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忆之——初三外号

紫梅

<p class="ql-block">文/紫梅</p><p class="ql-block">图/网络 致谢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  人生是踏上就返不回的车,青春是打开就合不上的书。岁月匆匆,往事悠悠,走过无数风雨兼程的日子,使我刻骨铭心的就是人生路上,和我十年寒窗苦读的同学们,尽管一切都已随风而逝,但是一些特别的瞬间依然会成为生命中的永恒,一些人成为抹不去的记忆,因为“那些年我们在一起”。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发生在初三时的一些人和事——</p><p class="ql-block"> —— 题记</p> <p class="ql-block">  我上初三那年十七岁,距今已是三十二年前的旧事了。好多同学的名字已记不得了,但记得所有同学的外号和起因趣事。</p><p class="ql-block"> 先从“小马达”和“德国六十六”的一场火拼说起吧。</p><p class="ql-block"> “小马达”和我同村,人短小精瘦,跑待贼快,便有了“小马达”的美称。</p><p class="ql-block"> 那年代到了秋冬季节洋芋便成了人们的主食。煮洋芋吃起来清香绵软可口,但就是如果凉时吃多了容易放屁。</p><p class="ql-block"> 一日,应是朱照伦洋芋吃胀气了,憋不住的响屁似爆竹般连炸开来,引得同学们笑声起伏不断,连上课的老师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臊得朱照伦脸色怒红,憋气难受。</p><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碍到下课十分钟,被臭屁熏得喜怒参半的“小马达”扭过身来指着朱照伦说比德国的大炮还厉害,干脆就叫“德国六十六”吧。</p><p class="ql-block"> 本来就窝火的朱照伦见“小马达”拿他开涮顿时火冒三丈、二目圆睁指着“小马达”回怼道:“你才德国六十六加美国大炮”。</p><p class="ql-block"> 见有嘴仗开战,男同学忙围上来起哄壮势凑热闹,女同学则躲在后面窃语抿笑观战。</p><p class="ql-block"> “小马达”人不但短小精瘦,打起嘴仗也是连珠炮的顺溜,一会儿就将块大口拙的朱照伦怼得结巴起来,败了下风。</p><p class="ql-block"> 见势不妙,怒火中烧的朱照伦便仗着块大身沉冲着“小马达”就是一个饿虎扑食,试图将他扑倒地上制服。</p><p class="ql-block"> “小马达”也甘不服,一番窜跳蹦越躲过朱照伦的大炮猛轰。渐渐地被激怒的朱照伦失去了理智,疯魔般地抢过同学的书包文具之类向“小马达”发起了狂风骤雨的炮轰,轰得整个教室一片狼藉也没有打中“小马达”,倒是击中了不少围观起哄的同学。</p><p class="ql-block"> 一时间,口哨声、壮势声、欢笑声吵杂在一起冲破了教室的门窗,直到上课铃声响起那慌乱的阵势才瞬间平息下来。 </p><p class="ql-block"> 由此,朱照伦便有了“德国六十六”的外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花狐狸”和“杨贵妃”是一对班花,都是身材秀欣柔美,瓜子脸桃红浅韵,杏仁眼柳叶压眉,樱桃唇白玉隐现,慢起莲步羞花闭,轻呤银铃鸟无鸣,可谓平分春色。</p><p class="ql-block"> 肯定是“花狐狸”的家庭富裕,她才有那么多的蝴蝶花衣换着穿,被同学们赋予了“花狐狸”的美称。</p><p class="ql-block"> “花狐狸”和“杨贵妃”也一样的文静尔雅,贤淑温婉近人。别的就是“花狐狸”比“杨贵妃”爱笑些,常可见她柳眉杏眼挑樱唇,梅枝遮玉露银铃。</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初三上学期男女同学是不常说话交流的,可无论那个男同学和她迎面相近时,“花狐狸”都会含羞而笑垂首躲过,因此也引起男生们喜欢逗她。“花狐狸”也不生气,还是笑羞羞地躲开了。即便是逗急了她也常会用那句“再这样我告老师了”嗔笑着走开。</p><p class="ql-block"> “杨贵妃”因与唐明皇爱妃杨玉环同印而得同学们众封。相处之间不温不火,一年四季脸颊清泉缓缓。</p><p class="ql-block"> 和“杨贵妃”同桌的叫“瘟鸡”,她俩都是不爱说话。但“瘟鸡”把不爱说话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至。两个学期下来没有听到她和任何同学交流过,包括老师她也没有问教过一次。</p><p class="ql-block"> “瘟鸡”矮胖矮胖的,每次从讲台走过时都耷拉着脑袋揣着双手没有一点生机,同学们便笑她是个瘟鸡。</p><p class="ql-block"> “瘟鸡”和“杨贵妃”一个是东施,一个西施。因为“瘟鸡”也不爱说话,同学们耻笑她是装的,有点东施效颦的意思,由此也就更不愿意理她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呃哏”和“莫斯科”是我讨厌的两个男生。</p><p class="ql-block"> 王辉东“呃哏”的外号由来是一次尴尬的巧合。</p><p class="ql-block"> 一次上英语课,老师点名王辉东读颂黑板上的英语单词。王辉东却一个不会,嘴里只能反复喃语老师引读的第一个单词读音“呃哏”。(其实我也不知道‘呃哏’这个读音单词是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 看着王辉东羞愧和同学们的窃笑,老师也只好让他停止了喃语,由此王辉东落下了“呃哏”的羞名。</p><p class="ql-block"> “呃哏”可谓人高马大,是班里的体育优等生,参加县里组织的学生运动会分别得了长、短跑第二名和第三名,得了诸如运动鞋、文具等不少奖品,引得同学们好生羡慕。</p><p class="ql-block"> 也不知“呃哏”那根神经搭错了,当着同学们的面要把他的奖品分享给我一些,顿时引起一波骚动,臊得我无地自容。一股女生岂能受男生恩赐的自尊涌上心头,感觉受到了羞臊耻辱,狠狠的瞪了一眼不再理他。</p><p class="ql-block"> “呃哏”也象受了委屈,收起心意跺脚走开了……</p><p class="ql-block"> 厌恶“莫斯科”是因为他的太过无理。</p><p class="ql-block"> 到了初三下学期,男女同学已开始相交流了,有好感的男女生也萌发了朦胧的情感。但“莫斯科”和“瘟鸡”是没人愿意理的那一类。</p><p class="ql-block"> 我原本就不清楚“莫斯科”的名姓,正是他的过度高冷自信同学们才送了他这个寒冷的地号。</p><p class="ql-block"> 我和“莫斯科”是邻桌。一天,也不知“德国六十六”受谁唆使把我的书包放在了“莫斯科”的课桌上,他看到后问都没问直接把我的书包扔出了教室,等我进教室后有好事的女生又是一番添油加醋的描述使我感觉受到了蔑视和挑衅,狠狠的冲着“莫斯科”撂下一句“瓜子里剥个虫——啥仁(人)”,又强令他和同桌女生调换了座位才稍平了心中愤愤。</p><p class="ql-block"> 男生最不敢惹的便是“门扇”了。“门扇”是女生中的汉将张飞,因两个外突的大门牙而得名。人粗大威猛,以凶悍著称。撕、捶、摔打不是一般男生能敌过的。脚下的功夫也堪比“呃哏”般的飞快。我们通常是不敢近身喊她“门扇”的,有的只能是远远的调侃,并随时做好拔腿逃跑的准备,否则稍有犹豫就会有被她追上一顿撕捶摔打的虐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阿尔法”和“金莲”都是取自他(她)名子的谐音。</p><p class="ql-block"> 同学期间我们之间的友谊还是比较坦近无猜的。但事过成家育子的三十多年后我省亲期间再遇“阿尔法”诚邀他把盏相诉当年同学之意时,只能从“阿尔法”的表情言语中读出世事的沧桑冷莫,亦吃不出菜的五香,品出不酒的清酱了。</p><p class="ql-block"> 所能理解的是在老家一早餐店偶遇半老“金莲”时,看到她躲避的眼神我忙按下了欲上前招呼的激动。想是那一刻猝不及防的偶遇猛然勾起了她当年羞涩往事而尴尬不知所措。</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初三的留级生多,有的留成了学油子。记得当年我们班就有五、六个留了三四年的学油子,到了十八、九岁情窦开的季节,自然少不得滋生一些朦胧的恋爱故事。“金莲”便是其中之一,经历了两次失恋的打击,给同学们添了不少课间谈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由此之后,我便不再奢望碰那位由我命名的“赵八戒”了,且让他胖乎乎、笑憨憨、脏兮兮的模样永远留在心中以温暖我初三少女美好的回忆吧!</p> <p class="ql-block">紫梅编辑于:2022.6.29</p><p class="ql-block">谢谢您来我的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