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路1011]——见证古城的过往岁月(寻塔记49—浙江浦江)

杨永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龙德寺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浙江浦江城东海拔百米的龙峰山上,至今矗立着一座千年宋塔,国宝级的龙德寺塔,它是浦江城的地标,也是当地最古老的历史建筑。伫立于塔底向上仰望,只见七个六边形光圈在光影的尽头汇成一处白色的花蕊,恰似一朵盛开的白莲,又好像一座跨越千年的时空隧道,让我窥视到这一方热土的文脉传承。</p><p class="ql-block"><br></p> <font color="#ed2308">1|浦江古城文脉之源</font> 浦江县地处浙江中部,属金华管辖。历代人杰地灵,素有“文化之邦”,“书画之乡”之誉。尤其是“郑义门”名冠天下,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一个绝无仅有的家族,历经宋、元、明三代,十五代人,同财共食,人数最多时达3000余人,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被朱元璋赐名为“江南第一家”。<div><br></div> 但浦江县比“郑义门”历史更悠久的古建筑,是建于城东龙峰山上的龙德寺塔,又称龙峰塔,元代柳贯题名为“龙峰孤塔”,为昔日“浦阳十景”之一。历朝历代文人吟咏不绝。<div><br></div> 浦江县城东门外便是东山,东山之南名曰龙峰山,自仙华山逶迤腾跃而环于县左。山上原有龙德教寺,初名乾元,创建于唐肃宗年间。宋嘉定十四年(1221),宁宗亲为书额“龙德寺”。元末明初时曾为全婺著名大丛林,规制壮丽,僧侣甚众。后圮。民国时又辟为“景濂公园”。解放后称塔山公园。<div><br></div> 关于这座龙德寺塔,浦江当地流传有妇孺皆知的“笔砚”之说。相传浦阳城学宫前的方池是一方砚台,声远楼(即钟楼)是一碇松墨,而龙峰山上的龙德寺塔则是一枝如椽巨笔。每当旭日东升,龙峰塔倒影映入一泓方池,恰似巨笔蘸墨砚中,暗喻浦江是一块文人辈出的风水宝地。<div><br></div> 一年春季路过浦江,龙德寺塔也是一处重要的寻访目标。据当地史料,龙峰山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沉淀的文化名山。山脚处有一座灰岩黛瓦的牌坊,牌坊之后便是一条笔直向上的青石台阶,路遇龙德寺,整个寺庙建筑映衬在一片丹枫之中,别有一番情趣。<div><br></div> 古塔附近有几株参天的古樟树,虬枝粗壮,需三四个成人才能围合,树的主干有可容人藏身的孔洞。但叶子青青,充满勃勃生机。古塔附近还有一处青水碧透的池塘,据说是放生塘。樟树和古塔年岁相仿,都为同一时期的历史遗存。树影婆娑,塔影闪现,古树掩映古塔,合成一幅亘古不变相映成趣的江南水墨画。<div><br></div> <font color="#ed2308">2|历经劫难屹立不倒</font> 关于龙德寺塔确切的建造年代,现有史料记载不详。上世纪70年代末,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在修复龙德寺塔时,发现塔砖上有舍钱题记,其中第四层砖上刻有“皇宋天禧元年六月一日,蝗虫届邑,往来五天,不伤禾苗,因诉道场乃归”、“大中祥符丙辰”及“皇宋天禧元年上旬弟子朱胜专到塔敬塔”等字样。据此判断,龙德寺塔大概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丙辰年(1016)至天禧元年(1017),塔砖铭文还记录了当时的蝗灾情况,但没有造成损失,时人将此归功于寺院祈祷的灵验。元代自闲僧人在《修塔记》中写道:“宋天圣乙丑(1025),永康胡则,捐钱百万,陈公养施瓦千窑,建塔山巅。”有学者认为,1025年,也有可能是塔建成的时间。<div><br></div> 根据《修塔记》描述,龙德寺塔建成之时,为一座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砖砌塔身高36米,七层六面,呈六角形。六面每层都有两米来高拱形门洞,六门相对、玲珑秀丽。塔身外原有木构塔檐,平座、斗拱、飞檐翘角、凌空伸张。楼梯穿越塔壁,内外交叉,反复上折,可以登临。塔身外每面转角处用六边形倚柱,柱间施阑额,正中设壶门,门旁有槏柱,平座和腰檐下均施斗栱,补间铺作各两朵,圆形栌斗,出跳木制斗栱无存,泥道栱为砖制。<div><br></div> 塔身内壁也在各层施斗栱,每面用补间铺作一朵,形制同塔外,出跳部分无存,内外槏柱用阑额相连,内槏柱横向出半栱撑托木制普拍枋,平座层各面设壶形壁龛。周遭栏循,金碧辉煌,檐角挂铃铛,随风震响,声闻数里之外,内设楼梯,游者可循级而上,山川城池尽收眼底。<div><br></div> 从远处望塔,下大上小,笔直如柱。愈走到近前,愈能见到其巍峨雄伟。现在看见的塔,只是一座塔身。由于古塔木质结构被火烧毁,人们只能在外面或底层观赏。但这并不影响古塔的俊美,也不影响人们对古塔的喜爱。进得塔内,由各层窗户引进的自然光线形成一朵盛开的莲花,一层一层往上叠,如花瓣般层层绽放,抬头仰望不由思绪跟着飘飞起来。<div><br></div> 据当地文史资料记载,龙峰塔从建立至今至少经历了六次劫难:北宋宣和三年(1121)龙德寺塔被焚,朱庞等重修;南宋宝佑二年(1255)龙德寺塔遭火灾,“僧子豪修之”;元至元二十九年(1293)遭“大雨震电”,塔身被震“东向微侧”,龙德寺僧文启出面修理,固东而正其本,塔又焕然一新;明正统三年(1439)龙德寺塔遭大火,“金碧丹垩,化为乌有”,明万历丁亥年(1587),龙德寺塔开始修理,“铃其角以骤风,采其障以蔽日”,又成一派气象。<div><br></div> 清初年间,龙德寺塔又遭火灾后,一直未修缮,直至1979年,当地政府对龙德寺塔进行全面修复,除腰檐、平座和塔刹外,其余均恢复到北宋时面貌;2012年8月,龙德寺塔再遭雷击,塔顶部分水泥块掉落,去年10月,当地政府进行了维护保养。1963年3月,龙德寺塔成为省保单位,2013年3月,被列为国保护单位。<div><br></div> 龙德寺塔建筑之后,千百年来历经沧桑和磨难。但风雨打不倒,雷电轰不倒,连日本鬼子的炸弹也奈何不了它。龙德寺塔是浦江人文的象征,也是浦江精神的象征。 <div> <br></div> 古代的文人墨客如柳贯、吴莱、钱维善、宋濂、张应槐、曹开泰等都曾留下赞美龙德寺塔的诗文。元代诗人柳贯道:“两环日月似飞梭,鳌背棱棱窣堵波。朱鸟前头森赑屃,苍龙左角见嵯峨。玉函舍利朝光现,珠斗阑干午影过。浩劫浮云开万象,宝华杂遝散芬陀。”<div><br></div> 1981年,当地政府以古塔为中心建立了塔山公园,成为浦江人民休闲娱乐的胜地。在离古塔不远处的一片苍松翠柏中,耸立着一座革命纪念碑,它们一起见证了浦江古城的过往岁月,如今仍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谢谢浏览)<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