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鸪有情暖枯木

大漠独行

农民工我的好兄弟 <p class="ql-block"><b>  老崔进城七八年了,进城的老崔和儿子一同去追逐梦想。老崔说,那是他听儿子说自己心中有梦。他这个年龄还有什么梦可言,晚上睡眠的时间越来越少,要不是为儿子追梦助力,他死活也不会离开有着血脉亲情的小村,离开他亲手建造的小屋。如今,小屋成了老屋,老屋孤寂地站在小村的一角(村子西北角),像是一个无助盼望孩子归来的母亲,“眼角”落满岁月的痕迹,隐隐还有泪痕在上面。</b></p><p class="ql-block"><b> 走进老崔的小院,干净整洁更显小院的幽静。没有假山、没有鱼池、没有照壁、没有繁花争艳……几十株蒲公英,散落在小院的边边角角,总之是可以接纳蒲公英种子的地方。还有春天早早发芽的大葱,现在已经老成了满脸皱纹的“祖母”,不再适食用。之前去高姐家,老崔的嫂嫂都会送过来一盆蒲公英,她说是自家园子里的。老崔的嫂子知道我的“金牌”菜——婆婆丁拌生鱼,她送蒲公英希望我的金牌菜里多一道乡味。因此,渐渐习惯了老崔家蒲公英的臃肿。那时觉得可能是品种问题,后来才觉得那是因为土地肥沃,才长得肥头大耳,不过口感也还好。今年春天,疫情下的静态管控,让我们出门像做贼一样,过了几道管控卡口,我们到了老高家。</b></p><p class="ql-block"><b> 那时,绿草才刚刚成规模,老高的园子里有小根蒜,在墙角下探头探脑,好奇这个春天为什么如此安静?我们带了鱼肉,就是想吃婆婆丁拌生鱼,于是,和老高一同出去寻找婆婆丁。老高的几个邻居家我们一一走过,收获不大。其中杨四方家有婆婆丁,被他的母亲挖过了。见我在寻找婆婆丁,杨四方他妈要把她挖的婆婆丁送给我,好是感动,拒绝的理由是挖菜是寻找遗失了好久的感觉。那时,老崔的园子里几处大一点的婆婆丁被我挖走,剩下的刚刚出头,没有打扰她们,算是给她们成长以机会了。也是那次挖婆婆丁,见到了老崔院子后面有荠菜,算是新发现。</b></p><p class="ql-block"><b> 那一次,老崔的哥哥嫂嫂都吃到了我做的婆婆丁拌生鱼,大家都说好。高姐特意给小巷里年纪最大的许大爷送去一盘,大爷连连说好。平时他们并没有看重园子里的婆婆丁,更没有想它能蹬“大雅之堂”,招待贵宾。夏季里老崔家的婆婆丁臃肿的离谱,它的叶片差不多有菠菜叶子宽,用“心宽体肥”来形容最好,如果说“没心没肺”,倒是伤害了那一簇簇蓬勃的生命。</b></p><p class="ql-block"><b> 玉米成了老崔小院的主角,葱翠的绿叶,让小院没有荒芜破败之感。老崔进了城里,他的哥哥嫂子留下来,老崔的院子由他的哥哥打理。过不了几天,那玉米就会把院子大部分空地盖住,玉米丰收时,老崔想起了家乡的“玉米面”大饼子,会暂时回到小村,在小院走走,找找家的感觉。回到城里时,再带回一些玉米面,孙子这一代也要有乡味的启蒙。</b></p><p class="ql-block"><b> 正房两间半空着,老崔的哥哥嫂嫂时常过来,打开窗户透透空气。老崔的哥哥说,房子不经常开窗透气就会生病,生病的房子不挺年头。老崔的哥哥清楚,说不上什么时候,老崔在城里无用武之地,还会回到小村,继续过他的田园生活。仓房里没有陈放太多的东西,不过是之前老崔生活和劳动用具,落了厚厚的灰尘。屋后的猪圈空着,看它的规模,老崔当年也做过养猪发财的梦。应该说,老崔的院子很简单,但是久居城里的人,走进小院觉得很是奢华。</b></p><p class="ql-block"><b> 老崔进城了,把一大截子岁月撂在小村。尘封的日子,落在生活里的灰尘,无法掩盖又一季玉米、蒲公英的绿。岁月静好中,她们是老崔小院一道充满希望的风景。</b></p> <p class="ql-block"><b>  老崔的院里还有什么?麻雀、燕子、蝼蚁……老崔没有进城时,燕子年年来老崔这里生儿育女。老崔进城以后,燕子不再光顾老崔的院子。都说燕子不进“愁家”,没有人居住的院子,愁是谈不上的,寂寞倒是不可避免。那对钟情于主人的燕子,不堪忍受相思之苦,等了几年不见老崔一家人,选了新的主人。</b></p><p class="ql-block"><b> 麻雀时时不离老崔的家,老崔和其他乡民一样,对麻雀没有什么好感。胸无大志的麻雀,曾是村民人人喊打的“四害”之一。如今有了法律的保护,她们的日子安逸了许多。无论老崔在不在,麻雀都选择留下来,谈她们的恋爱、过她们的日子、安静她们的生活……让人们不理解的是,臭姑鸪也选择了老崔的小院。开始,乡民并不知道臭姑鸪在老崔的院里生儿育女,他们只见臭姑鸪经常在老崔的院里飞进飞出。育雏期臭姑鸪暴露了她们的行踪,因为一般的臭姑鸪每窝育六七只雏鸟,采食量大、喂食的次数多,细心的人很容易发现臭姑鸪的巢穴。</b></p><p class="ql-block"><b> 平心而论,小村人对臭姑鸪并没有好感,且有几分忌讳。臭姑鸪一身气味难闻,从前她们多出没在坟地,人们认为她们是不吉祥的鸟。我开始拍鸟之后,在村民的帮助下,有机会拍到臭姑鸪(戴胜)育雏的镜头。镜头里的臭姑鸪有了华丽的转身,拍出的片子十分惊艳,让村民对这种益鸟刮目相看。每年到臭姑鸪繁育的季节,村民都会留意臭姑鸪的活动,发现巢穴第一时间通知我。</b></p><p class="ql-block"><b> 跟踪拍摄臭姑鸪有五六年了,对于她们育雏期的一些生活习惯有所了解。今年朋友、学生、乡民一共找了六窝育雏的臭姑鸪,选了两个相对好拍的巢穴,跟踪拍摄。五月份的那窝拍摄并不顺利,原因是拍摄场地附近有一对老年夫妇,他们以干活为理由,在我拍摄时一直在臭姑鸪的巢穴附近活动。几经沟通,效果不是太好,最后提前结束拍摄。今年的拍鸟经历,感觉有些人很仇视拍鸟人,他们认为拍鸟人不务正业。春季拍摄反嘴鹬,一位看门老人为了阻止我们拍摄,放鞭炮把水鸟赶跑。</b></p><p class="ql-block"><b> 在我为不能拍到想要的臭姑鸪的育雏镜头苦恼时,高姐在5月19日打来电话,说在老崔的院里发现了臭姑鸪的窝,里面有三枚蛋。三月中旬臭姑鸪归来之后,一直关注臭姑鸪会在哪里选择筑巢。之前的几处巢穴都没有见到臭姑鸪,高姐夫说不知什么原因,今年的臭姑鸪比往年少。老崔家的那对臭姑鸪在此安家有五六年了,她们和老崔的邻居都熟了。</b></p><p class="ql-block"><b> 杨四方他妈、赵四嫂、老崔的嫂子……她们没事儿的时候,就在小巷子里摆起擂台赛,大多数的时候她们没事可做,只能靠打扑克牌打发时间。她们的孩子无一例外地选择在城里安家,几次要接她们去城里,她们故土难离。舍不得在一条巷子里住了几十年的老姐妹、舍不得自家的热炕头、舍不得养了多年的老母鸡……赵四嫂的理由更“荒唐”,她说她们走了,园子里的婆婆丁没人侍弄,都会成为荒草。总之,不想离开有一百个理由,有一千个不舍。</b></p><p class="ql-block"><b> 得知我拍臭姑鸪,她们在娱乐之时,不忘记观察臭姑鸪的活动轨迹。产蛋初期,臭姑鸪非常警觉,她们轻易不会暴露巢穴。到了育雏期,她们“丧失”了警惕,频繁出入巢穴,稍加注意,找到她们的巢穴不是难事儿。</b></p> <p class="ql-block"><b>  今年臭姑鸪选择的巢穴很特别,在一截枯木上,每年都是在屋瓦下。也许臭姑鸪一直在为选筑巢地址犯难,选来选去选中了老崔留下的那截枯木。那截枯木本来是老崔捡回来当柴烧的,因为上面有个鸟窝,应该是啄木鸟的窝。老崔不舍得把那截枯木烧掉的主要原因是,他觉得在坚硬的柳木里做窝,而且是最坚硬的树瘢处有多难。老崔是半个木匠,他晓得靠铁制工具在柳树上弄个窟窿都费劲,一只鸟能做到,得付出多少辛劳。老崔所以能产生共鸣,是因为他成家之初,盖房子那会儿他很艰难。没有钱、没有盖房的地址、没有车……好在邻居、亲友纷纷伸出援手,他才有了自己的家。</b></p><p class="ql-block"><b> 他觉得那截枯木放在后院可以当围墙,说不上哪天啄木鸟寻来,可以在里面生儿育女。老崔希望的啄木鸟一直没有来,麻雀倒是看上了那个巢穴,遮风挡雨不说,最大的天敌家猫也奈何不了她们的孩子。老崔进城后,那截枯木一直放在那里,就像老崔放下了他大半生的那些过往一样。老崔放在院子里的过往迟早也会风干,被鸟雀衔去筑巢。臭姑鸪选择了那截枯木安家,是她们觉得那里比屋瓦下更安全吗?还是今年气温低,枯木里比屋瓦下更温暖?</b></p><p class="ql-block"><b> 按照每年的惯例,5月末6月初,第一窝臭姑鸪育雏已经结束。我拍的第一窝就是在5月末进入最佳期,那时老崔家的臭姑鸪才产下三枚蛋。赵四嫂不时会发来消息,臭姑鸪下了六个蛋、臭姑鸪的崽出来了、两只臭姑鸪都在喂鸟……根据她们汇报的消息,我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拍了。</b></p><p class="ql-block"><b> 臭姑鸪巢穴的洞口疤痕不大,凸起物很小,不容易对焦,开始拍摄并不顺利。拍过两次后,研究臭姑鸪的飞行轨迹,基本锁定拍摄机位。但是,由于臭姑鸪飞行的轨迹会有变化,出片率不高。好在拍鸟人大都没有过高的奢望,两三个小时,收获三五张自己满意的镜头已是“阿弥陀佛”。</b></p><p class="ql-block"><b> 拍鸟人都知道,慢门拍摄成功率超级低,也许几百张也出不来一张满意的作品。今年拍摄采用“双轨制”,淘汰的750相机和适马变焦头锁定慢门,850相机、500定焦头主打,这样臭姑鸪每一次喂食,可以收获两组不一样的图片。两个小时的努力,真的收获了三五张自己满意的图片。其中一张图片是成鸟回眸间,处于悬停状态,头部相对静止,清晰成像;翅膀被虚化,突显动感。喙中衔有食物,巢穴中雏鸟嘴巴大张,对成鸟的到来是极好的呼应。只此一张图片,已是这一季拍臭姑鸪慢门最大的收获了,不知接下来的拍摄会不会再有惊喜?</b></p><p class="ql-block"><b> 日出日落,无论什么题材的摄影,出片率都很高,拍臭姑鸪育雏,当然不能放过拍红光。在拍摄的第二天,拍了一次晚霞红光。看天气,臭姑鸪拍摄的最佳时期,阴雨天居多,晴天难得,不能错过。6点左右开拍,原以为傍晚成鸟活动不会太活跃,实际拍摄还可以,一个小时拍了十几组。逆光拍剪影,很容易跑焦,没有办法,锁焦更安全些,但是出片只能靠运气,毕竟每一次成鸟喂食线路不是一成不变的。暖暖的霞光里,有黄色的光斑,很有意境之美,算是成功拍摄。</b></p><p class="ql-block"><b> 拍臭姑鸪育雏,最难是拍到成鸟和雏鸟同时开冠,并且嘴对嘴接食,拍摄了四五年,只是去年拍到一组。今年能不能有惊喜,还在期待中……</b></p> <p class="ql-block"><b>  在城里打工的老崔今年过得并不顺利,新一波疫情袭来之际,老崔和爱人都染上了新冠。这个消息在小村引起爆炸,疫情爆发三年了,小村无一人感染,大家以为新冠离我们每个人很遥远。知道老崔感染新冠,邻居们纷纷发微信、打电话问候、鼓励,帮助老崔一家度过难关。</b></p><p class="ql-block"><b> 开始老崔情绪很低落,他担心新冠会不会对身体留下潜在的危害,有了国家强有力的抗疫阻击战,老崔所在的城市历时45天,疫情平稳。完全解封后,老崔想回到老屋看看。刚得新冠那会儿,他以为再也回不到老屋了,他自己也做了最坏的打算。考虑当地的防疫政策,他把回家的日期推迟了。他们一家能化险为夷,凭的是国家的强大,他说等孙子读完小学,他就回到老屋,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国家建设,他愿意发光发热。</b></p><p class="ql-block"><b> 老崔和我的妻子是同学,我是拍照时才知道老崔不幸地患了新冠,又幸运地康复了。我把拍摄的臭姑鸪的图片发给老崔,老崔看到那截枯木,感慨良多。他先是发了一张笑脸,接着他发了两颗大大的泪珠……</b></p><p class="ql-block"><b> 只有远离故土,漂泊在外的游子才更懂老崔,那两颗泪珠,就是他在寒冬里萌发的乡愁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戴胜(学名:Upupa epops),别名:胡哱哱、花蒲扇、山和尚、鸡冠鸟、臭姑鸪、香香鸡。戴胜科、戴胜属鸟类。共有8个亚种。依不同亚种体长26-28厘米,翼展42-46厘米,体重55-80克。头顶羽冠长而阔,呈扇形。颜色为棕红色或沙粉红色,具黑色端斑和白色次端斑。头侧和后颈淡棕色,上背和肩灰棕色。下背黑色而杂有淡棕白色宽阔横斑。初级飞羽黑色,飞羽中部具一道宽阔的白色横斑,其余飞羽具多道白色横斑。翅上覆羽黑色,也具较宽的白色或棕白色横斑。腰白色,尾羽黑色而中部具一白色横斑。颏、喉和上胸葡萄棕色。腹白色而杂有褐色纵纹。虹膜暗褐色。嘴细长而向下弯曲,黑色,基部淡肉色,脚和趾铅色或褐色。</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022.06.24</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