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坐落于固县乡一个呈“Y”字型的交叉点上,左手是一条和西河平行的公路向北伸展,通往一个乡镇;右手是一条和东河一样弯曲的公路向东北方向延伸,通向了另一个乡镇,即两条河两条路的交汇点正是我的家乡。村的背后是紧靠黄土高坡狭长的地块和怪石嶙峋长满了荆秧、马刺芥的陡山;村前面向平坦宽绰的良田百亩。背靠东北,面朝西南,依山傍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润,长年无灾,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地上有可灌溉的良田百亩,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小村庄。</p> <p class="ql-block">家乡有两条河流,一条在村的东南边简称东河、一条在村的正西边简称西河,据我记事起东河没有什么变化,紧挨公路由东北向西南顺流而下。西河原来是紧靠村边的公路,弯弯曲曲,平缓地从村边流向东河口和东河汇合成为一条河。</p> <p class="ql-block">由于西河离村较近、水流又平缓,因此是我们儿童天然的乐园,炎热夏天的中午,我们十几个孩子们像煮饺子一样在河里嬉戏玩耍,有时打水仗、有时捏住鼻子、屏住呼吸闷水,比赛谁闷水的时间长,有时学狗刨游泳,这样的玩耍每天持续两三个小时,直到困了累了才依依惜别各自回家。隆冬季节又是天然的滑冰场,我们相约来到冰面上,一会侧身滑冰、一会两人一组,一个人坐着石头,一个人在背后推,那个时候的我们根本不知道冷为何物。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将村边的公路和西河同时向西改造,和蒋庄、云首公路拉成了一条直线。把原来的河床和公路全垫成了规划整齐的土地,从此拆除了我们的天然水上乐园。</p> <p class="ql-block">在农田基本建设过程中,留下了一条约两米宽由泉水而形成的小溪,在土地的中间由北向南川流而过,常年潺潺,清澈见底,夏季清凉纯净,冬季温暖生烟,水面上浮一层薄薄的轻烟,或许这就是“烟波荡漾”吧。“春江水暖草先知”,在每年依然存有冰雪的早春时节,小溪里就早早长出了碧绿的水草,然后是成片的蝌蚪卵,成群的金鱼(约15厘米)逆水游来,人们通过它们的眼睛能够看到了鱼儿的笑脸,闻到了鱼儿丝丝的交谈约定,要不成群的鱼儿怎么会整齐列队。小溪里的螃蟹也是挺多的,每搬起一块石头,下面总会有三五个,或大或小的螃蟹,甚至有的只有指甲盖那么大,可爱至极。两米宽的溪水西侧有一片十余米宽的湿地,长满了芦苇等水草植物,隆冬季节能看到大白色的候鸟,春夏能看到嬉戏的鸳鸯,能听到蛙叫鸟鸣,真是“绿水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诗情画意跃然眼前。村里为了充分利用这股优质的水资源,在小溪的出口处建起了红鳟鱼养殖场,每年春孵夏养冬卖,鱼儿长的迅速肥壮,然而美好的事情总是昙花一现,这样的情景在陪伴我们二十多年后,二OO年的一次洪水冲垮了堤坝、冲毁了土地,也把小溪和鱼池进行了解肢。</p> <p class="ql-block">在随后的修复耕地过程中,为了“大一统”,枯竭了小溪、荒废了鱼池、填埋了湿地,从此,我们再也看不到四季长流、清澈明净的溪水;闻不到莺啼蛙鼓、鸟语花香的恬静;赏不到芦苇摇曳、候鸟栖息的悠闲;领略不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多重动植物的休戚与共,看到的是我村为了守住耕地红线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看到的是成片绿油油的庄稼和秋天黄灿灿的玉米堆,以及粮食丰收后人们灿烂的笑脸。</p><p class="ql-block">现在的东西两条“大河”常年潺潺,由北向南一路欢歌,责无旁贷地承担着百亩良田的灌溉责任,保障着粮食的年年丰产,但由于雨季洪水冲刷,河道是越来越低、河床越来越宽,乱石和灌木充盈着眼球,我相信随着国家“山水田林湖草沙”政策的逐步实施,我们村庄的绿水青山一定会更加美好,呈现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灿烂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