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的六十一个日日夜夜

赵庆放

<p class="ql-block">2022年农历壬寅年,是我来到人世间的第七个本命年。新年伊始孩子们送了我虎年手环,寓意着希望我平平安安健康长寿!想想自己没有什么远大抱负,虽经历了诸多风风雨雨,但仍能为社会忙忙碌碌大半辈子,尽了自己的一份力!现在是该停下来安安稳稳度过余生。</p><p class="ql-block">谁料想风云突变,三月中旬这个肆虐全球的奥密克戎病毒,闯入一向以精准防控为豪的魔都,打乱了我们原本正常的生活秩序。从精准奶茶店到鸳鸯火锅,直至全市的二个多月的停摆,对在此期间“摸着石头过河” 出台的一系列防疫措施,网上各种言论褒贬不一,我这个人不闻政治不懂医学,只觉得此病毒对我市造成的经济损失在短时期内是弥补不了的。静默期间我无力成为志愿者,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给社会添乱,做个服从命令听指挥的老太太。自4月1日浦西进入静默状态,过了整整61天足不出户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这段经历,算是上天对我晚年生活的一种磨砺,让我终生难忘!趁自己的记忆力没有完全消失时,我将静默期间的一些琐碎片段记录一下。</p><p class="ql-block">重新找到了新组织—楼群</p><p class="ql-block">自我离开工作单位后一直是围着家庭转,有种脱离社会的感觉。这次静默期间,我们楼里几十户人家不分男女老少,无论职位高低,组成了一个新的大家庭---楼群。参加了这个新团体,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置顶的楼消息,关心今天核酸吗、抗原吗、有阳吗、发菜吗、团购吗……楼组长成了我心目中远高于当年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领导,因为他关心着我们楼里所有住户的吃喝拉撒大小琐事。接龙是我们这些老老少少每天必玩的游戏:核酸结束每户接龙XX室X人已核酸,全部到家;抗原结果拍照上传接龙XX室X人抗原结果一道杠(我们一栋楼至今没有一位入选中队长);团蔬菜接龙;代配药接龙;已领取礼包接龙;楼里有位理发师发起理发接龙……楼群把我们整栋楼原本大家相见不相识的几十户人家,组织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有困难只要楼群里吼一声,马上会有人响应并出主意。并且在封控期间,由于大家的齐心协力做好防疫措施,几个月来没有出现一位阳性病人。</p><p class="ql-block">转岗成了物资采购员的经历</p><p class="ql-block">都说民以食为天,所以食不能出问题。当三月底浦东封时,浦西曾出现排队抢购屯菜现象,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我们家的采购员每次买菜都是大包小包,把冰箱塞得满满的。我想不就是五天嘛不着急,3月31日这天还笃定的拿着手机在小区商店门口,拍居民排队购物的视频。(只是因儿子居住街道3月28日开始封,替他们曾买了一些送到他小区门口,由门卫代送进去,儿子还说太多了)</p><p class="ql-block">4月1日开始了足不出户的第一天。4月2日街道还第一次给每户发了物资,有香菇、木耳、大米、腊肉,估计五天足够了,所以我们照样大碗喝汤大块吃肉,直到眼看冰箱逐渐清零,忽听传言五天不够要继续封,家中采购员着急了,出不了门买不了菜,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地感觉。其实平时喜欢网购的我,一直在关注群里邻居的团购,这时该轮到我出手了。第一次尝试团购是在采购员价格监督下,参团了最便宜的76元一份的蔬菜,这不是在菜市场买菜,付款后直接拿菜走人,团就是要等凑满人数,并且在经过消杀后由志愿者送上门的。第一次因志愿者白天在核酸队伍任职,等小区全部居民核酸结束后再送货,所以这天双眼一直盯着手机,等到晚上十一点半终于拿到菜了。习惯早睡早起的我,第二天早早就睡了,大概是十点多快要入睡时门铃响起,我睡眼惺忪开门一看,是个小青年志愿者递上一包菜说:阿姨你的菜!我兴奋的睡意全无连声谢谢!两人分工他理菜我拍视频,还没完工“惊喜”又来了,只听门口人声嘈杂,开门一看,邻居都提着菜上楼,我当时有点疑惑,怎么刚刚发好又发啦?楼组长叫:101阿姨来拿物资!因为感觉幸福来得太快!所以一点疑惑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回家又继续各自的工作,我在视频中还加了句连续发了两次菜,吃到解封没问题啦,把视频发给我的所有亲人,让大家放心!</p><p class="ql-block">有时幸福会来得快去得也快,因为连续几天看手机等菜、拿菜、发视频,人觉得有些累,不再像往常一样清早起来看楼消息,等中午才想起到群里看看有啥消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隔壁102的邻居自己买的菜没收到,而商家确定已经送出了,群里的邻居都在替她着急,有人说如果拿错了怎么还不退回呀,102发了个流着双泪的表情。此时我忽然想起自己昨晚的疑惑,是不是第一次的菜是我错拿了?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我赶快把昨晚发的二次菜和与孩子们的聊天记录截屏(感谢有微信)发到群里,说明了情况,并且加了几个自己原有的苹果生梨,以表歉意!事情就在双方谢谢声中解决了。&nbsp;</p><p class="ql-block">二个月来我们共收到街道发的九次物资,其中一次是专发给60岁以上不与子女住一起的。我多次参团(此时采购员已经放弃了监督权,不问价格了)网购了蔬菜、鸡蛋、牛奶、五花肉、面粉、炸鸡套餐、水果、还有端午的粽子……吃菜进入以几片菜叶为单位的计划经济。不过也得到了意外收获!自小看见胡萝卜头大的我,这两个月吃的胡萝卜超过七十年的总量。也许是胡萝卜素的作用,我这个加入糖尿病队伍十几年的老糖人,在打针吃药都无效,并且今年一月医院化验空腹血糖11.8,竟然空腹血糖降至6.0,奇迹呀!看来经常提醒糖尿病人要“迈开腿,管住嘴”其中管住嘴最重要,因为这两个月我根本足不出户没迈腿。</p><p class="ql-block">在断网期间遇到了好邻居&nbsp;</p><p class="ql-block">据说是因为移动、联通、电信的基站离我所居住的小区太远,所以平时在屋里不管是4G5G完全收不到信号,要用网络必须到门外。所以一直是电话靠座机,网络靠wifi。5月10日清晨,我照例打开手机看消息,谁知网络不停的转圈,顿时傻眼了wifi断了!赶快电话10000联系上了修理师傅,无奈师傅被封在家上不了门,我只能气喘吁吁的屋里屋外跑来跑去,通过微信拍照发过去,他几次遥控指挥都解决不了问题,哎!只有等解封了!因为平日得到许多亲朋好友的关爱,我每天也会挑选择不同的方式向大家问候,同时也是报个平安!这天我趁到门外做核酸之机,发了个朋友圈告知大家,我也想借机让眼睛和颈椎好好休息休息。话是这么说,没网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不见得违反足不出户,每天在门口晃悠。转机发生在5月18日,这天小区统一由美团买菜发货,因为每户购买的物品不同,送货时间也不同,所以楼群里排了个时间表,让每户按排人到楼下收货。我想自己平时也出不了力,反正家里没网,拿个小凳子坐在门口,难得为大家做次志愿者,同时也顺便看看微信。按排序1301的一个小青年第一个下来,我说:你回去吧,你们都要居家办公的,我因为家里wifi断了,正好在门口看看网。小青年一声不响就上楼去了,没过多时他拿了个路由器下来给我,说是家中有多余的,我再三推辞没用就收下了。之后马上联系修理师傅,经过反复遥控指导,网终于连上了,原来确实是路由器惹的祸。接下来我兴奋的上网看来看去,把原本的承诺值班收货忘之九霄云外,羞愧呀直到邻居按门铃让我拿菜才想起了自己的任务。晚上在群里发了个感谢信,邻居们都夸1301是个中国好邻居!(至今我还不知道他姓啥名甚),或许等摘了口罩我也不一定会认出他,但他的热心我会一直记得的。</p><p class="ql-block">谭师傅艰难的住院记&nbsp;</p><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总觉得老百姓最关心的是”衣食住行”,而对我这个平日不修边幅穿的邋邋遢遢的人来说,衣似乎并不重要,特别是这次上海的疫情蔓延,让我感觉应该把“衣”改为“医”。因为这段时间困扰我们的最大问题就是就医难!我们夫妻两人都已步入古稀之年,并且也都是疾病缠身的基础病患者。我的先生谭师傅(同事们都是这么称呼他),因为他动手能力强,一直以来承包了家中所有的采购、厨师、修理权,而我成了坐享其成的弱智。岁月流逝步入古稀队伍的谭师傅身体也每况愈下,今年初因胸闷气急,在华山医院检查血管堵塞99%,医生在堵塞处装了个球囊,同时心外科会诊也检查出不少问题,建议他住院检查,他是个不到万不得已不去医院的,所以考虑下来在家休息休息再看吧,就这样一拖几个月过去了。五月中旬又感到不舒服,原先是三高忽转三低了,血压80/50,空腹血糖3左右,路也走不动了。因平时一直就医附近的二甲医院成了方舱医院停诊了,我不忍看着他痛苦的样子,第二天一早打120急救电话,120确实是很快就到了,我想按照他的病情肯定要住院的,住在医院有医生陪护总比在家放心,做好了住院的准备带上一大包住院用品,在医护人员搀扶下上了车。</p><p class="ql-block">我是准备陪他一起去的,因他本来就走不动路,背个大包跑来跑去办手续更成问题,而被他拒绝了,怕我出去了回不了家。下午终于接到了他有气无力的电话,被告知除了抢救病人外病房不接受病人,让他每天到医院打点滴。什么交通工具回家呢?说是有接送看病专用公交,但是要隔日预约的。他听其他病人说,公交车已经通车了,就在医院门口等等看吧!天无绝人之路,正好这天是大众出租第一天通行日,在医院门口叫到了出租车。拖着疲惫的身体到家,还没休息又要筹划安排下一次的点滴日,算下来第二天8:30核酸保质期到了,需要去充电了。我先要赶到居委去开二张出门证,一张今天外出做核酸,一张明天去吊针。我气喘吁吁赶到居委,开出门证的志愿者看我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说:你怎么不让你孩子来办理!我回答不是住一起的。答曰:他可以向他们小区开出门证的呀!(当时我还不知道儿子已经向他们小区开了出门证,并且做好在我这里住一段时间的准备,但电话我们居委,居委接电话的那位说不让进来!)拿了出门证谭师傅骑车到离家最近的卫生院去做核酸。平日里我一直步行一刻钟去卫生院配药,此时在家等了一个多小时还不见他回来,是人太多还是怎么回事?我电话联系他,只听他声音细如游丝:卫生院关门,你快泡杯糖开水到小区门口,我没力气了!折腾了一整天只啃了半个馒头,低血糖了!当我见到他时正蹲在路边呕吐,就这样一路吐到家。面色苍白躺在床上心跳一百多,我也束手无策,就这么提心吊胆两人通宵未眠。第二天清晨,儿子五点多就出门赶到我们小区门口,在我一路搀扶下到小区门口与儿子办了交接。因为儿子小区只开一天出门证,所以儿子送父亲去医院,媳妇联系第二天的接送车,同时找她当医生的亲戚,也就是在这天峰回路转,由于医生亲戚的帮忙,再则他的病情确实严重,终于住进医院。我在想如果有来世让我自己挑选职业,医生是我的首选!</p><p class="ql-block">我十二天独居老人的生活</p><p class="ql-block">所有熟悉我的朋友都认为我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属于弱智的,平时生活依赖性很强。通过独居的十二天我发觉自己尽管老了,还是有潜能可以挖掘的。我也能把自己的一日三餐安排的井井有条,经常把自己做的菜肴、包子馒头拍照发给孩子。没什么可吃了就网购几个粽子。不但安排好自己,还把谭师傅的宠物5只鸟,二缸鱼都喂得饱饱,清理的干干净净,与男主人在家时不分上下。空余时间也不是整天抱着手机,也看看书,吹吹葫芦丝。当然十二天里最关心的是谭师傅的病况,知道他经过治疗病情逐步好转,只是觉得医院伙食量比较少,因为血糖高,平日在家饭吃得少,全靠菜抵饥,医院菜不够吃,我又不能去送菜,所以住院十二天人瘦了十几斤。</p><p class="ql-block">跨越72年的6月1日</p><p class="ql-block">每年的六一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950年6月1日我降临到这个人世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儿童节,为了庆祝解放,父亲将我取名为庆放(是不是有点男性化,许多人习惯写成庆芳)。有些朋友觉得我很乐观,称我为开心果,我想与我诞生在儿童节不无关系,因为每年的六一我都会像儿童般开心,因为我会收到很多的生日祝福。今年的六一不同往年,我收到的不光是生日祝福,而是全上海人民的祝福:上海解封啦!我在想,如果今天在上海诞生的孩子会取什么名字?庆解?(不太好听),庆封?(意思不对),看来我的名字最好!解封了孩子们可以来看我了,因为谭师傅还没出院,他们准备接我去住几天,但我考虑家中的五只鸟和两缸鱼,不能一走了之,继续我的独居生活。六月六日谭师傅出院了!预示着我们今后的日子会过得六六大顺!</p><p class="ql-block">边回忆边写,絮絮叨叨说的都是我61天的真实生活。</p><p class="ql-block">最后我祈祷山河无恙天下太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