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丙察察”~走最烂最险的路,看最美最原生态的景(上)

秋风

<p class="ql-block">  熟悉藏区的朋友对“丙察察”线一定不陌生,它是滇藏219线最核心、最艰险的一段极简易险路,属等外公路。它南起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镇,途经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抵达察隅县城,俗称“丙察察”。</p><p class="ql-block"> “丙察察”线分为两段,上段为丙中洛至察瓦龙乡,约80多公里,下段为察瓦龙乡至察隅县城,约186公里,全长270公里。其中大部分路段穿插于高黎贡山和碧落雪山的怒江峡谷间,大都是临崖且狭窄的砂石路。由于地理偏僻、地势险峻,风景及人文都保持着原始古朴的韵味,也是国内公认的“最艰难的进藏路”。</p><p class="ql-block"> 沿路有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丙中洛、雾里村,有神秘的独龙族纹面人,有宁静的田野和远去的茶马古道;可欣赏到石门关、怒江第一湾、哈达瀑布、通天瀑布、大流沙等著名景点的神奇景观。走进这里,可以领略到多民族的风土人情,让人感觉真正走进了大自然。</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路况复杂而艰险,沙砾、坑洼、滚石、塌方路段散落全程,感觉随时都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险情出现,还有每到下午就飞沙走石的“大流沙”,有常年积雪不化、海拨近5000米的三座大雪山横亘眼前……。</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极致的风景,是未经雕琢的藏东南,是越野爱好者和旅行发烧友梦寐以求的极品挑战线路,又被称为“滇藏新通道”。</p> <p class="ql-block">  219国道沿着怒江峡谷一路向北,沿途串联着极具民族特色的村落和小镇。</p> <p class="ql-block">  怒江沿岸的村落房屋造型整齐统一,外墙的颜色也相同,看起来挺有特色的,这应该是政府统一为怒江沿岸少数民族建造的新居吧。</p> <p class="ql-block">  怒江,一条神秘、野性的江,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流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入云南后折向南流,奔流在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的深谷中,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流域全长3240公里,其中中国境内2013公里。</p><p class="ql-block"> 怒江是中国目前唯一一条没有建造水电站的河流。它时而平静,时而呼啸,时而轻悄,被誉为中国最后一条自由的大河。</p><p class="ql-block"> 怒江两岸有巍峨的雪山,有秀丽的田园风光,有简朴的教堂,有虔诚的目光;这里的每座奇峰怪石,每棵大树,每个菁沟都有着自己的神灵……</p> <p class="ql-block">  怒江最壮观的就是怒江大峡谷。</p><p class="ql-block"> 怒江大峡谷位于滇西横断山区三江并流地带,平均深度为2000米,最深处在丙中洛一带,达3500米。山高、谷深、水急、林木郁郁葱葱,与雅鲁藏布大峡谷和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并称世界三大峡谷,也被称为“东方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丙中洛</p><p class="ql-block"> 丙中洛,藏语意为“藏族居住的地方”,傈僳语意为“世外桃源的地方”,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北部。怒江由北向南贯穿全境,江两岸是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两山夹一江,形成了典型的峡谷地貌。</p><p class="ql-block"> 丙中洛居住有藏、怒、傈僳、独龙等少数民族,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奇特,民风淳朴。</p><p class="ql-block"> 丙中洛境内有国家级4A景点三个,即:怒江第一湾、石门关和丙中洛田园风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观景台上能看到整个丙中洛小镇。</p> <p class="ql-block">  一进入丙中洛镇就看到怒江第一湾。</p><p class="ql-block"> 怒江第一湾位于丙中洛乡南部,日丹村附近,由于悬崖峭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从而形成一个半圆形大湾,为怒江第一湾。</p><p class="ql-block"> 湾中心有个村子叫“扎那桶”,是一个平坦开阔,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因岛上遍植桃树,每年春季桃花盛开之时,岛上一片粉红,惊艳怒江大峡谷。村里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一年一度的“桃花节”,故又称为“桃花岛”。</p><p class="ql-block"> 因正值雨季,怒江水看着很浑浊,据说,水清时节,怒江会像一条蓝色的彩带穿梭于山川峡谷之间。</p> <p class="ql-block">  跨过这座吊桥,就跟桃花结缘了</p> <p class="ql-block">  桃花已随春风远,唯有桃子挂树梢。</p> <p class="ql-block">  在丙中洛周围的群山中有十座有名有姓的神山,其中贡当神山是丙中洛十大神山之一,意为“白色的狮子”,因山形酷似狮子,岩石全是乳白色的羊脂玉大理石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贡当神山上有怒江第一湾观景台,登高远望,丙中洛坝子和气势磅礴的怒江第一湾一览无余,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贡当神山上植被繁茂,山花烂漫,令人心旷神怡。山上有个养鸡场,老板说,我们有口福,恰好收购有新鲜的野生羊肚菌,并教我们如何在山上找到羊肚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哈哈,还真是有口福,一大石锅热腾腾、香喷喷的走地鸡煲羊肚菌(350元),吃得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绝配了。</p> <p class="ql-block">  丙中洛,它是一个象征,更是一个符号,它是“丙察察”的起点,是藏地、横断山脉交接之地,也是无数小众旅行者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丙中洛住了二天,雾里村、茶马古道,秋那桶,桃花岛,普化寺、怒江大峡谷、古老的吊桥等等,这些心心念念、如诗如画的远方美景朴素、神秘、鲜有人去,却蕴藏着一次旅行所要拥有的一切元素:山、川、江、湖、峡谷、村落与人、寺庙与鹰……。我们晃晃悠悠一整天,这儿走走,那儿停停,走进傈僳族、怒族、独龙族、藏族的日常里,听他们的故事、品他们的美食,感受他们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在秋那桶村的半山腰上,有一个看得见风景的书屋~半山花语。</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因为家庭贫困,直到14岁才有机会踏进学堂,在爱心人士的资助和自己的勤奋苦读下,22岁时终于考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从此开启崭新人生的山里娃娃,大学毕业后费心费力为家乡创办的爱心书屋。</p><p class="ql-block"> 他叫甘文勇,他说,以我目前的能力,这是能为家乡做的最大贡献,希望能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p><p class="ql-block"> 如今,拥有4万册图书的“半山花语”不分昼夜免费敞开,从童话绘本到文学典籍,从种田养殖到科技创新,这座逐渐完善的知识宝库,不仅是村里人学习知识的“充电桩”,也是憧憬未来的温柔乡。</p> <p class="ql-block">  在村外的山林里,有一座毫不起眼的小木屋,建在汨汩流躺的小河上,不知道派什么用场呢。怀着好奇心打开并未上锁的小木门,原来是个磨坊,当时正碾着不知是什么豆子或谷物。</p> <p class="ql-block">  雾里村茶马古道,唯一“活着的”茶马古道。</p><p class="ql-block"> 这条茶马古道,开凿在地势险要的悬崖峭壁上,蜿蜒盘旋在怒江边,远远望去,如同大山间一条裂缝横在山腰。走在古道上,耳旁仿佛听闻马帮的蹄声,如歌如泣,回荡在山谷、江岸。</p> <p class="ql-block">  古道崎岖狭窄,基本上只够一人通行,贴着山体一侧行走。另一侧原本没任何遮挡,我们到时,正在修砌简易护栏。脚下悬崖陡峭,江水翻滚,没有护栏,走着确实让人惊心。</p> <p class="ql-block">  由于雾里村独特的地理环境,这条当年马帮由滇入藏的必经古道,仍然是村民进出的通道之一,因而得以完整保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  位于丙中洛镇的石门关,是怒江北与西藏茶马古道上的必经之地。左侧为碧罗雪山,右侧为高黎贡山,怒江从石门关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气势磅礴,雄奇壮观。</p><p class="ql-block"> 据说,每年端午节前后,时常会有数条颜色各异的大蟒蛇爬出洞口晒太阳,最长的约有10米左右,这一传说使石门关变得更加神秘。</p> <p class="ql-block">  在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300米的峰巅,有一个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沿着怒江北上,百里之外,就可看到这个或透着白云蓝天,或随着云雾升腾而忽圆或缺的石洞,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石月亮”。它是傈僳族的神秘图腾,也像是进入天上宫阙的神秘地标。</p><p class="ql-block"> 高黎贡山是我国和缅甸的国界。</p> <p class="ql-block">  云南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独龙族仅有的聚集地,是中国独龙族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区,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之一。独龙江流域被誉为“野生植物天然博物馆”,是中国原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一直关注着独龙江景区的开放情况,虽然打听到的消息令我们失望,但原生态的独龙江大峡谷,特有的独龙族美丽服饰、神秘信仰,尤其是存世不多的独龙族纹面女,无一不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我们,仍然想去碰碰运气。</p><p class="ql-block"> 我们当时从贡山县城出发,沿贡独公路,弯弯绕绕,差不多一个小时,到了独龙江国家公园入口处。从入口处往里走约200米,有个检查站,工作人员的说法是,正常工作之外的车辆、行人都禁止入内。唉,只能在公园门口“到此一游”了,与独龙江流域擦肩而过……</p> <p class="ql-block">  正值樱桃成熟季,在保护区路旁,红宝石般晶莹剔透的樱桃挂满了树捎。</p> <p class="ql-block">  独龙江景区已失之交臂,但目前仅存世30多人的独龙族纹面女仍在心中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 在贡当神山上吃饭闲聊时打听到,离神山不远处的小茶腊村就住有一位纹面女,于是,午饭后开车直奔小茶腊村而去。虽说距离不太远,但山路左弯右拐,且没有导航信号,经三番五次问路、掉头(并因此与同伴发生争执,起了嫌隙),最后甚至拦下一辆慢驶的警车求助,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深藏于高山之上的小茶腊村。</p> <p class="ql-block">  村子散落分布在山坡上,村民的家和土地零星地分布着,从一些(个)家庭到另一些(个)家庭可能要沿着崎岖的小路走上半小时,甚至更远。</p> <p class="ql-block">  又经过几番打听,终于找到了纹面老奶奶的家。</p> <p class="ql-block">  这位纹面老人是独龙江流域之外唯一的一名独龙族“纹面女”,老人家不会讲普通话,只能与她的儿子进行简单的沟通。</p> <p class="ql-block">  独龙族妇女之所以会纹面,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最为可信的说法则是,两三百年前,藏族察瓦龙土司和傈僳族奴隶主的势力不断深入独龙族地区,对独龙族人民强收名目繁多的贡赋,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榨,并强掳妇女为奴,尤其是年轻、漂亮的独龙族妇女,常常面临着被掳走他乡的危险。为求自保,独龙族女子只好采取自残的办法,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纹面的习俗,并一直延续到解放初。 </p><p class="ql-block"> 如今天下太平,女孩们再也不用遭受如此的苦难,而这些老人已然成为活着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在丙中洛休整了两天,转回贡山县城做了核酸后(丙中洛镇每周只有两天能为游客检测核酸,其余时间需要做的话就必须前往贡山县人民医院,有点无奈),终于要穿越“丙察察”了。</p> <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24日至28日,贡山县境内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持续暴雨到大暴雨天气,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全县境内多处暴发严重自然灾害,公路多处中断……。</p><p class="ql-block"> 时隔两年,当时的地质灾害点已然完全修复,再无受灾痕迹。</p> <p class="ql-block">  正暗自庆幸,以为前路一片坦途时,一大段塌方泥石流兀现路边,给了个大大的下马威。</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了滇藏交界处</p> <p class="ql-block">察瓦龙</p> <p class="ql-block">  过了滇藏界之后,水泥路变成了沙石土路,路况更差了。</p> <p class="ql-block">  其实,丙察察线全路都是依山走势,路况很差,且大部分路段没有手机信号。其中从滇藏交界处至察瓦龙乡境内的52公里多数为沿江路段,几乎是整个丙察察线路中最烂的,有二个最危险的路段:漫长的、仿佛挂在石壁上的悬崖烂路(江岸的路不扎实)和滚石坡地段闻风而起的大流沙。</p><p class="ql-block"> 该路段的前身是一条茶马古道,大多修建在地质结构复杂的山体上,一边是极易风化坠落的悬崖峭壁,一边是奔腾咆哮的怒江,地势险要,抗灾能力十分脆弱,感觉随时都会发生塌方、落石的,行走期间真的容不得半点闪失。</p> <p class="ql-block">  进藏后遇到的第一个防疫检查站,查验核酸码、行程卡,详细登记后才可继续通行。</p> <p class="ql-block">  依旧在深切峡谷中迂回穿梭,窄窄的、坑洼的路,飞扬的尘土,虐着车,也蹦紧了我们的神经。在这条路上行驶,考验的不仅仅是驾驶技术,还有胆量和勇气。</p> <p class="ql-block">  回看一下,还是触目惊心!</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当看到一块硕大的岩石悬在道路上方,仿佛一只老虎张大了嘴压在头顶,这就是丙察察线上著名的“老虎嘴”路段,预示着前路更加凶险了。</p><p class="ql-block"> “老虎嘴”前面是“鸡爪骨”隧道,隧道里面没有灯光,乌漆麻黑的,洞壁坑洼粗糙,真是见所没见。</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了“∨”字形峡谷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观景台的边上,有许多小小的玛尼堆,对着眼前的峡谷。</p><p class="ql-block"> 玛尼堆,藏语称“朵帮”,就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在藏传佛教地区的山间、路口、江边、湖畔,几乎都能看到一座座用石块垒成的或大或小的祭坛,每颗石子都凝结着信徒们发自内心的祈愿。</p><p class="ql-block"> 我们也各自堆了一个。</p> <p class="ql-block">  如此荒芜之地居然生长着许多漂亮的野花,真没想到哦。</p> <p class="ql-block">  往前走14 公里后,来到了传说中的人见人怕、闻风而起的“大流沙”路段。</p><p class="ql-block"> 大流沙高约3500米,宽约1000米,又称飞沙坡、滚石坡、石瀑。只见山体岩壁裸露,一堵巨大的滚石流,犹如瀑布一泻而下,直插江底。</p><p class="ql-block"> 其实最惊险路段不过200米长,但却是让所有路人谈之色变的200米,一旦有风,大小飞石从天而降,不断从70度斜坡滚入怒江,速度极快,躲避不及的话,少不了车毁人伤。</p><p class="ql-block"> 每天下午的5点至7点,是这里风沙最大的时候,夜间则禁止通行。</p> <p class="ql-block">  这个是检查站,但我们到时并没有设卡检查。</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有白塔、经幡,祈愿、护佑路人平安!</p> <p class="ql-block">  山体如同被倾倒了水泥沙浆一般,尽是白花花的沙石。</p> <p class="ql-block">  时间已近下午5点,随时会有飞沙走石,本希望能快速通过这个危险路段,走近才看到前面的车子停止不前了,原来前路已被沙石掩埋,无法通行。</p> <p class="ql-block">  路边停着铲车,应该是时刻待命,准备清理流沙的,但车上没人。</p> <p class="ql-block">  急中生智,向察瓦龙边境派出所报警求助。</p><p class="ql-block"> 警方:你好,这里是察瓦龙边境派出所,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p><p class="ql-block"> 我:你好,我们现在在大流沙这里,前面路被埋了,过不去</p><p class="ql-block"> 警方:哦,你们人没事吧?</p><p class="ql-block"> 我:人没事,谢谢!</p><p class="ql-block"> 警方:你们的车有没有遭到损坏呢?</p><p class="ql-block"> 我:我们的车子也没问题,看前面过不去就退回来了,现在在安全地方等着呢</p><p class="ql-block"> 警方:人和车没事就好,我这里马上联系人员过去救援,你们请稍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好暖心的接警电话。真没想到,平生第一个报警电话是在“丙察察”旅途中打的,一种别样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就在我们等待救援的间隙,“大流沙”果然飞沙走石,奔泻而下。</p> <p class="ql-block">  在大流沙路段遇到这位驴友,广东佛山人,从云南大理开始骑行,走丙察察线,预备一直骑到拉萨,真佩服他的勇气和毅力。</p> <p class="ql-block">  穿越大流沙后,走在贫瘠的干热河谷地带,那里居然生长着成片的、壮观的仙人掌林,尽显荒凉美。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如此贫瘠荒芜之地,竟然零星散落着房屋、村舍,可见人类生命力是多么的顽强。</p> <p class="ql-block">  经过察瓦龙检查站例行、严格的检查后,终于抵达这条茶马古道的重镇~察瓦龙。</p><p class="ql-block"> 察瓦龙乡地处察隅县东南端的梅里雪山脚下,藏语意为“炎热的峡谷”。怒江由北向南纵贯整个察瓦龙乡,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境内的梅里雪山最高海拔6740米,南部河谷地带海拔2200米左右。</p><p class="ql-block"> 察瓦龙乡户籍人口7000多人,居民主要有藏、汉、傈僳族、白、怒、独龙族等6个民族。</p> <p class="ql-block">  察瓦龙棉延不绝的高山峡谷</p> <p class="ql-block">这个路牌看着好顺眼、好吉祥。</p> <p class="ql-block">  入住的老陈酒店,门口和大堂、楼梯间均打满了卡。</p> <p class="ql-block">  从丙中洛到察瓦龙,86公里的路程,用时6个小时,其艰难险阻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需要穿越最艰险的道路才能到达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谢谢关注、浏览!</p><p class="ql-block"> 手机拍摄于2022年5月初</p>

怒江

独龙族

古道

独龙江

察瓦龙

纹面

路段

流沙

中洛

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