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包公园,简称包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72号,始建于北宋嘉祐七年(1063年),是为纪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而修建的园林。</p> <p class="ql-block">包公园占地34.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5公顷,总体布局为开放式,主要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组成。</p> <p class="ql-block">全园以“历史包公-文物包公-文化包公”来组织游线,以最权威最详实的历史资料陈列、文物展示和戏剧表演向世人展现这位生于斯、长于斯、坐镇开封府的宋代重臣包拯的清正廉洁、执法严明、铁面无私、不畏权贵的人格魅力。全园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展示了包公 “忠、孝、清、廉”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包公去世,次年,其女婿文效将其灵柩运回合肥,归葬包孝肃墓园。</p> <p class="ql-block">包拯家训碑</p> <p class="ql-block">包孝肃公墓园是包拯及其夫人、子孙遗骨所葬之地,占地三公顷,国内一座比较完整的古代名臣墓园。墓园大小结构皆按宋代二品官葬制而建。整个墓园苍松翠柏、肃穆幽静。包公墓定位于“文物包公”,主墓为“覆斗型”方墓,在其正下方的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金丝楠木棺,棺木内敛包拯遗骨。</p> <p class="ql-block">包公祠位于包河香花墩,其初为城南梵刹,是包公幼年读书的地方。祠内由正殿、东西两厢房、廉泉井、流芳亭、回澜轩、包公故事蜡像馆及大片的碧水和园林组成。正殿端坐八尺高的包公塑像,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侍立两旁,并置有龙头、虎头、狗头三铡;祠东六角亭内有一“廉泉”古井,井沿上也布满一条条深深的凹痕,那是井绳长期磨擦留下的;祠西的“流芳亭”为包公幼年读书、玩耍处;“回澜轩”则以“瓯塑”的艺术形式,再现了包公真实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1999年,为纪念包公诞辰1000周年,合肥市政府修建清风阁,阁高42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明五层,暗四层,为仿宋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清风阁东连包公墓,西邻包公祠,占地2.2公顷,其中主体建筑是一高42米,明五暗四共九层仿宋风格的塔式阁楼,从阁顶可俯瞰合肥城市风光及整个包公园的秀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包公园,198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0年被中央纪委命名为首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浮庄坐落在包河东大岛上。因其远观如一片柳叶浮于水面之上,又因岛上建筑类似古代村庄,故名浮庄。</p> <p class="ql-block">正门门楼粉墙青瓦,中间镶一匾额,上有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手书“浮庄”二字。迎门是一座铜像,系包拯第28代嫡孙、世界船王包玉刚的父亲包兆龙立像。岛内建筑博采苏、扬、徽派园林艺术的精华,依水就势而成,体现了江南园林与徽派建筑的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脚印塘原指包河中小岛上的一个池塘,现在这岛也被称做脚印塘。它与包河呈丁字形,拦腰横卧在包河当中。脚印塘长近20米,宽近8米,颇似巨人留下的一个深深脚印。传说,包拯幼年在香花墩读书时,常到此地游玩。那时岛北并没有“玉带桥”,有天,包拯在这里玩得很高兴想到对岸去看看,于是,他猛地向前一跳。因为包拯原为天上文曲星下凡投的胎,所以这一跳便在小岛上留下了一个又深又大的右脚脚印,天长日久形成了一个小塘。所以人们称它为“脚印塘”。</p> <p class="ql-block">九狮广场位于包公园东北角。马鞍山路与环城南路之间,长江中路南侧,是合肥市景的标志。九只狮子昂首挺立,寓意着欣欣向荣的合肥正敞开胸怀迎接五湖四海的宾朋好友,又象征着合肥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有勇气、信心吸纳天地之精华。</p> <p class="ql-block">李鸿章故居又名李氏家族旧宅、李府、李鸿章府,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步行街中段208号,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家宅,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p> <p class="ql-block">李鸿章故居是合肥市的“十大景点”之一和市民心中的首选景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清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开始,李鸿章及其兄弟在合肥广置房产。深宅大院可以覆盖淮河路中段的半条街,时称“李府半条街”。</p> <p class="ql-block">中厅又叫福寿堂,堂高9米,是现存江淮地区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厅堂。每扇格门上都雕有造型精美的图案,房梁全是斗榫,不用一枚铁钉。大梁两头都雕成象头形状,寓意吉祥(象)。正上方的横梁上雕有“佘太君祝寿图”。东西两厢是李氏后人的书房。中厅上方的长几上,摆有古钟、花瓶、镜子,寓意住宅“终生平静”。中厅的正中,四根木柱正好构成一个开间,木柱的左右各为一个开间,加上东西两面厢房,形成了明三暗五的格局,颇具江淮地区富家豪宅的建筑特色。东厢房是书房,房中的博古架为“过桥式”,相映成趣的左右两部分可以重叠吻合。这一构思,源于古代阴阳互补理论。左边摆放的楠木书架,正好可以装下一部《二十四史》。</p> <p class="ql-block">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世人多称“李中堂”,又称“李二先生”“李傅相”“李文忠”。</p><p class="ql-block">李鸿章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早年随业师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与捻军起义,并受命组建淮军,因战功擢升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累加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肃毅伯。期间着手办理洋务,创办了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失败后,作为特使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被启用为两广总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参与“东南互保”,并北上谈判,次年与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不久即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九岁。死后获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其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p><p class="ql-block">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慈禧太后视为“辅佐中兴,削平大难”及“匡济艰难,辑和中外”之人。同时西方有视之为“当世三杰”者。但因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之个人贪腐、决策失误等问题,也招致诸多批评。</p> <p class="ql-block">李鸿章朝服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登上二楼(室内不开放),只能透过窗户看屋里。</p> <p class="ql-block">小姐楼与前院中间有道墙,墙中间的门,便是过去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了。墙门把小姐楼与外界严密隔开,男子严禁进入二门半步。小姐楼又叫“走马楼”,是李府女眷住的地方。小姐楼后一进的楼上摆放着古老的绣床、雕花的梳妆台、大理石面的圆凳,床、台、凳都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红木家具。屋内一个漂亮的粉彩瓷礅,放在红木梳妆台前。</p> <p class="ql-block">围绕走廊转一圈留下不同角度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过厅正中是一座屏风,上方高悬一块匾额,上书“钧衡笃祜”四个丰筋多力的金色大字,意为李鸿章官显福厚。这四个字是李鸿章七十大寿时光绪皇帝御笔所赐,用以褒奖他对大清帝国所做的功绩。过厅是来客稍候小歇的过渡厅,用作李鸿章生平的展厅。厅内展示着与李鸿章有关的图片、资料和实物。</p> <p class="ql-block">李府是江淮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晚清名人故居。故居前厅布置了“李鸿章生平展”,该展览用大量的珍贵图片与实物展示了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即“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中厅和小姐楼则采用复原陈列的形式展现了家接待客人和家眷们的日常起居生活情况,充分表现了江淮地区的建筑风格。东面的“淮系集团与中国近代化的展览”,则是在丰富李鸿章生平展的基础上开放的,充分揭示了这个晚清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实力的集团——淮系集团在李鸿章的领导下,对近代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国防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1999年9月,李鸿章故居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李鸿章家族故居临街的部分分别被改建成淮河百货公司和其他商店。后面的房屋先是被皖北人民银行和安徽省人民银行使用,后划归合肥市工商银行,被当作了宿舍。</p> <p class="ql-block">我认识的人中至少有三位李鸿章的第四、五代的后人,这三人都是从医的学者。</p> <p class="ql-block">安徽合肥嶶园</p> <p class="ql-block">徽园,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发起,合肥市人民政府精心策划,全省十七个市通力合作,集六千多万江淮儿女智慧之大成,奠基于一九九九年五月,开园于二零零一年九月,承接两个世纪,始有徽园.</p> <p class="ql-block">徽园大门的五根花冠状圆柱,象征着建国五十周年,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取得丰硕成果,那五个大理石球,便是硕果累累之意。与大门相连的桥称之世纪桥,造型像电话的听筒,似乎让人们倾听着中国历史的声音,同时也预示着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通信极为发达,以世纪桥为分界点,东面的水域称为淮河,西面的水域便是长江。世纪桥通往的广场便是世纪广场,广场为椭圆形,面积一万平方米,每逢节假日,这里都有大型的文艺演出。</p> <p class="ql-block">徽园,采安徽民俗之灵气积安徽人文之精华,塑安徽风物之神形.黄山之奇,九华之韵,天柱之秀,琅琊之意,万象皆备于一园.天之道,地之灵,人之杰,民之魂跃然其间,行则观其深,停则赏其神,徘徊究其,归则品其味.徽文化博大精深,儒道释三家并存,老庄智思陶冶情性,建安文学惠泽子孙,桐城派几百年风骚独领,徽派古建筑世界闻名.</p> <p class="ql-block">各地在相应的区位上均建有代表地方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既相对独立成园,又与相邻园和整个园区相得益彰。既有“黄山秀色、巢湖帆影、祗园风韵、九华佛光、李白吟月”等优美的人造景观,又有展示安徽社会经济发展巨大成就的各类现代化展馆。徽园是了解安徽的窗口,也是理想的观光、娱乐、休闲场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