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秀英区锦地幼儿园水头分园开展“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交流研讨活动

 zhd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路上的重要阶段,对儿童后继学习与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我园举行了“幼小衔接 我们在行动”交流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开始,老师们围绕“你是如何理解幼小衔接?”和“一日活动中应该如何应对四个准备”两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看法,结合实际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老师说: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要珍视生活活动的价值,保证幼儿生活活动的时间,物品归纳有序,方便幼儿使用,充实幼儿一日生活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老师说: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同,在幼儿园很多事情基本上是老师来包办的,但是上了小学之后,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小朋友去亲力亲为,自己去做,没有老师去帮他们包办,所以我们在幼儿园要培养小朋友的自主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要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幼儿园的课程时间比较短,控制在半个小时之内,但是小学的课程时间就会比较长一点,这个时候就需要小朋友们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去听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柯老师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身心准备: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上小学的愿望,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独立。欣喜地告诉他你长大了,马上要当小学生了,已经具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能力了,不会再自由散漫,不用再依赖爸爸妈妈了。让孩子向往上学,想做一个好学生。有了这种良好的心态,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社会准备: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关心别人,互相谦让。上了小学,老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孩子的生活、活动的关心会相对较少,孩子不仅要尽快适应新的学习要求,还要能独立解决原来由幼儿园老师帮助解决的许多日常生活问题。因此在入小学前,关注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学习准备:小学一年级的识字量非常大,我们提倡的方法是生活识字。任何有汉字的地方都是识字教材,商品名称、商店名称、电视节目、课外书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孩子养成识字的兴趣,取得一些识字的经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生活准备:在幼儿园里,孩子要参加一定的劳动,平时可加强对孩子在这方面的训练,如扫地、抹桌子、倒垃圾、系鞋带、整理书包、整理衣柜、收拾碗筷等,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逐渐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和责任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老师说: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知识的衔接,还是社会适应、社会交往、心理发展、能力水平的衔接。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从中获得自信心、成功感、自豪感、成就感,从而让孩子身心健康地向小学生身份转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老师说:幼小衔接四个准备我的理解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首先身心准备,顾名思义,就是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所以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不仅加强幼儿体育锻炼,还要培养孩子阳光向上开朗活泼的性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生活准备:生活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理能力,知道基本的安全知识,遇到危险会求助,喜欢参加劳动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的情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社会准备:就是在幼儿园里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学习准备:就是培养幼儿从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主任对老师们阐述的观点和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幼小衔接”不等于“小学化”,不能简单地将幼小衔接理解为“知识经验的衔接”,能力的发展才可以让幼儿的学习长久受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后,吴主任从“什么是幼小衔接?”,“幼小衔接,何时接?”,“幼小衔接,接什么?”三个层面解读幼小衔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什么是幼小衔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的重要转折。科学的幼小衔接措施有助于儿童建立正面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并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准备,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幼小衔接,何时“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从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其实,幼小衔接从孩子的入园之际就开始了。幼儿园重点是“养习惯”。  </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幼小衔接,“接”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主任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准备进行了解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身心准备——身心适应,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感受快乐运动的同时,心理上更加勇敢、更加鉴坚定、越发自信,让孩子知道想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期待感和自豪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生活准备——生活适应,锻炼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洗手、吃饭、如厕,再到整理物品、帮助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日常生活中看似简单的任务,却需要孩子们在日复一日的“做”中习得,在自然而然中养成。只要我们相信孩子,持之以恒,多指导、不包办,多鼓励、少指责,相信在幼儿园、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自理能力一定会得到更大的提升。独立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要适时地学会慢慢放手,孩子才能成为他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社会准备——社交适应,增强自律的规则意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通过游戏操作,鼓励孩子和同伴开展合作,在游戏中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体会分享的喜悦、合作的力量、协商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学习准备——学习适应,激发兴趣,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成功的幼小衔接,不是小学知识的提前传授,也不是小学教育模式的超前进行,而应该专注学习能力的准备。学习能力准备是幼小衔接的根本,相比于知识的学习,幼儿上学的兴趣、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是更为重要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吴主任提出了幼小衔接要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生活卫生习惯、身心准备等方面的培养,做好家园共育,开展好幼小衔接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园长为此次教研活动做出总结,期望幼小衔接工作立足儿童视角,以一日生活为基础,渗透于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和游戏之中,培养幼儿各项入学准备的能力,为幼儿顺利的进入小学提供科学有力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周惠丁</p><p class="ql-block">审核:吴瑞花</p>

幼小

衔接

幼儿

幼儿园

孩子

准备

学习

培养

小学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