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旅程回望(十八)印度 自助游 · 中篇

晶晶儿

<p class="ql-block">2011年12月30号,我们包车从阿格拉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克久拉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 ~ ~ ~ ~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克久拉霍(英语:Khajuraho),被称为印度的“性都”,位于阿格拉的东南,属于印度中央邦查塔普尔县,由昌德拉王朝建于<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公元950年,落成于1050年,是</span>印度著名的古代宗教城市遗迹,尤以印度教庙宇著称。克久拉霍的寺庙群是中古时期印度教寺庙建筑与雕刻的代表,是印度教的艺术之城。<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历经千年岁月的摧毁,</span>原有的85座寺庙只有22座保留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克久拉霍是那个时代的王朝所流行的印度秘教(也称坦多罗教)的传播中心,该教主要宣扬与性有关的一些宗教思想,认为性爱是宇宙两极的合一,是与宇宙精神同一的极乐,是灵魂解脱的捷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克久拉霍现存的22座古庙可分为东群、西群和南群三部分。我们分两次参观。<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宇宙上的</span>雕饰繁多,内容融合了神话题材、世俗题材、性爱题材,有男女诸神、蛇神、树神、天女、贵妇、舞女、爱侣、怪兽群像等,还有一些描述军队的雕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以性爱为图腾的神庙建筑群,频频遭到别类宗教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遗弃(</span>没有被破坏),直至19世纪才再次重现于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 ~ ~ ~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途中经过占西奥查古堡,司机介绍说,由于交通不太便利,所以这里旅客比较少,我们既然经过,便去看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奥查古堡建于十六世纪,是本德拉·拉其普特王国的首府。我们在里面走走看看约一个多小时,古堡遗址保存较好,还有大炮,墙上有枪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些宫殿内部装饰的壁画,色彩斑斓,伊斯兰风格,内容主要是描述当时宫廷内外生活场景,代表着印度绘画史上本德拉派最高艺术成就。由于使用天然颜料,历经数四百余年而不褪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两张图片截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遇见两位当地人,他们见我们过去,便友好地把这个取景地让给我们。我们和他们愉快合影。</p> <p class="ql-block">古堡围墙上有不少猴子,我们看见三只猴子(应该是一家人吧)依偎在一起睡觉,难得一见这么安静的猴子。我们静观了一会,不忍惊扰这温馨的一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过了一会儿,猴妈妈醒了,四处张望,见到我们也若无其事样。猴爸爸和小猴子仍然在睡梦里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过了一会,猴爸爸醒了,小猴子也醒了,开始找奶吃了。</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里的两只猴子,留给我们一件有趣往事的回忆。同行的L老师逗猴母猴子/女俩玩,学着猴子叫。我真以为猴爸爸在叫唤它们,说猴爸爸在找它们呢!我先生指着<span style="font-size: 18px;">L老师调侃道:是这位“爸爸”在叫。马大哈的我,赶紧问那猴爸爸在哪……</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旅行,让你展现不同于寻常的那个你,比如童心萌发;比如忘乎所以。</span></p> <p class="ql-block">这一幅情景,深印在我脑海中。两只小狗狗,一只蹲着,另一只跪着,专心致志地吸吮着妈妈的奶,狗妈妈则安详地纹丝不动地站着,眼中满是舐犊之情。</p> <p class="ql-block">克久拉霍现存的22座性庙分为东群、西群和南群三部分,我们分了两次参观。</p><p class="ql-block">我无意区分清楚东、西、南群,随意选择了部分性庙及极少部分的雕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的寺庙尽显千年沧桑;有的已经修复,修旧如旧;<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的则在修复之中。寺庙上的浮雕,有的完整如初,有的已有缺损。无论它们以怎样的面目呈现在我们眼前,这些千年古迹,其建筑的雄伟壮观,其雕刻的精美绝伦,无一不令人叹为观止。</span></p> <p class="ql-block">一些寺庙的形状,和柬埔寨小吴哥窟的五个塔相似。</p> <p class="ql-block">寺庙的基座下面可以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12月31日,我们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克久拉霍度过2011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参加了在另一个宾馆举办的迎新年派对,据说这个宾馆住宿需1万多RS/晚(约1000元人民币),但新年派对活动并不见高端,自助餐也一般。不过,印度年轻人跳舞很疯狂,倒也增添了派对气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2年1月1日,我们从克久拉霍乘夜火车,第二天上午到达瓦拉纳西,住宿在离恒河很近的</span>宾馆<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 ~ ~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瓦拉纳西(英语:Varanasi),又称贝拿勒斯,位于印度北方邦东南部,坐落在恒河中游新月形曲流段左岸,有各式庙宇约2000座。它是印度教圣地、著名历史古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被誉称为“印度之光”的瓦拉纳西,相传在5000年前即是古代迦尸国首都。早在公元前4至6世纪,已成为印度的学术中心。公元前5世纪,佛祖释迦牟尼曾经来到这里,在位于市西北10公里处鹿野苑(佛教史上最著名的圣地)首次布道、传教。公元7世纪,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曾到这里朝圣,他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要到的极乐西天指的就是瓦拉纳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 ~ ~ ~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蒙蒙亮,我们便怀着新奇、渴望的心情出发去恒河畔。刚出宾馆门,就见一头灰白色的牛静静地卧躺在门口,印度的神牛,我们只能悄悄地绕道而行。</p><p class="ql-block">一路上,到处是牛粪,不时有一条或两三条成行的牛,在街上慢悠悠地走着,悠哉悠哉。</p><p class="ql-block">晨曦中的恒河河畔。</p> <p class="ql-block">已经有小船漂移在恒河上。我们也乘坐了一个小时的船程。船旁许多河鸥纷飞,啼声不绝于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见的恒河水,没有我想象中那么脏,可能我们目及之处没有传说中的尸体等脏物。</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船近距离到达“玛尼卡尼卡”河坛,这是一个比较有名的河坛<span style="font-size: 18px;">,热闹非凡。</span></p> <p class="ql-block">瓦拉纳西人的生活与恒河边的Ghat(迦特,石阶)密不可分,他们在这里洗浴、祈祷。</p><p class="ql-block">全城有80多个Ghat,而且每个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功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晨曦中,教徒们已经在洗浴、祈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印度教徒相信在瓦拉纳西恒河洗浴,圣水能洗脱一生犯下的罪孽与病痛,灵魂因此纯洁而升天。</p> <p class="ql-block">历代王朝先后修筑了大小64个台阶码头,供人们作沐浴礼拜之用。</p> <p class="ql-block">怀着无比虔诚的信念,从四面八方<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远万里赶来的印度教教徒们。</span></p> <p class="ql-block">外国旅客在探索恒河的神秘。</p> <p class="ql-block">不仅是教徒在恒河洗浴、祈祷,他们的神牛也要在恒河里洗浴。</p> <p class="ql-block">一头刚在恒河里洗浴过的牛,挺雄威,也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有一个洗衣物的地方,让人不得其解的是,在恒河里洗好的衣物,布料,无论是挂在绳索上,还是铺在地上,都一尘不染,洁白如新。</p> <p class="ql-block">下了船,我们去一些乘船没经过的地方看看。在一个隆重的焚尸场,看到几位死者的葬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死者被安放在木板上,由亲属抬着走向恒河边。抬者嘴里一边念诵着,一边用恒河的圣水洒在死者身上,再将死者浸于河中,然后就去火葬。有的死者全身被白布包裹,看见一个老太太的头是露在外面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火葬用的火柴都是很粗的树干,火势凶猛,烟雾弥漫。死者的亲属安安静静,没有人哭哭啼啼。他们时不时地将一些白色粉末或白色乳液撒入烈火中,也许是助燃或别的含义,不得而知。<span style="font-size: 18px;">火化后的骨灰撒入河里,让灵魂修成正果,从此超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印度教教徒不管离这儿有多远,他们最大的遗愿,便是死后遗体运来此处火化。</span>有些自知所剩时日不多的人,便来这里等待死亡。信仰的力量,无坚不摧。</p> <p class="ql-block">1月3日,我们在瓦拉纳西乘坐火车赴孟买,从下午15:50开车,至1月5日的凌晨1:30到达目的地,32个小时的路程加上误点2个小时,整个行程共34个小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 ~ ~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孟买(英文:Mumbai), 位于印度西部的滨海城市,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重要交通枢纽,素有印度“西部门户”之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孟买大区是印度整个国家人口第二密集的地区,2016年的人口统计显示,该地区人口大约2130万(仅次于人口2500万的印度首都新德里)。孟买也是印度最富裕的城市,这里的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冠绝印度所有城市,重要的贸易中心和港口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 ~ ~ ~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孟买印度门,是孟买最著名的地标,其建于1911年,孟买印度门正对孟买湾,是印度的门面和标志性建筑,高26米,采用了印度—撒拉逊式的建筑风格,外形酷似法国的凯旋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造这个庞大的建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纪念乔治五世和玛丽女王在1911年访问孟买。现为孟买的门面,用于接待重要的宾客,为印度重要旅游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又见鸽子。</p> <p class="ql-block">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终点站,旧名“维多利亚终点站”,建于1878年,历时十年以上落成。作为印度中央铁路公司总部,是印度繁忙的火车站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终点站,</span>根据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模式的哥特式设计建造,并且融合了印度的建筑传统和风格,形成了孟买独一无二的新风格,是两种文化交汇的杰出典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终点站</span>2004年7月2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终点站内部,壮观与精美融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孟买是印度城市中的一位公主,其海滨大道则是公主的项链。<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海滨大道</span>新月般的造型静静地落在城市的海滩边缘,每当华灯初上,月牙形的海岸上灯火璀璨,美不胜收,把孟买点缀得妩媚动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滨海大道建于1920年,长约6公里。沿阿拉伯海有一条宽约2米水泥筑成的堤岸,高出地面约50公分,人们可在上面行走,也可席地而坐。堤岸靠海一侧,堆满了用水泥和石头混合制成的立体丁字型的大石块。堤岸的另一边是绿树成行的宽宽的人行道;宽阔的马路对面是错落有致高达二、三十层的楼群,商店、餐厅等鳞次栉比。</p> <p class="ql-block">海滨大道上依偎着一对对情侣,仿佛空气中也弥漫了爱情的甜蜜。此情此景,让我想起我们上海曾经的那堵“外滩情人墙”,同样的甜蜜。</p> <p class="ql-block">海滩,总让人愉悦。</p> <p class="ql-block">一伙年轻人在庆祝朋友的生日,喜庆的场面吸引了我们。我们驻足,含笑观看。不料,好客的寿星硬塞给我一块蛋糕,弄得我进退两难,最后出于礼貌,还是笑纳了,并致以生日祝福: " Happy Birthdy to You ! ",他快乐地连声说 " Thank You ! Thank You ! " 紧接着寿星又把蛋糕给坐在附近的两位西方人吃。我想,他的生日过得一定很快乐!当年的小伙子,如今应该成家立业了吧。祝福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曾想,没在印度吃手抓饭,倒吃了别人的手抓蛋糕。</p> <p class="ql-block">“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p><p class="ql-block">——朱自清</p> <p class="ql-block">夕阳近海,浮光跃金。</p> <p class="ql-block">阿拉伯海上落日圆。</p> <p class="ql-block">1月8日,我们去科钦游览。叫了一部“Tu Tu”车,兜了10多个景点。<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科钦小城很值得游览,穿梭在蜿蜒曲折的小巷,停停看看,很有味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科钦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殖民历史,这赋予它一种独特韵味。它古朴、恬静、清新、闲适,洋溢着浓郁的异城风情。随处可见葡式、英式、西班牙式的古老建筑和欧式教堂,其中以葡式风格建筑居多(科钦曾是葡萄牙殖民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于1568年的犹太人教堂,</span>地面上铺着1000多块中国青花瓷砖,浓浓的中国味令我们感到亲切。<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流如织的</span>犹太人大街,小商店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 ~ ~ ~ ~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科钦</span>(英语:Cochin),位于印度的西南岸,喀拉拉邦的埃尔讷古勒姆区,是面对阿拉伯海的优良海港,被誉为"阿拉伯海之皇后",也是印度喀拉拉邦最大的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 ~ ~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景点称“中国渔网”。这是一种设置在海边的独特捕鱼工具,设计精巧,由多根十多米长的木杆撑起,散开的渔网呈辐射状,木杆控制渔网沉入海底,适时捞起鱼虾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00多年前我们祖先曾在此生息,在阿拉伯海撒下了智慧的种子。如今,印度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渔家在网边盖有小屋,劳动生活都围绕着这张网,“中国渔网”是当地渔民世世代代的谋生工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据介绍,“中国渔网”通过贸易传入当地,是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标志。</span></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树。</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海滩。</p> <p class="ql-block">科钦堡。</p> <p class="ql-block">1月9日,我们参加喀拉拉邦泻湖回水游。</p><p class="ql-block">小船游弋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泻湖上,椰树摇曳生姿,映照于如镜湖面上,</span>一派热带风光</p> <p class="ql-block">红顶白墙的漂亮房子,与碧蓝的湖水,交相辉映,煞是好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爬树採椰子。</p> <p class="ql-block">走走独木桥。</p> <p class="ql-block">用椰壳纤维纺纱,然后制作成绳子。物尽其用,劳动者的智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田地里劳作的场面,犹如一幅画。</p> <p class="ql-block">游览过的印度众多景点,毋庸置疑,瓦拉纳西是最为撼动人心之地。看着这些如此虔诚、执着的教徒,不禁在想:这种放弃物质欲望而不懈追求精神生活的境界,确实让人的灵魂撼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此一并感谢所有垂注我拙作的新老朋友们,恕我不一一致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此感谢Z先生为我们夫妇俩留下珍贵的合影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感谢我先生的照片,为我的美篇增光添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