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和英模比肩战斗

永远的篮球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花朝月夜,素时锦年,转眼已从警20余载,从警之初的万丈雄心却从未消泯,即使时光渐去依然执着。市局举办“追英模之光,聚奋进力量”活动,更是让我心潮澎湃,以学英模为己任,让我忆起当年,与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张亿比肩战斗的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 2005年底,彼时的张亿30出头,剑眉星眸,英武帅气。我们一起参加了中国第三期赴海地维和防暴队。海地这个地处中美洲加勒比海的岛国,战乱频仍,每天枪声不断,每天都有暴力流血。中国防暴队有9个战斗小队,我和张亿是二分队的正副小队长,小队共10名队员。在危机四伏的海地任务区,每次勤务都是对我们意志、技能和战斗力的考验。张亿是军人出身,应对紧急警情从容镇静,他的临危不惧,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英模潜质,那时初露端倪。</p><p class="ql-block"> 设卡查车是非常危险的勤务,时时刻刻要防止冷枪的袭击,每次查车,张亿都是主动站在最为危险的位置。自卫哨站岗,要穿厚重的防弹衣、戴头盔,一个轮班下来,衣服会被汗水浸透、发馊,有同事身体不舒服,张亿总是主动顶替,无怨无悔。在海地国家一号公路巡逻,要路过叛乱分子盘踞的太阳城,联合国经常有人员在这里遇袭身亡,我们巡逻组有两辆装甲车,张亿总是带队员坐镇前车指挥,有危险向后车通报。</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15日,海地国家监狱发生暴动,中国防暴队紧急赶赴现场,犯人们冲出牢门,聚集在房顶,手拿石块、铁器等物与我们对峙。防暴队领导要求每个小队领一支防暴枪,作为突击队员冲在一线,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张亿一把抢过我手中的防暴枪,淡定地说:“我还没结婚,我来吧!”未等我反应过来,他就冲了上去,冒着犯人投掷的雨点般的石块和铁锁,向犯人聚集的房顶发射催泪弹,终于迫使囚犯们同意谈判,干净漂亮地完成了任务。海地维和任务结束,张亿获得个人一等功,这是英模张亿的第一次荣誉,英模在血与火中得以淬炼。</p><p class="ql-block"> 2007年至2014年,中区分局将反扒的重任交给张亿,让他担任反扒队队长,带领打击各类街面违法犯罪。反扒是一项很辛苦、很危险的工作,需要很高的专业技术,要想干出成绩很不容易。在反扒的 “猫鼠”游戏中,比拼的是耐心、毅力、脑力和体力。凭着扎实的干劲、忘我的工作,张亿练就了一眼识别小偷的过硬本领,被称为“鹰眼神探”。</p><p class="ql-block"> 2011年,我们公交支队成立反扒队,在反扒战线上我是新手,支队派我带队跟着张亿实习。记得张亿当时对我说:“这项工作可能比维和还累,你要有心理准备”。果不其然,反扒队员几乎是全年无休,每天早出晚归,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公交线路,风吹、日晒、雨淋,渴了、饿了,就在街头囫囵打点下肚子。</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张亿开车带我路过新世纪广场一处公交站牌,他突然将车停在路边,带我上了一辆公交车,在车上将一名扒手当场抓获。我问他怎么发现的,他微微一笑:“这人在站牌等车,与众不同,又没下雨,拿着雨伞干什么?”还有一次,在仙营绿地北边的菜市场,菜市场入口处有一些健身器械,张亿一眼从健身的人里面,识别出两个扒手,两人到菜市场作案时被当场抓获,但另一人挣脱逃窜,张亿开车带我到西郊的另一处菜市场,将其截获。我愕然他惊人的判断力,张亿告诉我,这是他多年在反扒一线摸爬滚打,养成的直觉和经验,我暗自赞叹“鹰眼神探”名不虚传。</p><p class="ql-block"> 张亿带领的反扒队,让济宁市区的扒手闻风丧胆。他曾创造过一天破获4起案件的记录,也曾创造过一年抓获283名嫌疑人的记录。有一个长期盘踞在太东大市场20多人的扒窃团伙,他们疯狂作案,最高时一天10多起群众报案,张亿带队蹲守50多天,秘密跟踪、调查取证,基本摸清这个团伙的人员构成、活动规律、作案手段和销赃渠道,等待最佳抓捕时机,在他们的巢穴守株待兔,来一个抓一个,将22名嫌疑人一网打尽,全部依法处理。打击过后,太东大市场从此恢复了宁静,实现了零发案。</p><p class="ql-block"> 春事三分已二分,桃花水上觅红云。时光荏苒,我和英模张亿并肩作战已过去十余年,英模的事迹清晰如昨。“追英模之光,聚奋进力量”,我愿循着英模的足迹,砥砺前行,不负从警初衷,用热血和汗水涂抹从警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