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鼓浪

海风

<p class="ql-block">鼓浪屿不仅风景怡人,魅力四射,而且人杰地灵,人才辈出。</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美丽的小岛上,孕育了无数优秀儿女:有毕生献身人类健康的医学大师,有陶醉人们心灵的音乐名家,有名扬海内外的文学巨匠…</p> <p class="ql-block">在飘香花树的陪伴下,穿行在万国建筑群中的寻常巷陌中,去寻访那些文化名人的故居,感受鼓浪屿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晃岩路47号这座八卦小楼,就是被称为万婴之母的我国妇产医学奠基人林巧稚大夫的出生地。她终身未嫁,却用温暖的双手,迎来了五万多名婴儿生命中的第一声啼哭,他们中有后来著名的袁隆平…,福建藉的冰心、林徽因也都找过林巧稚接生。</p> <p class="ql-block">故居是一座砖木结构、四面走廊的法式两层建筑。外观为浅白色,柱廊设计艺术魅力十足,整体为八角形。当地人称之为小八卦楼。小楼二楼通过石栈道与晃岩路相连。</p> <p class="ql-block">毓园,原称“梨仔园”,曾是一片茂盛的梨树林。1984年,市政府在此肃立林巧稚雕像和建造纪念园。</p> <p class="ql-block">林巧稚是钟南山的姑婆。</p> <p class="ql-block">这栋位于漳州路64号的小别墅,原是鼓浪屿名门廖家的产业,其主人是廖永廉和陈锦彩夫妇。也许提到这2位大家会觉得比较陌生,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们尊敬的钟南山,便是廖永廉的外甥。</p> <p class="ql-block">笔山路5号这座大门紧闭的深院是林文庆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在鼓浪屿这个岛上扎扎实实住了16年,为厦门大学呕心沥血的新加坡华侨林文庆先生,如果我们明智,就应该承认林文庆是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华侨史上极耐人寻味的一个人物,可惜几十年来一直将他作为鲁迅的对立面而忽视了他在民国时期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上的默默贡献。</p> <p class="ql-block">1921年厦大刚成立,他便设立了林文庆基金,把自己“在新加坡拥有的一块51英亩的土地,分赠给厦大、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及家属,厦大占三分之二。在厦大当校长的前几年,他不领薪水,完全是义务效劳,直到他个人产业破损,经济不景气时,才接受厦大发给的薪金。他在鼓浪屿家中为富贵人诊病,所得诊金悉数捐给厦大。在他身后,连鼓浪屿的这座小院也捐给了厦门大学。</p> <p class="ql-block">鸡山路16号,掩映在浓密树荫中的殷承宗别墅。位于鸡山上的这栋宽大的石砌别墅,即是著名钢琴家殷承宗先生的祖居,他年少时,就是在这里居住、习琴,现在更是在这里设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人口不到两万的小岛上</p><p class="ql-block">曾诞生过一百多位音乐家</p><p class="ql-block">孕育了几代人的诗情画意</p><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鼓浪听琴”</p><p class="ql-block">也是小岛最为别致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这几天,“八十后”钢琴家正好回老家,参加庆祝建党101周年活动,演奏多场《黄河》,引起很大轰动。</p> <p class="ql-block">钢琴家殷承宗1941年生于“钢琴之岛”鼓浪屿。七岁开始学琴。九岁举行首次独奏会。54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钢琴专业。60年赴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学习,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59年参加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钢琴比赛,获金质奖章。62年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小提琴比赛中获得钢琴比赛第二名。65年成为中央乐团独奏演员,活跃在国内外乐坛,并多次与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指挥家合作演出。还创作、演奏了不少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如《黄河》、《中国民歌五首》等。85年秋天到北美首演,在卡奈基音乐厅举行演奏,并同香港、汉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出。他的演奏技巧娴熟,刚柔并济,既善于表现热情、奔放、绚丽辉煌的乐曲,又善于揭示抒情细腻,哲理性强的作品内容,给人以强烈的感染。</p> <p class="ql-block">殷承宗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候莫过于文革时期。他创作出了钢琴伴奏的《红灯记》,并且还有《黄河》,甚至于与样板戏相媲美。文革结束后,殷承宗也被隔离审查了四年,就是后来审查结束他也是只能进行教学工作,而不能进行正常的演出。1983年殷承宗带着女儿离开了祖国去了美国发展,并且发展很好。值得一提的是,在成名的同时,殷承宗也不忘推广中国文化。如今的殷承宗,虽然已经年过八十,但对钢琴的热爱却始终没有变。多年来,他始终在致力于年轻一代的培养,著名的钢琴演奏者郎朗,就曾得他指点一二。</p> <p class="ql-block">徐斐平故居,笔山路19号,是鼓浪屿海拔最高的别墅。</p> <p class="ql-block">  小楼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因为这里住过一个钢琴神童——徐斐平。:</p><p class="ql-block"> 许斐平(1952~2001.11.27)中央乐团旅美钢琴家,被认为是中国钢琴界少数的几个天才之一。6岁时在鼓浪屿三一堂举行公开演出。8岁前往上海随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范继森学习钢琴。次年开始在上海有了演出活动。“文革”后,成为中央音乐学院的首席钢琴独奏。1979年获得奖学金进入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次年转入著名的茱莉亚学院,他的教授认为他是20年来茱莉亚学院最有成就的学生。1983年,获钢琴界最悠久的赛事— 鲁宾斯坦国际钢琴赛金奖,这也是继刘诗昆之后,20年来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钢琴家。1989年,进入华盛顿肯尼迪中心演出,这意味着他进入世界一流钢琴家行列。《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称他为“钢琴界的国际之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周淑安的故居,晃岩路35号。</p> <p class="ql-block">周淑安(1894-1974),我国现代音乐事业先驱者,中国现代首位专业声乐教育家和女合唱指挥家、作曲家。</p><p class="ql-block">她桃李满天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张权、郎毓秀,著名音乐家胡然,中国音乐家协会两任主席李焕之和吕骥等均是她的学生。</p><p class="ql-block">她创作的摇篮曲《安眠歌》,是我国第一首花腔歌曲。</p> <p class="ql-block">位于漳州路44号的英式楼房,古木掩映,苍翠异常。这里曾是著名现代文学家林语堂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1919年,林语堂与廖翠凤举行婚礼,新娘房就设在廖家别墅前厅右侧的厢房里,林语堂当时只是一个穷牧师的儿子,而廖翠凤却是鼓浪屿华侨富豪廖家老二廖悦发的二小姐,两人婚姻造就了一段浪漫的爱情传奇故事。婚后三天,林语堂怀揣1千大洋携夫人赴美国留学。1923年他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6年林语堂曾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p> <p class="ql-block">在现代文坛,林语堂先生是不可忽视的一位语言大师。贴在他身上的标签很多,其中包括作家、翻译家、语言学家等,算得上是一个文学全才了。</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作家,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写得深入人心,受到国人的追捧。作为一位翻译家,林语堂译作颇丰,他翻译的《兰亭集序》堪称经典。而作为一个语言学家,他主持编订的《当代汉英辞典》被称汉英字典史上迄今的四座里程碑之一。这还不算什么,他还在1947发明了中文打字机,用它打字能达到每分钟50个字。因为这些成绩,林先生于1940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奖提名。</p> <p class="ql-block">林语堂是钟南山的姑外公。</p> <p class="ql-block">林语堂散文:人生如诗</p><p class="ql-block">我以为,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的一生恰如诗歌。人生自有其韵律和节奏,自有内在的成长与衰亡。人生始于无邪的童年,经过少年的青涩,带着激情与无知、理想与雄心,笨拙而努力地走向成熟。后来人到壮年,经历渐广,阅人渐多。涉世渐深,收益也渐大。及至中年。人生的紧张得以舒缓,人的性格日渐成熟,如芳馥之果实,如醇美之佳酿。更具容忍之心。此时处世虽不似先前那么乐观,但对人生的态度趋于和善。再后来就是人生迟暮。内分泌系统活动减少。若此时吾辈已经悟得老年真谛。并据此安排残年,那生活将和谐、宁静,安详而知足。终于,生命之烛摇曳而终熄灭,人开始永恒的长眠,不再醒来。</p><p class="ql-block">人们当学会感受生命韵律之美,像听交响乐一样,欣赏其主旋律、激昂的高潮和舒缓的尾声。这些反复的乐章对于我们的生命都大同小异,但个人的乐曲却要自己去谱写。在某些人心中。不和谐音会越来越刺耳,最终竟然能掩盖主曲;有时不和谐音会积蓄巨大的能量,令乐曲不能继续,这时人们或举枪自杀或投河自尽。这是他最初的主题被无望地遮蔽。只因他缺少自我教育。否则,常人将以体面的运动和进程走向既定的终点。在我们多数人胸中常常会有太多的断奏或强音,那是因为节奏错了,生命的乐曲因此而不再悦耳。我们应该如恒河,学她气势恢弘而豪迈地缓缓流向大海。</p> <p class="ql-block">很多年轻的朋友可能对弘一大师不大了解,但大多听过“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送别》吧?《送别》是李叔同在1914年创作,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中国百年的文化史中,李叔同是公认的通才和奇才。无论音乐、戏剧、书法、绘画、诗词皆是一流,堪称全才大师,中国现代艺术的鼻祖,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艺术巨匠。</p> <p class="ql-block">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最早将油画、钢琴、话剧引入中国,擅长书法、诗词、丹青、音律、金石,在当时是整个学术界神一般的存在。我们熟知的漫画大家丰子恺先生,就是李叔同的得意弟子,不久前我还在中华儿女美术馆参观过丰先生的画展。李叔同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p> <p class="ql-block">一代高僧弘一法师24年的佛门生涯中,有14年是在闽南度过的,他与厦门因缘深厚,曾10次来到厦门。</p> <p class="ql-block">在鼓浪屿日光岩寺闭关修行的8个月中,大师抄写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阿弥陀经》、《药师本愿功德经》三部经书。这三部经书是弘一法师佛学研究与书法创作交相辉映的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及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有人对弘一法师的评价是:出家前他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先驱,出家后是持戒谨严的佛教高僧。他把世间名利抛弃得如此彻底,演绎出人生“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千古绝唱!</p> <p class="ql-block">舒婷,原名龚佩瑜,鼓浪屿人。开创一代朦胧诗风的标志性人物,其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神女峰》等。</p><p class="ql-block">舒婷是厦门市文联主席,只不过她的文联主席,得在前面加上“不管事”三个字,她只同意挂头衔,不同意管事,呵,诗人的任性、洒脱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舒婷一家居住在丈夫的家传祖业中华路13号——鼓浪屿岛上一座上世纪30年代建造的红楼里,她被女作家张抗抗戏称为“中国第一个完成诗意栖居的作家”。</p> <p class="ql-block">位于泉州路70号的这座三层洋楼,名“宁远楼”,取“宁静致远之意,是中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卢嘉锡教授的故居。卢嘉锡一直住在鼓浪屿宁远楼,直到1946年才搬入厦门大学的教工宿舍。也许是沾了鼓浪屿“宁静致远”的灵气,成就了他辉煌的科学研究事业。</p> <p class="ql-block">鉴湖女侠秋瑾曾写过秋风秋雨秋煞人的诗句。在那风雨如晦的岁月,她就诞生在美丽的鼓浪屿,就在泉州路73号这座破极其普通的红色楼房里,孕育出这位中国最早的女性革命先驱。</p> <p class="ql-block">鉴湖女侠秋瑾童年和她的家人住过的地方。在这里,她断断续续住过11年。</p> <p class="ql-block">在鼓浪屿北部鼓新路67、69号,有一处古老的别墅,她就是林祖密故居。林祖密是同盟会员,跟随孙中山先生推翻了帝制,被授予闽南镇守大将军,这栋建筑就是这个时期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林姓家族是台湾的五大家族,多次帮助朝庭维护台湾稳定,并且十九世纪的中法越南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甲午战争后奉旨内迁,清末参加同盟会,支持孙中山。民国成立后被封为闽南大将军。这个宅院就是当时的将军府。</p> <p class="ql-block">林祖密故居原有红楼和乌楼两座楼,但现在仅存乌楼。据蒋介石日记透露,1920年他来鼓浪屿疗养时,曾在此住过。如今,这座别墅仅能从外貌折射出它当年的显赫,墙体外表大片脱落,红砖毕露,表苔四处,残破一堪。</p> <p class="ql-block">晃岩路25号黄家花园的主人是黄奕住。</p><p class="ql-block">他出身卑微,少时做过剃头匠,出国后做过挑货郎,日后成为糖王、银行家,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银行家。</p><p class="ql-block">他的名字现在有些陌生,但在那个时代,他的名气绝对不亚于现在的李嘉诚、马云等商界大佬。</p><p class="ql-block">黄奕住,一位从草根逆袭为著名商人、银行家,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商界传奇。</p> <p class="ql-block">这座历经沧桑的老宅见证了很多历史大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黄奕住在世时,凡到厦门的达官贵人、富商大贾,如汪精卫、蔡廷锴等,都希望能作为黄奕住的客人,参观黄家花园。蒋介石曾在这里住过5次。</p><p class="ql-block">从20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这里是厦门市第二招待所。凡到厦门的党政军官员,包括邓小平、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和十大元帅,都在黄家花园住过。国外来华的访问者,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等,或在此小住,或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初,连战的祖父、爱国史学家连横在厦门办报时,曾居住在鼓浪屿福州路199号的英式别墅内。</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鸡山路上有一条500米长的花岗岩便道,整条石板路面镌缀了许多汉语拼音字母和标点符号,每隔三五步就跃然足下,构成一道浓郁的人文韵味景观。当地岛民称之为“拼音道”。</p> <p class="ql-block">这是厦门人民为了纪念现代汉语拼音文字之父——卢戆章修筑的一条特色道路。</p> <p class="ql-block">卢戆(zhuàng)章,厦门同安人,定居于鼓浪屿,语言学家,1892年在厦门首创切音新字,开中国拼音字母之先河。</p> <p class="ql-block">在同安还有一个纪念“现代汉语拼音文字之父”卢戆章为主题的雪樵公园。</p> <p class="ql-block">马约翰广场肃立着先生的青铜头像,令中外游人驻足。</p> <p class="ql-block">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马约翰这句熟悉的名言曾激励过年青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对面就是马约翰体育场。</p> <p class="ql-block">旁边还有一个马约翰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马约翰(1882-1966)出生于鼓浪屿,原中国田径协会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主席。1911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在大学读书期间,曾获1910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学校联合组880码冠军。1914年,任教清华大学,先后担当助教、教授、体育部主任等职;1936年,担任中国代表团田径队总教练,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从事体育教学52年的实践中,编制出各种不同内容的徒手操近百套。他为人师表、德高望重,被称为“我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毛主席曾夸他是“新中国最健康的人”。</p> <p class="ql-block">与林语堂旧居一墙之隔的58号就是现代体育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马约翰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岛上现存的8个红色遗址,记录着许多感人的革命斗争故事,留下了曾志、陶铸、罗明、叶飞、恽代英等一大批革命先辈光辉战斗的足迹,是厦门的重要文脉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刘谦初在鼓浪屿上福建省第一次党代会上当选省委书记,他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家。</p> <p class="ql-block">罗明多次担任福建省委书记,鼓浪屿虎巷8号省委机关的主人。是的,他就是著名的罗明路线事件的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蔡协民,福建省委军委书记,与夫人曾志住福州路227号二楼。</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夏明震牺牲后,曾志成为蔡协民的夫人,军委秘书。蔡协民牺牲后,又成为领导厦门破狱斗争的陶铸同志的夫人。</p> <p class="ql-block">大浪拍石,鼓声依旧。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美丽的的鼓浪屿依旧宁静如初。</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的每栋房子都有故事可讲,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著名景点外,不少鲜为人知的老别墅历经鼓浪屿黄金岁月的浸润,也蕴藏着极为珍贵的人文情怀,见证着鼓浪屿名人荟萃。</p> <p class="ql-block">每天匆匆过客有多少是来拂去小岛神密的封尘,撩开她不为人知的面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