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一道鼎鼎大名的“茄鲞”,据说只存在《红楼梦》的文字中,还没有厨师把它变现过。以庚辰本为例,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的那章中,凤姐儿笑道:“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籖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根据介绍,这道菜就是个大杂烩。而且有个不合理的地方:封存在瓷罐子里的茄鲞应该是一道冷菜,可为什么又要和热炒的鸡瓜(鸡丁)拌和呢?毕竟是小说,不是菜谱,这么折腾的菜,又有谁愿意去尝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茄子善于吸收各种鲜味,是一种可塑性极强的大众蔬菜。保供发的茄子比较粗大,表皮呈深紫色,皮质厚一点。如果自己去菜场购买,一般只挑淡紫色、细长条的杭州“落苏”。在唐朝,茄子被称为落苏,意为熟食茄子如同品尝酪酥一样绵软可口,沿用至今。为茄子正式定名,是明朝的李时珍。他在《本草纲目》中,将茄子列为菜品中首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茄子不要用刀切,最好在烹饪之前直接用手掰成小段或小块,这是为了避免截面与空气过多接触而氧化变色。茄子做酱烧比较入味,也可以加肉末翻炒,油可以多一点。东北传统菜“地三鲜”包含三种时令蔬菜,即茄子、土豆和青椒,茄子和土豆是过油炸的,虽然美味,但不宜多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茄子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脂、降血压的功效,最健康的吃法是拌茄泥。把茄子蒸熟,然后晾凉撕开,加盐、味精、生抽和麻油调味拌匀即可。家里老人一直这么做,看来也是一种民间智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还喜欢“一口茄”酱菜,在浙江段高速公路休息站停留时,总要买上一小箱过过瘾。这种茄子属于袖珍型珍稀蔬菜,采用独特工艺腌制。崇明地区也有这种产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