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年最热的时候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就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时间,崆峒区红十字会医院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诊疗活动正在进行,欢迎您前来预约诊疗。</p> <h3> “冬病夏治”是中医特色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天人合一”的医学理论和“春夏养阳”的治疗法则。冬病夏治之“三伏贴”是中医几千年来独具特色的传统疗法,具有扶正祛邪,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理气活血,补肾温阳,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作用。是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指导临床实践的最好体现。“冬病”指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夏治”指趁“冬病”病情在夏季有所缓解的时机,辨证施治,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夏令三伏正是机体阳气旺盛,各种机能条达、经络通畅之时,也是扶正培本、扶助阳气的最佳时机。此时给予积极调养,使机体的阳气充实,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疾病的目的,到了冬天就可以减少发病,即使发病也比较容易治疗。</h3> <h3> “冬病夏治”的适应病证主要用于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重点推荐:1.呼吸系统:平素体虚易感冒、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3.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等;4.骨关节疾病:颈椎病、骨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背痛、颈肩腰腿痛辨证属于风寒湿痹证患者。</h3> <h3>哪些人不适合“冬病夏治”?<br>一、禁忌人群:1.治疗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等皮肤病患者不宜贴敷;2.对治疗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不宜贴敷;3.瘢痕体质者不宜贴敷;4.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不宜贴敷;5.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者不宜贴敷。<br>二、慎用人群: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3.严重糖尿病、血液病、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4.对2岁以下婴幼儿运用本疗法时,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h3> <h3>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注意事项:局部皮肤可出现潮红、灼热、轻度刺痛,或出现小水泡,极少数可能出现大水泡。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请咨询医生进行消毒处理。注意事项:1.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2.出现水泡时应注意防止局部感染。3.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脱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4.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只可用清水洗涤,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5.配制好的药物不可放置过久,药物宜密闭、低温保存。6.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7.久病、体弱、消瘦者,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有无不良反应。8.“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扶助人体正气、增强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的“治未病”方法,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长期使用。9.患者如果疾病发作或者病情加重应积极就医,控制病情,及时咨询专业医生。</h3> <p class="ql-block">三伏贴治疗时间 :</p><p class="ql-block">第一帖(初伏):2022年7月16日——7月25日</p><p class="ql-block">第二贴(中伏):2022年7月26日——8月14日 </p><p class="ql-block">第三贴(末伏):2022年8月15日——8月24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次贴敷2——8小时(若有明显痛痒,可提前揭去,减少贴敷时间)。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帖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p> <p class="ql-block">治疗地点:崆峒区红十字会医院住院部</p><p class="ql-block">老年二科(3楼)、老年四科(5楼)。</p><p class="ql-block">咨询电话:</p><p class="ql-block">二楼(心病科)6460020</p><p class="ql-block">三楼(肺病科)6460021</p><p class="ql-block">四楼(脑病科)6460022</p><p class="ql-block">五楼(糖尿病专科/针灸科)64600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