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杨绛先生曾就读书打过一个很巧妙的比喻,她说,读书犹如穿了”隐身衣“去别人家串门,对自己钦佩的老师或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打扰到主人,翻开书页就闯进大门一一一登堂入室。</b></p> <p class="ql-block"><b>无疑,本书是我们了解民国历史,了解宋氏家族家国情怀,姐妹恩怨最好的“闯进”方式了,便是这本《宋氏三姐妹》。</b></p> <p class="ql-block"><b>◎1940年,在陪都,宋氏三姐妹的慰问视察。她们在经过一条小河,荡舟而过,洒下她们的笑</b></p> <p class="ql-block"><b>本书以大姐宋霭龄、二姐宋庆龄、小妹宋美龄为核心人物,展示了她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个性、信仰、追求以及婚姻生活上不同的选择,只因她们“一个爱钱,一个爱国,一个爱权“,同时更以中国革命为背景,书写三姐妹在各自不同的信仰、不同选择面前对家国情怀,姐妹亲情之间的取舍和矛盾,相爱相杀着,书中没有繁琐的文字,生动的还原民国历史及那个时代的先锋传奇人物-----宋氏三姐妹。</b></p> <p class="ql-block"><b>三姐妹父亲的经历以及母亲良好的家庭修养,在她们一出生,就给了她们一个自由、安全的成长氛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伟大的儿女,莫过于聪的父母,宋家父母的精明与过人之处在于总能在关键时刻,把握住自身与家人的命运,甚至影响到国家与个人的命运,他们不但教育和培养了三个了不起的女儿,同时还培养了三个留洋博士的儿子,他们是成功的父母。她们保护孩子们的天性,教育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鼓励孩子们做最好的自己。</b></p> <p class="ql-block"><b>◎1917年宋氏家族合影</b></p> <p class="ql-block"><b>书中是这么写的:“宋氏夫妇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理解是:老师就是老师,不能以抚养来代替;父母就是父母,亦不能以父母的身份去代替老师,这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好的父母,不一定是合格的老师,好的老师,也未必是孩子喜欢的父母”。她们把孩子当成朋友,其次是家庭中的一员,因此,在宋氏家庭中,孩子可以自由的热爱生活,追求精神、追求完美、拥有田园牧歌式的宁静,在家中,她们不光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父母更是注重孩子精神上的需要和人生的满足。这也为后来宋家孩子们能影响和书写那个时代历史的打下了坚实的根基。</b></p> <p class="ql-block"><b>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又给孩子打下了什么基础,营造了什么氛围呢?这是我们不得不思索的问题!</b></p> <p class="ql-block"><b>◎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学习时的宋庆龄(左)、宋霭龄(中)、宋美龄(右)</b></p> <p class="ql-block"><b>写到这里,脑海里浮现出三个性格不同而又各自散发着独特魅力,穿着中式旗袍,飙着一口流利英文且代表中国女同胞们独立的新时代女性形象,大姐宋霭龄聪明、大胆、极具商业头脑;二姐宋庆龄聪敏好学、思想活跃、热爱祖国;小妹宋美龄机智果敢、目标明确、信仰权势,她们自信、优雅、干练、不屈,三姐妹犹如一段锦,绣出民国时期壮丽华美的江山画卷。</b></p> <p class="ql-block"><b>◎1955年9月,宋庆龄出席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合影</b></p> <p class="ql-block"><b>书的最后,上帝为每一个人都安排下了各自的命运,也为每个人曾经的”努力“做出了人生最后的”回报“,循着心的指引,不偏不倚,幸运自己能读到此书,“做客”宋家,了解历史的同时,从中体会、感悟人生,学会珍惜,从古到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u>书籍及图片来源于微信读书APP</u></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