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文/柔嘉</i></p><p class="ql-block">在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中,田小娥是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她短暂而悲剧的一生,令人唏嘘和动容。但对白鹿镇的人来说,她死了比活着好,没有人同情一个婊子的命运结局。大家一致谴责“这个婊子死了还要使全村老少闻她的臭气,不过这下总算除了一个祸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的确,她死了比活着好,她已无精神寄托,无道德支撑,无做人的尊严,她进不了白鹿村的祠堂,她是偷男人的淫贱坯子,别人嫌弃她就像嫌弃苍蝇、臭虫,她忍受着饥饿,挨着大烟瘾的折磨。唯一让她活下去的理由就是白孝文,给她如油灯般忽闪的那一丁点微弱的光。</p> <p class="ql-block">田小娥的悲剧有时代的原因,也有她自身的原因。她是旧中国三妻四妾的家庭生活模式的牺牲品;她被封建社会从一而终的道德评价标准判了死刑;他在遭到命运不公时,没有自立、自强,而是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一个个男人身上,一步步地走向了堕落。</p> <p class="ql-block">下面我将根据小说情节逐步分析田小娥的人物形象,不足之处请指正、探讨。</p> <p class="ql-block">原生家庭“三观”的偏离是田小娥走向悲剧的第一步。田小娥的父亲是清朝的一个秀才,不过她的父亲田秀才是个死读书的书呆子,他没有用读过的书教育女儿做人的理想和品德,而是灌输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无知理念,同时她的父亲打着经济利益至上的小算盘,父亲的自私、家庭对她的忽视,给田小娥不幸的命运埋下了伏笔。</p> <p class="ql-block">田小娥轻浮、随波逐流的性格底色是她走向堕落的必然。田小娥嫁给渭北原上远近闻名的大财东郭举人后,她的家庭地位实质上就是一个丫鬟,洗衣、做饭、为郭举人和大女人早晚倒尿水。每逢初一、十一、二十一陪郭举人行房事,每晚在大女人的监督下替郭举人“泡枣”。那时候田小娥还不到二十岁,郭举人已过70岁,唯一可以宽慰的是,她在郭举人家可以吃饱饭,但田小娥并不满足这种卑微的生活,所以她主动勾引了黑娃,设想着逃跑。不成想田小娥偷汉的事情暴露,她被郭举人一纸休书送回了娘家。试想田小娥如果能够遵守三从四德,接受命运的安排,她还能在郭举人家隐忍的过完后半生,或再有个一儿半女,在军阀混战的年代,未尝不是一种生存之道。</p> <p class="ql-block">田小娥潜意识里有反抗精神。黑娃是田小娥真正爱过,也是田小娥唯一爱过的男人。他们一起度过了短暂而美好的时光,她是愿意跟着黑娃受苦受累,也想和黑娃本本分分的过普通人的日子。但这种平静被鹿兆鹏的革命理论鼓舞、打破,黑娃当上了白鹿村农协队长,田小娥当上了白鹿村妇女主任,这是田小娥一生最为风光的时刻,只可惜好景不长,田小娥的命运就被革命的洪流淹没了,黑娃逃跑了。</p> <p class="ql-block">田小娥想依靠族亲长辈鹿子霖解救黑娃,让阴暗小人鹿子霖看到了“机会”,鹿子霖趁机强行占有了田小娥的身体,田小娥选择了沉默和迎合。从这一点再次印证了田小娥性格中的软弱、骨子里的轻贱。但在田小娥的心里,她是看不起鹿子霖的,她向鹿子霖的脸上撒尿就可以证明。</p> <p class="ql-block">在鹿子霖的指示下,田小娥为了报复白嘉轩,利用女人的优势向白孝文下了手。这时候的田小娥已经由一个被害者转向了害人者,她已经放弃了人生的自救,索性破罐子破摔。白孝文本来对父亲的严格管束心生不满,精神压抑,在田小娥的身上他找到了久违的快活。他们俩公开厮混、抽鸦片,遭到白鹿村人的唾弃和鄙夷,使得白孝文和田小娥在堕落的路上越走越远。这个时候的白孝文在田小娥的身上找到了同病相怜的感觉,他把田小娥看成了精神世界里的同路人,所以他变卖了土地、门面,把钱都给了田小娥,维持寒酸的生活,吸食鸦片麻醉自己,甚至白孝文对田小娥有了一种生死相依的感觉。而田小娥,在爱情的路上已经麻木,对白孝文只是顺理成章的接受和困顿生活的所迫的不得已。</p> <p class="ql-block">田小娥死了,与其说是被鹿三的梭镖戳中后背,被苍蝇、蛆虫吞噬而死。不如说被封建理教、麻木的村人鞭打、踩踏而死。她死后在她屋外飞舞的白蝴蝶、黄蝴蝶、黑蝴蝶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曾经的纯洁、向往浪漫的爱情、承载的凄苦……至死,她都对这个世界是有留恋的。</p> <p class="ql-block">她死后在鹿三身上的寄语,是她委屈地呐喊,村民们在她庄子前烧纸、焚香,是村民对她欺凌后内心的惶恐。白嘉轩,一个农耕经济的典型代表,正直、保守,对田小娥的所做所为是不齿的,用六角塔镇压田小娥,是封建社会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必然。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欣慰地看到了社会的进步,妇女的解放,小说在无声地告诉我们,一个女人该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是像白灵一样,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走出白鹿原;还是在男人的身上寄托自己的小女人情怀,卑微的挣扎,本文留给我们深深地思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