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李郃(808—873)字子玄,号西贞,汉族,延唐县(今宁远县湾井镇下灌村)人,湖广第一状元。</p><p class="ql-block"> 唐大和二年(828年),举贤良方正,李郃被推荐至长安赴考。所做《观民风赋》和《求友诗》,条对鲜明,词旨温雅,能寓褒贬于清和之中,阐忠义于词气之表。考官交相荐进,文宗面试,擢进士第一。</p><p class="ql-block"> 因上疏让第,得罪宦官,被排挤出京,初授河南参军,大和四年(830),升贺州刺史,举贤荐能,励精图治,敦促各地注重礼教,劝导农民发展生产,经过七年治理,贺州地方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因此深得同僚敬重和百姓爱戴,被尊称为“李贺州”,官至吏部侍郎。</p><p class="ql-block"> 李郃文采风流,少年得志。大约28岁时,发明了“叶子戏”。《太平广记》引《咸定录》中记载:“唐李郃为贺州刺史,与妓人叶梦莲江行,因撰骸子选,谓之叶子戏。”李郃创制的“叶子戏”,是麻将的雏形。被后人称为麻将的鼻祖。著有《骰子彩选格》和《李贺州集》,现存《过九嶷山有怀》、《贺州思九嶷》、《咏舜庙古杉》等诗,高洁清雅,诗如其人。</p> <p class="ql-block"> “叶子戏”是麻将的雏形无疑,历经无数贤达智者而繁衍至今,而对麻将的始创者——李郃知之甚少。反而一说麻将则众兴也,可谓知乐不知源,行娱忘了根,悲也!</p><p class="ql-block"> 生活离了乐而淡,水离了鱼谓之江河。“叶子戏”一经发明广散天下,后应被麻将取而代之,其游戏法则是种类各异且因人因地自约,耍法各具地方特色,并由繁向简,由慢向快的节奏发展。</p> <p class="ql-block"> 夏初,怀着好奇与揣着对麻将之爱好之心,一人专程前往李郃之乡——宁远县下灌景区游览。</p><p class="ql-block"> 驶过红军桥(长征时红军曾路过),车停于诚公祠堂坪,墙面“清冷”、“秀疑”四个字格外醒目,由上游若干小溪汇聚而成的那条小河贯穿整个村落,祠堂旁边不远则是状元楼、将军府等古屋,麻石铺就的路面小巷被民宅挤站,换之水泥小路而取代。老宅屋残垣断壁,给人一种岁月苍凉之感。</p> <p class="ql-block"> 岁月流逝如流水,更似一把无情的刀,伴随着人类向前发展的步履,削去过往,给人以淡淡的忧伤,古屋群落如枯萎的叶,随风飘逝小村各个角落,仔细寻觅,你忽然会发现古老小村依溪而建,布局合理而大气,祠堂、小桥、古树荫蔽,晨曦饮烟缕缕,庭堂孩童的读书声朗朗,稻田边农作人插秧犁地的繁忙景象,秀疑的山峦起伏跌宕,“三分石”那股股清泉水奔腾十里汇聚成西江河绕小村而过,老翁沿阶而坐,享受着儿孙满堂的人间喜乐。俗约而成的“村规民约”、”祠规”胜过当今的“条规”,淳朴的民风至今残存。</p> <p class="ql-block"> 广文桥(雍正间重修)历经沧桑,完整保留至今。也是小村“一桥四拱”的历史见证物,凭栏而望,勾引游者遐想,它即是一幕电影单放机,又是一部历史教课书。</p> <p class="ql-block"> 广文桥。其前身为应龙桥,亦称应文桥、建文桥。清康熙间应龙桥被冲毁,雍正间将桥下移80米许重建,改名广文桥,改名人为时任宁远知县蒋重德。明初建文帝由该村的李闻举荐到宁远避难隐居,曾于此失足落水。为方便村民进出,遂建风雨桥,名应龙桥,俗文广[读音“应”]文桥。</p> <p class="ql-block"> 仙人桥(四拱之一)。清代嘉庆年《宁远县志》记载为迎仙桥,为石拱桥,桥孔下有井名仙人井,相传是宋代时仙人吕洞宾指引村民开凿,吕洞宾曾言井建好后再来村里,村民于是修建迎仙桥,恭候仙人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近2小时的游览,算是兴奋的来,遗憾的离开。兴奋的是:“一桥四拱”完美留存,部分古屋政府已开始准备重修并列入保护范围,周边马路、田野、河堤等已经面貌一新,整个下灌区创4A已成功。遗憾的是:小村民居杂乱无序,西江河生活废弃物污染严重,水草茂盛而清晰的西江水难以长久……。</p><p class="ql-block"> “李贺洲”美誉域外,“单放机”电影的结尾李郃老翁心思凝重,一头长发及腰随风飘,回忆往昔长叹地说道:“贺州即下灌,下灌胜贺州”。君盼家乡好,君思陵杉高,秀疑清冷的九嶷山,陵安帝避之地,自有其景,其险,其俊,其养,其淳,挖掘其历史,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把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一个超时代美的九嶷必重新绽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