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接到河北省体育局“流金岁月——河北体育回忆录” 征稿函,我的思绪万千,河北跳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幕幕都浮现在我的眼前! </p><p class="ql-block"> 回忆河北跳水队的历史就不得不说我的恩师吴承煕教练,1958年为了迎接第一届全运会,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在组建各个项目的运动队,组建游泳跳水队由穆成宽穆老负责,他责成吴教练组建跳水队,这样我们十几个队员有幸选上,在吴教练的指引下我走上了跳水之路!</p><p class="ql-block"> 天津没有室内跳水场地,冬训伊始我们就到了北京体育馆的游泳馆进行训练。当时是女运动打通铺住在一个屋子,男运动员住在一个屋里。游泳队水球队住的条件比我们差的更多,二十多人住在一个又闷又潮的大屋子了。穆老从天津带来的回民师傅给我们做饭,我们要走到东四块玉的食堂吃饭。训练只有水上场地,但要首先保证国家游泳队的训练,我们是插空或早上或中午或晚上,反正是什么时间有空了我们就什么时间练习。还是和水球队一起练,记得水球门离我们入水点很近,又怕他们射门时打着我们。总是提心吊胆的!</p><p class="ql-block"> 吴教练的爱人穆秀珍是穆老的二女儿,在天津59中是体育老师,自己带着刚三岁的儿子,全力做好吴教练的后勤保障,吴教练以身作则舍小家为大家,天天和我们摸爬滚打在一起。吴教练的表率影响了我和我的队员们!这是后话!我们做了教练后都是这么做的!</p><p class="ql-block"> 1959年的第一届全运会因代表团的编制原因,我们队没有参加。但在1960年的全国一级健将级比赛中高沈未获得女子跳板冠军,我在全国少年跳水比赛获冠军,还获得全国跳水锦标赛女板第三名。1963年代表中国跳水队参加了在雅加达举办的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获女台冠军女板第三名。</p><p class="ql-block"> 吴教练的好朋友耿耿是工人报记者,总来看我们训练。他着手写了以我队为原型的女跳水队员的故事,里面很形象的形容了我们的训练场景:陆上训练没有垫子,只好跳板下面铺满稻草,我们跳下去全身沾满稻草像个刺猬,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后由刘国权导演改编成这个电影。由长影出品“女跳水队员”这部电影。它的主题歌:“风里锻炼雨里考验,我们是一群展翅高飞的海燕,在波浪里出没,在碧空中盘旋。练就了一身胆,练就了一身胆。样样本领过的硬,技术从严不从宽!千难万难千难万难挡不住!千难万难挡不住,下苦功在少年,下苦功在少年!”这首歌一直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跳水人奋发图强!勇攀高峰!</p><p class="ql-block"> 吴教练是河北跳水的奠基人、开拓者!我们永远怀念您!</p><p class="ql-block"> 1972年体育恢复,我从石家庄轴承仪器厂调回河北跳水队任教练。 和我一起调回来的还有游泳的安中茂、田径的何增生,后来冯晓东、高沈未夫妇也陆续调回游泳跳水队。河北省常年一直没有跳水设施,吴教练已调回天津体院。我和于登波教练带着队员到广东肇庆冬训,在那里只有一个露天跳水池及简陋的跳板和跳台,没有陆上辅助练习设备。这对我们来说就太不错了!有的练就好!大家没有一个叫苦,没有一个想家!就是一个练字。在那里我们队度过了几个月后,天气转热后来实在是太热,队员们休息不好!训练质量下降。决定转移的河南郑州。我先去打前站。郑州省体委马处长带我看了场地,他们新建了一个跳水池,有跳台没有棕垫,有跳板但没有跳板支架,我经过与队里联系研究还是决定在郑州训练。这样我和跳水池的师傅一起到工厂加工跳板支架,又在广东订购跳台上的棕垫。条件具备了,队员们来到郑州夏训,大家在这里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条件!我们还积极的参加为工农兵表演,由于我们队员少,连我都加入表演队伍,想想看我当时都29岁了,好几年不跳水了!而且1967年我的左肘桡骨头粉碎性骨折,做了桡骨头摘除手术。手臂无力,根本顶不住十米台的入水!为了跳水表演效果,我绑上手巾去跳!使表演获得成功!</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夏训期间队员们小病都坚持下水,我记得王敏一下水就起一身红疙瘩,浑身痒痒的不行!带她去医院看病挂号拿药只花了八分钱。吃了药还坚持下水练习!</p><p class="ql-block"> 正是经过这个一个冬训和夏训,功夫不负有心人,1973年在武汉的全国跳水锦标赛上王敏获得女子跳板、跳台两项冠军;王敏、魏敏、李薇薇获女子团体冠军。这是我初任教练后与于登波教练一起带队员取得的优异成绩。</p><p class="ql-block"> 想起1977年我带了第二批队员,那也是记忆犹新!他们分别从石家庄、保定、雄县、秦皇岛而来。都有些体操基础,但对跳水都是从头学起。他们都很懂事,刻苦训练,很快就掌握了一些动作。为了迎接1979年的第四届全运会,我带他们在北京训练。先说说我们的生活条件吧:我和国家体委联系最终同意给了我们一个家属院的一个单元房。这个单元是在六号楼,地震后是危房。吃饭在国家体委的职工食堂,真是没有什么油水,我记得男队员吃二两一个的棒子面的饼子能吃四个!队员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这些哪能顶得住运动量啊!好在有一个推着小车卖食品的老人帮助我们,当时鸡蛋白糖都要票才能买到,他经常卖给我们鸡蛋、白糖等,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p><p class="ql-block"> 再说说训练吧!因为首先要保证国家跳水队的训练,我们只能在他们不练的情况下安排训练。或是安排中午就开始训练,他们午睡时我们练习这样能保证训练时间。还有就是一般都是先陆上辅助训练后再到跳水馆进行水上训练。我们只好先水上训练再进行陆上训练。所以河北队发明了先水后陆的训练方法。 </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我带队再来北京训练,住在崇文门旅馆,每天都是坐8路公交车到体育馆下车,走的跳水馆进行训练,吃饭在附近的饭馆,现点菜很耽误时间,队员们有的就困的不想吃了!我还得逼着运动员想办法吃点。那时如果训练顺利还好,要是遇到思想问题还要做他们的工作!开导讲明厉害关系让他们继续投入训练。就这样经过打基础、学动作、提高技术参加比赛,终于初露头角,李艺花在第四届全运会后入选了国家跳水队后,后又参加了国际大赛,在第三、四、五届世界跳水杯上获三届女板冠军。李利杰在1984年第二届亚洲锦标赛获男板冠军。女队连续二年获女团第三名、连续三年获亚军。</p><p class="ql-block"> 1997年我提前退休,我的队员都已做了教练,王敏在天津跳水跳水队、李薇薇在北京跳水队、李艺花在加拿大国家跳水队、李利杰在陕西跳水队、王麟在安徽跳水队、梁顺利在山西跳水队、李芳在河北跳水队。他们培养出了世界冠军,李芳更是干的出色,培养了郭晶晶、王克楠等一批奥运冠军、世界冠军。</p><p class="ql-block"> 2017年国际游泳名人堂授予我跳水先锋奖,并到美国佛罗里达参加了授奖典礼。</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已78岁了,虽然退休多年,但我还时时不忘河北跳水,看见李芳教练作为河北跳水带头人和其它教练带领着队员们取得一个个优异成绩,我为他们高兴!我也曾编辑了一本河北跳水五十年的相册。还写了记河北游泳跳水馆的美篇,没想到有1.6万人看这个美篇!在美篇里还发布了有关中国跳水的回忆文章几十篇。我能为跳水做点实事而感到欣慰! </p><p class="ql-block">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张秀伟</p><p class="ql-block"> 2022.06.22</p> <p class="ql-block">天津跳水队在北京训练留影</p> <p class="ql-block">1960年高沈未为我省获得第一个跳水金牌</p> <p class="ql-block">1960年我和恩师吴教练在北京迎接俄罗斯跳水队来访。</p> <p class="ql-block">1963年第一届新云会在雅加达举行,我的比赛动作。</p> <p class="ql-block">站在领奖台上。</p> <p class="ql-block">张秀伟</p> <p class="ql-block">1985年河北有了第一座跳水馆,请吴教练到保定亲临现场,与他的弟子相聚</p> <p class="ql-block">参加第三届全运会跳水队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和李薇薇 、王敏。</p> <p class="ql-block">李艺花获第四届世界杯跳板冠军</p> <p class="ql-block">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与队员们相聚在水立方。右起李芳、李艺花、我、李利杰。</p> <p class="ql-block">在安徽新建的跳水馆与李芳及她的弟子郭晶晶。</p> <p class="ql-block">在美国国际名人堂领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