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村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老松

<p class="ql-block">花船</p> <p class="ql-block">花船(旱船)</p><p class="ql-block">我村每到农闲季节,或者遇到重大节日,都会跑花船(旱船)。花船有两条,每条内坐一女子(由男人化妆为女子)旁边撑船一人(男子)。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傻老婆,手持芭蕉扇,挎一个篮子。一个武大郎。以上人物均身穿道具化妆。演员们都练就一身如剧团演员一般的过硬功夫。另外就是乐队,有鼓、锣、镲,笙,笛,二胡…。</p><p class="ql-block">开场演练鼓乐齐鸣,花船游动,翩翩起舞,演员们动作娴熟、优美,如游龙戏水,体现了他们深厚的功底,和高潮的艺术。装扮成女子跑船的演员,要跑戏剧花旦碎步,这样的碎步,跑起船来船特别像在水中一样,平稳飘荡,演员膝盖以上夹条棒槌,小腿照常跑,棒槌不会掉。头顶一个碗也不会掉落下来。可见他们功底之深。武大郎和傻老婆,则是跟在船后跑的两个丑角,基本上属于戏剧里的小丑角色。动作夸张,表情诙谐、搞笑,逗的客人阵阵发笑。</p><p class="ql-block">每逢过年,总要在进入腊月二十三以后,到正月十五之间,这将近一个月期间,隔三差五都会进行演出。演出时观看的群众里三层,外三层,人山人海,基本上全村男女老少都争相观看。周围村庄也纷纷前来,极大的活跃了农村的文化生活,很受大家喜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狮帽会(狮子会)</p> <p class="ql-block">我村还有一个狮帽会(狮子会),在周围十里八村很有名望。狮帽会是一个服务于丧葬家庭,给死者亡灵念经做道场超度亡魂的封建迷信团队。</p><p class="ql-block">狮帽会组织具体人员如下:大狮子两个(每个狮子两人)小狮子一个(一人)共五人;回回一人,(降妖除魔)老寿星,童子(属于神仙),罗汉四个手持木鱼(属于佛家和尚,诵经超度亡灵)神猴两个(属于回回的随从武士,帮回回降妖除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上共14人。</p><p class="ql-block">乐队:坞督一个(一种西域乐器相当于号,召集人吹奏),大锣两面,(需两人抬锣,因此需四人)大镲两对,算子一个,大鼓四个。再加上道具保管乐队需要十二三人。合到一起总共需要将近30人。</p><p class="ql-block">人死后,一般比较富裕的家庭,都要请狮帽会表演、念经给死者超度亡灵。狮帽会成员只吃顿饭不要钱,事毕之后,根据家庭状况,适当送些彩礼用于化妆品购置,服装、物品的买卖更换。如果是狮帽会成员家中有丧事,大家连饭也不吃,事毕之后各回各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了丧事,事主都要在出殡前请狮帽会做道场超度亡魂。</p><p class="ql-block">狮帽会演员在鼓乐敲击之下,走进丧事举办之家大门,回回言道:一进大门一片白,我劝孝子止住哀,孝子莫哭止住泪,回回领进狮子来。</p><p class="ql-block">这时演员乐队全部进院。寿星和回回对话:你从哪里而来?”“回回家住在西天我到东土走一番。紧接着老寿星和回回对话,什么…“你从哪路而来?”“我从西土而来…”什么“大路远八百,小路近八百”“小路有金狮子一对,吃的路断人稀!无人可降。”“我有宝贝降它”接着在灵堂前院内表演一番。意思降妖除怪,之后罗汉念经超度亡魂。诵经超度之后,狮帽会头前开路,一边表演,一边走,一直陪同送殡队伍到坟茔,入土之后才结束。整个狮帽会人员多,鼓、锣、镲诸多乐器,都是大型的,演奏表演开始后,鼓乐齐鸣,惊天动地,声势浩大,威武壮观!因此遇有请狮帽会做道场的丧事,如果时逢农闲季节,周围村庄的群众都会跑去观看,因此到时人山人海。听说南馆陶王占元出殡时薛圈的狮帽会就被请去参加表演。</p> <p class="ql-block">1956年秋季漳卫河遭遇大洪水,农历六月二十一从我们村决口,薛圈村汪洋一片,花船、狮帽会、闹会的乐器,道具,全部被水淹,存放这些道具的房屋倒塌,所有的面具头盔被砸坏,自此之后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就逐渐消失啦!</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我村李登泰为主的几个热心人,在村支部书记薛继清的支持下,逐渐恢复起来。再后来镇政府文化站薛继霞也积极支持并爭得政府支持,使我村已经失传的狮帽会又重新获得新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登泰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乡村名人,虽然文化不高,但是既学习了医学在村里充当医生,又自学绘画画人画画,栩栩如生,文化大革命期间好多村的毛主席像都是他画的。正因为他有此一技之长,又有为群众办事的火热心肠,所以他自发的自费钻研,用纸浆盔狮帽会道具头像。在他这个巧手的努力之下,居然真的盔成了部分头像。他的自发举动感动了村支部书记薛继清,薛继清向镇政府进行了汇报。薛圈狮帽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镇文化站的重视和扶植,后来文化站薛继霞又向领导进行汇报,政府又进行了支持,拨款置办了鼓、锣、镲、狮子等道具,因此薛圈狮帽会又逐渐恢复起来?但是和原来的规模小的多,过去的具有迷信色彩的罗汉、寿星、诵经做道场一概都没有啦,可是毕竟作为薛圈村的传统狮帽会,在新时代与时俱进情况下,作为文艺庆典的文娱活动项目,又走上历史舞台获得新生!薛圈狮帽会重新命名为《狮子会》,《狮子会》自成立之后已经演出多次,并不止一次的到乡镇,县进行展演,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