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河南郑州登封是我可爱的故乡,嵩山少林寺一直是令我向往的地方。少年时期的我特别爱听少林武僧用“少林拳”克敌制胜的传奇故事,也爱看“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的武侠小说:</p><p class="ql-block">如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少林僧人嘉靖年间抗倭寇;还有民国时期少林武僧坚守本土,英勇杀敌,保家护院的好汉风采等;少林寺的英雄传奇,吸引了我一颗好奇的童心,使我有了一个念想;有朝一日要去一趟登封城,“要爬一次嵩山、到五乳峰下少室山旁,逛逛天下名刹少林寺,看看少林和尚如何练打拳。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个心愿,小小的我曾做过各种努力,但都未获得成功,原因就是村子离少林太远(25公里),没有交通工具,我人单力薄不敢前往,加之家境贫寒,买不起车票。所以到少林看打拳只是个空想。后来我长大了,有条件去了,又因身在军营,为国戍边,工作繁忙,抽不出时间前去。直到1976年2月里的一天,我和爱人回老家看望父母的时候,才有了到登封看中岳,逛少林的机会。那是1976年的正月初八,天气晴朗,暖阳高照,风和日丽,非常适合外出游玩。这天我和爱人在二哥的陪伴下,在村口坐临汝到郑州的客车到了登封县城,与时任登封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的张振德老师(他是我二嫂的哥哥,我的完小老师与校长)相见,在他的带领下我第一次游览了中岳庙景区。中午饭后,又是在他的安排下去少林寺游玩。当时登封城关到少林寺没有柏油路,也没有公交车,只有一条长13公里的凹凸不平的乡村公路。当时人们游少林大都徒步行军,也有乘车去的,但很少。我们在出发前,二哥给我俩借了一辆旧自行车。我们靠着这辆旧自行车开始了我三十年来首次游少林寺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一)少林寺道路虽然难走,但只要你有恒心,最终会到目的地的。</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们到少林寺去游玩时,在道路两旁看到是大片大片的冬小麦,野花与青草,是大大小小的村庄。道两旁没有现在的高楼大厦,也没有密密麻麻的商铺和超市,也没有霓虹闪烁的商业广告,更没有一个又一个的酒楼与饭店。路上也看不到游人如织,车流如潮的游人队伍。望着不远处的嵩山五乳峰和少室山,群峰荟萃,怪石嶙峋,山上苍松翠柏,白云缭绕。五乳峰下少室山西麓的少林寺古朴典雅,雄伟寂静。我的故乡嵩山少林寺太美了。我们骑车行路一开始道路比较平坦,骑车带人比较轻松,行进的速度也比较快,但好景不长,半个小时后就遇到了上坡的山路,蹬车非常吃力,无耐我们不得不推着车子前进。中途我们遇到了一位老乡,他给我们指了一条捷径路段,说走这条路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快速到达少林寺,为了赶路我们听了老乡的话,绕小路前往。那知小路很多地方根本不能骑自行车,全部要靠步行,而且有的地方要靠攀爬才能通过。特别在距少林寺500米路段时,我们遇到了更大的麻烦;小路陡峭险峻,几乎呈直角的程度,我们俩个硬是把车举到头顶连人带车一步一步地爬上去的,等到我们走到少林寺门口时,累得我大汗淋漓,快要瘫倒了。但是,当我第一眼看到大门门额上“少林寺”三个大字及山门前一对石狮时,顿时心情振奋,疲劳与辛苦也全部消失了。一路走来,我有一个心得:少林寺道路虽然难走,但只要你有恒心,最终会到达目的地的。</p> <p class="ql-block">(二)少林寺僧人待客有道,为人真诚善良,对待客人热情大方。师傅们做的饭好吃。夜宿少林寺客房,风吹窗户响,一夜难合眼。3</p> <p class="ql-block">1976年的登封少林寺寺院非常清静,到寺院后一位带眼镜的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介绍了少林寺当时的基本情况。并给我们安排了食宿。由于当时文革还未结束,所以寺庙里的一切都处于文革体制的管理模式。当时寺庙里有一名县文管所委派的常驻代表,主要负责门票及接待工作,当时少林寺门票是每人每次伍分钱。如果不是节假日,游客廖廖无几,寺院寂静无声。当时寺庙里有和尚100多人,他们都穿普通百姓衣服,看着都像农民。寺庙实行“队为基础”的管理模式,配备有生产队队长、副队长,会计,保管,炊事班等,寺庙里有100多亩土地,和尚们都要参加生产劳动,生活上要自力更生,但他们的卫生保健及身后事由当地政府统一管理(听管理人员讲,寺庙里的和尚每人都备有一口棺材)等。我们是下午五点钟左右到少林寺的,寺院的主持给我们安排了晚餐及住房(住房听说是乾隆皇帝游少林时住过的房间),位置在寺庙的中部区。晚饭送的是甜汤(好面疙瘩汤),豆芽菜和白烙馍,很好吃。我们每人喝了一碗汤,吃了三张饼,吃的很香很舒服。</p> <p class="ql-block">晚饭过后,我们与那位带眼镜的工作人员一起在寺院内游览,此间他向我们简要的介绍了少林寺的过去与现况,通过他的讲解使我对眼前的少林寺有了最基本的了解,我最关注的是少林和尚如何练武打拳?他说明天带你们到“千佛殿”一看便知。天黑前我们来到寺内甬道碑林;当时的甬道两旁是苍松翠柏,共有20多通历代石碑,如“宗道臣归山纪念碑”和“息息禅师碑”等。在道路东侧有一长廊,廊内陈列有从唐代到清代的名碑100多通。很有学术研究价值。在浏览名碑的同时,他还给我们讲了许多在册老和尚的花边趣事,听后我还是很开心的。少林寺当初院里还没有通电,晚上用煤油灯照明,夜里山林里风很大,呼啸的寒风刮得门窗吱吱作响,煤油灯几次被息灭,整得我们一夜没有合眼,几乎是坐着等到天亮的,这是一个难忘的生活经历,虽然过去几十年了,但回忆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正月初九早上,寺院里的师傅给我打来热水,让我们洗脸刷牙。早饭送的还是甜汤(面疙瘩汤),豆芽菜和烙馍。在少林寺这一宿和两顿饭,给我一个很好印象;少林寺僧人忠厚善良,待人热情周到,我非常感谢他们,现在这些人可能都离开人世,衷心祝愿他们一走好,上天有好报。</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大雄宝殿;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是寺内的正殿,也称大殿,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众僧朝暮集中修炼的地方。大雄宝殿供奉着少林寺释迦摩尼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摩尼佛具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门之弟尊称他为大佛。宝殿的“宝”是指佛法赠三宝。很多信佛的民众为了求得佛的保佑,不惜重金来此拜佛烧香,祈求平安。</p> <p class="ql-block">(三)少林壁画高水准,壁画组组是国宝。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p> <p class="ql-block">1976年正月初九是到少林的第二天,也是最后一天,早饭后那位带眼镜的同志带领我们游览了大雄宝殿,千佛殿,白衣殿和塔林。由于当时文革还没有结束,一些被红卫兵捣毁的佛像还没有修复,所以只有有啥看啥,看不到的也不强求。不过我最喜欢的千佛殿,石刻,碑林,塔林还保持良好。千佛殿殿内的壁画特别有名,是少林寺壁画的珍品。在大殿的背面及东西两墙壁都绘有彩色壁画,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罗汉毗卢图”,色彩艳丽,构图和谐,衣袂飘飘,展示了唐代壁画的高水准。殿内正中还供奉有毗卢佛铜像和释迦摩尼像,面积达几百平方米,是市内最大的殿宇。千佛殿殿内砖地上还保存着20多个直径4.5厘米的洼坑,这是往昔僧人练拳习武时的脚坑遗迹。脚坑分布方圆不大,呈一条线状,这是僧人刻苦练功的见证。反映出少林拳“拳打一条线”的特点。另外,千佛殿的东侧有个配殿叫“白衣殿”,白衣殿的三面墙壁都绘有“少林拳谱壁画”,壁画长20米,很生动地表现少林寺僧人练拳习武的激烈情景。</p> <p class="ql-block">(四)再谈“白衣殿”,拳谱壁画今世唯一。</p> <p class="ql-block">白天殿殿内因供奉白衣菩萨而得名。除了白衣殿神龛中供奉白衣菩萨铜像外,北山墙下还供奉着达摩面壁影石。大殿南北墙上分别绘有少林武僧演武的“拳谱”壁画,,因此白衣衣殿还有“捶谱殿”之称(古代称拳为捶),所以“拳谱”也称“捶谱”。白衣殿拳谱壁画是至今存世的唯一的古代少林寺武僧演武的珍贵图形资料。白衣殿北面山墙绘有寺僧徒手搏斗图共16组,图谱人物个个“熊经鸟伸,身形矫捷,惟妙惟肖”。中间一组绘得是一武僧(传说武僧叫湛举)与三僧对打,三人中一人被打在地,另外两个也只有招架之力。壁画栩栩如生。南山墙主要绘有持械格斗的演武场面,共计15组,武僧所持兵器有棍、枪、双刀、剑、戟,修圈等。这些壁画图谱充分说明少林武功名天下,天下第一名刹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五)少林寺塔林秀丽幽雅:少林寺塔林位于寺院的西约300米处。这是一片中国最大的塔林。它南临少溪,背依龙虎龄,东接伏牛山脉。西依当阳坡,林木葱郁,环境秀丽幽雅。少林寺塔林是少林寺历代高僧,主持,方丈的墓寝。</p> <p class="ql-block">六(感想与收获):1976年正月初八到初九,两天的少林行,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它不但圆了我几十年想到少林的梦想,同时通过此行使我学到了有关少林寺汉传佛教禅宗祖庭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让我了解和懂得了“天下第一名刹”及”少林功夫甲天下”这些名誉得来的不易。按照现在的人说法;少林寺的威名是历朝历代的的众僧们前扑后继,欲血奋战换来的,是历朝历代的皇帝及官员以及父老乡亲大力支持的结果。这次游少林寺,当时寺里和尚给我许多方便,飲食起居,热情细心关照,我们打心眼里感谢他们。几十年过去了,我会永远记住这次故乡少林行,我也非常感谢我的老师校长张振德二哥及那位戴眼镜的老师的关照,特别感谢我的二哥殿甲的陪伴与关心。</p> <p class="ql-block">这次游少林寺后我又分别于1982年,1988年.2005年.2019年先后四次游少林,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觉,少林寺年年都有新变化。现在的少林寺完全商业化了,少林寺变成了赚钱的大机器。我不喜欢现在的少林寺,我永远喜欢干净整洁的少林寺。我喜欢70年代的少林寺。……</p> <p class="ql-block">1976年正月初八在登封中岳庙中华门前拍照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