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不是兄弟胜似兄弟》</p><p class="ql-block"> ——记两位老石油人的友谊</p><p class="ql-block">有这样一份名单:康世恩任军事总代表,张守瑜任副总军事代表,焦力人、张俊任任副总军事代表,军事代表:刘南、职若愚、詹石、杨文彬、雪凡、焦万海、张志华等人。 看着这份1949年接管玉门石油矿务局军代表名单,人们会挺纳闷的,焦姓在百家姓中排序第128名,绝对不属于大姓,可是在这份聊聊十几个人的名单中,居然能有两名姓焦的人同在此名单中,而且还都是陕西人。很多人都弄不清楚两个人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他俩是亲戚,很多时候将两者混淆。</p><p class="ql-block">焦力人祖籍陕西韩城县,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关中盆地东北隅。焦万海祖籍陕西宜君县,位于关中平原的北端,陕北高原的南塬交界处。两地相距 218公里,他们在解放前互不相识。焦万海比焦力人仅年长一岁,是祖国的石油事业让这两个不满30岁的年轻人,携手一起迈进石油工业的大门,而且这一迈,既把一生都交给了这个神圣的事业。这是巧合,这是天意,这也是缘分啊!颇有知名度的石油二焦的友谊由此开始。</p> <p class="ql-block">军代表接管玉门油矿后,焦力人任命为油矿工会主席,焦万海任命为油矿保卫处长,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承担着共同的使命!当时油矿刚刚解放不久,祁连山内的国民党残匪尚未肃清,各方面的情况都比较复杂,矿区的工会工作和保卫工作尤为重要。焦力人和焦万海配合默契,共同完成护矿、保产的任务。焦万海率领保卫处的同志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对油矿的重要装置和大型设备管理建章立制,做到心中有数。焦力人为防止敌人破坏,组织工会部门,发动群众组建安全小组和工人纠察队巡逻护矿,在他俩的携手合作下,保证了解放初期玉门油矿石油生产的顺利进行。</p> <p class="ql-block">有一张拍摄于1951年5月的旧照片。那是焦力人和夫人马瑞莲的新婚照,放大6寸,经过照相馆精心上色后的精美照片。当初建国初期物资匮乏,能有这样一张结婚照的人不多。而且在玉门那样的边陲小城中,这样的冲洗制作技术还没有,那都是要把底板拿到内地大城市的照相馆才能实现。就是这样的一张珍贵照片,焦万海家里也有一模一样的一张,至今由他的子女保存。能把如此珍贵的照片赠予他人,可见焦力人和焦万海的私人关系有多么亲密,友情有多么深厚。</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段文字摘自《余秋里回忆录》:</p><p class="ql-block">智救焦力人 1959年8月,党中央在庐山召开了八届八中全会,决定在党内开展一场“反右倾”的斗争。运动开始以后,很快就涉及了一些石油局厂的负责同志。而这些同志都是对党忠诚,工作负责的好同志。如果这些同志受到伤害,必将挫伤一大批干部的积极性,对党的事业和石油工业的发展都是很不利的。我也考虑过,当时的政治运动都由地方党委领导,如果挺身而出,为受批判的同志讲话,无疑是要冒风险的。但为了党的事业,也就顾不得了。反右倾运动开始后,玉门局所在地的党组织在党代表会议上批判玉门石油管理局局长焦力人同志,说他只抓生产,不抓政治,只见物,不见人,反对大跃进,要把他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玉门局党委副书记焦万海给我打电话,反映了上述情况。并说,明天局里要开会批判焦力人同志。我感到问题严重,但又不能硬性规定不准他们开批判会。我考虑以后,专门给玉门局党委书记打电话,只讲了一话:“请你和焦力人立即来部里开会。”由于主持批判会的人和受批判的人都离开了玉门,批判会自然就开不成了。他们到了北京以后,我当面做了工作,说服了玉门局党委书记,停止了对焦力人同志的批判。”从余部长的叙述中,可以看出焦万海在这一事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他工作的原则性、果断性、灵活性。要知道他当年仅仅是玉门市委第三副书记。但是为同志,为兄弟,哪顾上那么多,担多大的风险也要挺身而出!</p> <p class="ql-block">1960年大庆会战打响了。</p><p class="ql-block">玉门油田更是全力以赴的支援,队伍是成建制的调,设备是成龙配套的走,而且去的人要求都是精兵强将。为支援大庆会战,玉门油田一次调去人员18000人,钻机48台,要知道当初的玉门油田一共有只有49台钻机,地震队一个不留的全部调去。在玉门火车东站,焦万海在站台前为焦力人送行,他俩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一握是在给彼此打气,前行者背负着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重任,留下来的要更好地发展自己。焦力人被调往大庆油田后,焦万海接替了玉门石油管理局局长的职位,勇敢地挑起“支援别人,发展自己”的重任。玉门油田一批又一批骨干力量,像割韭菜似的一茬又一茬被调走了;一台又一台的设备像拔萝卜似的一套又一套运走了。而玉门油田的生产还要搞。人走了,井不能停;设备走了,工作还要干。面对这种严峻的考验,焦万海带领全局职工家属,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硬是咬紧牙关挺了过来。当年玉门局在缺人员,缺设备情况下,完成原油108万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就是玉门油田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全力以赴支援新区,艰苦奋斗发展自己的玉门风格。焦万海去世后,玉门石油管理局发来的唁电是这样写的:“焦万海同志在玉门油田的建设发展和繁荣过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玉门风格”和“玉门精神”的积淀形成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玉门石油管理局全体职工永远铭记!”焦力人在松辽平原与参加大庆会战的干部群众一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仅用3年时间,就探明了面积达860多平方公里的特大油田,建成年产原油500万吨的生产能力,累计生产原油1166.2万吨,占同期全国原油产量的51.3%,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实现了我国石油基本自给的伟大壮举。焦力人,焦万海在为使祖国石油工业持续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各自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的北京秦老胡同14号院,在石油战线几乎无人不晓,因为那里被誉为石油工业的决策中心。焦万海也是这个大院里的常客。虽然一直工作在基层,但每年都有数次进京开会、出差的机会,且每次都会去秦老胡同拜访。除了余秋里部长家,出现次数最多的地方那肯定是焦力人家的客厅啦。他们在一起,老友相聚,叙旧展新,无话不谈。可以汇报基层工作,反映现场困难;也可以探讨国家大事,了解中央政策。在这里,焦万海仿佛有异地的家,有久别的亲人。一杯清茶,一碗捞面,嘘寒问暖,交情永在。友谊,不会因距离而隔断,不会因时间而淡漠。</p> <p class="ql-block">1964年石油勘探开发战场东移,千军万马奔赴渤海湾,去开发新的大油田。 1965年焦力人和焦万海一个从北京,一个从玉门不约而同地来到山东东营,参加这场举国瞩目的石油大会战,又成为了一对好搭档。</p><p class="ql-block">1965年12月18日,石油工业部政治部通知:经部党委讨论决定,任命康世恩为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会战工委书记(兼任),焦力人为会战工委副书记、指挥(兼任),焦万海为会战工委副书记、副指挥,马骥祥为会战工委副书记、副指挥,王瑞龙为工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刘佩荣为副指挥,欧阳义兼任副指挥,李光明、张振海、杨继清、王军、刘南、姚福林为副指挥,张载褒为副指挥兼总工程师,孙荣富、刘占仓、李云为副指挥,谭文彬兼任总地质师,贾仲岭、王照明为政治部副主任,张克让为政治部副主任兼监委副书记、干部部部长。</p><p class="ql-block">焦力人曾经说过当年九二三厂党工委的领导班子,是彼此相处最舒服,最融洽一届。在这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在广大石油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国仅次于大庆油田的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在渤海湾诞生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66年1月1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到九二三厂视察。焦力人、焦万海陪同朱老总视察。</p> <p class="ql-block">1966年5月3日,923厂战区七百团员青年集会纪念“五四”青年节。给优秀青年颁奖。</p> <p class="ql-block">会战初期,大家工作都非常繁忙,那时候全油田实行十天休一天的作息时间。记得1966年上半年文革还没有开始,焦力人的大女儿从北京去东营看望爸爸。有一天焦力人拉着女儿去给焦万海送工资,当时焦万海出差去外地了,焦力人对女儿说:你这个阿姨,刚从玉门来,对这里的环境不熟悉,又是个家属,没来过机关,都不知道去哪里领工资,已经有两个月没有领工资了,咱们帮着领了赶紧送去吧,要不然要影响生活咧。说话的语气十分焦急,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对亲人的关心。</p><p class="ql-block">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胜利油田也不例外。“打倒焦焦刘王”口号铺天盖地。大标语可着油田基地的马路写满了。焦力人是胜利油田的头号走资派,白天在管子站承受重体力劳动改造,晚上接受无休止的批斗大会,体力的消耗和精神的摧残是难以想象的。那时一般人都躲他远远的,可焦万海的夫人就不怕。批斗期间,有一天,焦万海的夫人做了油泼扯面,叫焦力人来家里吃面。(焦力人家在北京,单身一人来东营参加会战,身边没有亲人陪伴。)端起这碗面,焦力人喜笑颜开,美在心里。久违了,陕西人最爱的油泼面!他三下五除二就吃光了面,心中的满足溢在脸上。当时焦万海的小女儿在家,那时只有14岁。吃饭的时候,她发现焦力人的手表戴在胳膊肘上。等焦力人吃完饭走后,女儿问妈妈:叔叔的手表为什么要戴在胳膊肘上?妈妈嗔怪地回答道:瓜女子,那是把人瘦滴,手腕已经戴不住咧!从话中可以体会到她的心痛。</p> <p class="ql-block">1980年,焦万海已经是年过六十的老年人了。他调离油田,离开奋斗了41年的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的第一线,被石油部安排在石油石化科学研究院任党委书记。当时政策是新调入北京的工作人员,身边无子女的可以带一名子女进京落户。焦万海的小女儿原来在西安石油仪器总厂工作,属于石油部机械制造司管辖企业。进京后在工作安排上,焦万海知道石油部以前有规定,子女是不允许进部机关工作。他联系到石油情报所,当时带着女儿都去情报所长那里面试了。焦力人听说此事后,对焦万海说你在基层工作40多年,是石油工业的有功之臣,现在岁数大了调回北京,就应该给予应有的照顾。这个女儿一定要安排在身边工作,况且老嫂子年龄大了,又是裹过小脚的人,腿脚不方便,身边需要人照顾。当时焦力人是副部长,后面的事他就没再和焦万海商量,直接与时任石油部机械制造司的詹石司长商量后,将其安排在机械制造司工作了。而焦力人的五个孩子当时都不在部机关工作,安排焦万海的女儿在部机关工作,当时是机关第一例。焦力人讲原则,重感情,讲情义,让政策也有了灵活性。</p><p class="ql-block">1989年5月,焦万海被查出肺部有阴影,用各种办法都不能消除,大体怀疑是肺癌。但要确诊需要开胸探查。手术在北京通县胸部肿瘤医院进行。手术那天子女都赶到身边,推进手术室后,只见焦力人和金钟超两个副部长急匆匆从六铺炕赶来。在手术室外焦急地等待手术结果。焦万海的小女儿上前问候后说:两位叔叔工作都那么忙,还大老远远的赶来,真是太感谢了。手术还要有一段时间,您们就先回去吧!焦力人说:那不行,我赶来看我的老伙计,一定等到手术结束后,知道结果才行。手术11:00结束,大夫出来给大家报了个喜讯:不是癌症,是肺部深度炎症,已经做了最好的处理。听到这个消息后,焦力人和金钟超才离开。望着远去的背影,被深深地感动了。</p> <p class="ql-block">1997年4月,《石油摇篮》编委会和编写组成立。在北京参加编委会首次座谈会上,许多老友相聚,深情回忆曾在玉门油田工作生活的经历,场面异常活跃。会后焦力人、杨拯民、焦万海有一张合影,这是三位老人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张合影,太珍贵了!杨拯民是第二届玉门石油管理局的局长,焦力人是第四届玉门石油管理局局长,焦万海是第五届玉门石油管理局局长。多年以后,能在一起追忆在玉门油田奋斗过的一幕幕真是幸福啊!他们谈笑风生,情感投入,亲密无间,在一起享受彼此之间的友谊,让人羡慕不已。他们是同事,他们是乡党,他们是挚友!在为新中国石油事业呕心沥血的漫长岁月中,建立的深情厚意,不是兄弟胜似兄弟。他们虽逝,他们犹在!</p> <p class="ql-block">在建党纪念日前夕,谨以此文,致敬前辈,弘扬厚德。</p><p class="ql-block">作者:焦爱民</p><p class="ql-block">资料素材提供:焦援朝 焦爱民</p> <p class="ql-block">亲朋好友们在朋友圈的点赞和评论,也一并记录下来。谢谢大家对两位老人的厚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焦,你好!昨天看了你父亲的影像后我夜不能寐,他老人家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石油奉献一生的丰功伟绩和他的高大形像深深感动着我。他是你们焦家的光荣和丰碑,也是你的骄傲。他的高贵品质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也激励和赢得了几代石油人的尊教和爱戴。我虽然没有聆听过他的教诲,但他老人家是老革命老领导老石油,他的革命精神和伟大的业绩早就印在了我的脑子里了,是我心中的敬佩的偶像,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和凯模,我们将永远怀念他。——王泰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