拱门两侧是“摩醯首罗天”和“鸠摩罗天”。<div><br></div> 这些早期神王大多是多头多臂的古怪模样,即使是童子容貌,也带有外族相,感觉很是隔膜。但是,大住窟前的这两尊神王像,虽然其面相尚有胡人貌,可从衣着到手持的兵器,已完全是华夏气息了,好像是两位中原武士将帅,庄严而不失畏骇,可以亲近但又不可冒犯。石像虽刻于隋朝年间,但北齐石刻那种衣纹疏简、服薄贴体、润泽体面,于外在静态中彰显内里活力的雕塑风格,在这两幅神王浮雕中依然可见。<div><br></div> 大住窟窟门内左侧雕刻的是《传法圣师图》,自上至下分六层,每层刻四人,分两组,每组两人对坐共二十四人,以释迦大弟子迦叶,二弟子阿难为首,到第二十四位传人师子比丘。人像下层刻铭文,注列各人名号及传法谱系等。这幅圣师图的雕刻手法类同于汉画像及南北朝石刻线画,把形像轮廓之外的石面凿去,然后再以阴刻雕出人物五官、服饰衣褶等,是一幅别致的浅浮雕,据说是本国最早成组出现的罗汉图,今日相见也实在有缘。<div><br></div> 万佛沟还有一大奇观就是百岁高僧吴云青的道家金刚体。吴云青生于1896年(清光绪18年),15岁时父母双亡,之后他离家出走,在陕西延安青化寺出家,1998年9月24日上午在万佛沟去世,享年102岁(另有160岁之说无从考证)。当天吴云青被安放于此地一瓷缸内,缸上扣瓷盆,缸外建石塔封闭。 2000年12月24夜,打开石塔,掀去瓷盆,吴云青肤色深褐中透红,周身完好,肌肉仍有弹性,银色须发如初。吴云青金刚体完好如初,使灵泉寺更增加了一份神秘感和长盛不衰的吸引力。<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谢谢浏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