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书法作品背后的故事

冯明青

<p class="ql-block">一幅书法作品背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文/酒友天真)</p><p class="ql-block"> 记不大清了,大概是1997年吧,时任运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治家,专程到地区电视台找我谈话,主题是传达王大高部长的指示,原话是:电视台新闻都没管好,就不要再管《运城广播电视报》了。意思是让我别分心,一心管好新闻就是了。</p><p class="ql-block"> 这幅书法作品,就是张部长来时带给我的,是他专门写给我的,他让我“既要力担当,又要善摆脱”。张部长曾是我的良师益友(可惜已病故多年),他的书法十分了得,尤其是楷书和行草。他笑着嘱我把这幅字挂在办公室,不要再管电视报了。</p><p class="ql-block"> 《运城广播电视报》是我1992年6月提议并亲手创办的。当时我找分管文教的闫存来副专员批了6000元起步,到1993年在耿文宽局长的支持下,我同宣传科长王刚、《运城报》(当时没“日”字)编辑吳芳林(我的老同学,已不幸去世)共同操作,审批了省内刊号,成立了内部机构,组稿划版、排版印刷、邮局发行等,逐步红火,期发行量很快达40000多份,与当时的《运城报》差不多,效益可观。</p><p class="ql-block"> 在这种情况下,我自作多情,认为报社还一时离不开我,我也不想不管——毕竟是自己生的孩子。但领导专为此事而来,我焉能当耳旁风,只能半推半就,忍痛割爱,答应不管了。</p><p class="ql-block"> 然而,上有明确指示,下有灵活变通。耿局长得知告诉我: 你就给王部长说不管了——明不管暗管。就这样,我一如既往,仍在副台长和执行主编两头尽职。虽累得我经常加班,且是公益,除了后来的每期二十元稿费,无任何报酬,但愿打愿挨,我是很乐意的。</p><p class="ql-block"> 俗语说,纸里包不住火。不知谁告的密,这事还是被王部长知道了。既然谈话无果,王部长就一纸调令,把《运城报》某某部副主任范瑞婷调来电视台任副台长,同我一起分管电视新闻。她主管我协助。然而半年不到,好同事范瑞婷就不想管这个出力不讨好还尽挨批评的麻烦事,调到了省社科院(后一直有联糸,还给我寄来她编著的一本辞书),这苦差事又成了我一个人分管。2002年局台合一,我更命苦,向李慧芳局长几次推辞未果,我又被直接任命为新闻中心主任,一直到退休,在电视台管新闻长达20多年。</p><p class="ql-block"> 官场有言,不听领导话的干部不是好干部。在此期间,电视报已有了正式编制,走向正轨,我也管的很少了,一心搞我的电视新闻。我管新闻二十几年来,虽也受到过地(市)领导于志诚、尚平安等的严厉批评,但运城新闻始终无大错,年年是全省前三名(落实当年陈永信部长给我提出的“争一保二不落三”),得到了领导和省台的好评,还给我荣记了省市一、二等功和多项奖励。</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电视报停刊了。但张部长的这幅字,仍一直挂在我的书房,记录着这段早年鲜为人知的官场故事。王部长也早已调到省里且退休多年,仍是我的好领导,一直保持着联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最里间是我当年的办公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