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游遍大街小巷~惠州横沥镇

宓子

<p class="ql-block">前段时间因为一直下雨,窝在家里没有出门,感觉人都快发霉了。这两天雨水逐渐减少,加上独轮车友@知足回到惠州,于是跟我先生约好一起出去刷车。</p><p class="ql-block">独轮车刷车其实也是骑行,都是走在路上。因为是站或者坐在独轮车上,解放了双手,沿途可以拍很多视频,又因为体积小,可以去到很多4个轮子去不了的地方,很是方便灵活。</p><p class="ql-block">我们下午2点开车到达横沥镇文化广场。之后停好车,三人换好装备,头盔护膝,护手一个不少。沿着之前的攻略,往第1个目的地矮陂村出发。</p> 跟着导航,果然是沿东江边就有一条绿道,绿树成荫,正午的阳光洒下来斑斑点点,完全没有了刚下车时的酷热。 不过这条绿道只有1.5公里,我们穿过一个市场的小巷,导航把我们导到了208县道,这条路上有大车通过,我们骑行很不安全,后来大伙决定走回东江边,不按导航走,于是在排沙村附近解放路口发现一条沿东江边的乡村公路,在这条路上,我们没有发现有小车通行,偶尔过去的,也是一些摩托车,骑行在这条乡道上,平添了一种天上地下,任我驰骋的豪情。 后来在高德地图上,发现这条路被命名为868乡道。 在距离横沥镇约6公里处,我们发现了墨园村,白墙灰瓦的村庄群落吸引了驻足停留。 墨园村是一个传统古村落,根据墨园村的族谱记载,先祖在明末清初从福建漳州迁移至此。经过三四百年的繁衍生息,村里仍保留着大片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目前,墨园村有古建筑10多栋约350间,其中围门楼、墨园古井、大夫第、老书室、茂记大屋、英记大屋和义记大屋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br><br> 沿着村道走进村里,这些古建筑以水墨写意壁画的形式,呈现在村道两旁的墙壁上,古村在这一刻似乎活了起来。墨园全景、八角古井、古宅春晖,莲藕塘、大夫第、老书室等主题的壁画,活灵活现又韵味悠长,仿佛在诉说着数百年前的古朴民风、渔樵耕读。 村中最大规模的古建筑是“大夫第”,其占地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其规模和保存的完好程度在惠州都是罕见的。“大夫第”是墨园村唯一的武进士(惠州最后的武进士)陈兴在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建造,鼎盛时期有几百号人在此居住,俨然小城市一般。“ 继续沿着868乡道向前,我们到了水东村老渡口,渡口旁边有棵大榕树,应该也有上百年的树龄了,春去秋来,与她做伴的唯有这条奔流不息的东江吧。 蔗埔文笔塔位于横沥镇蔗埔村村道入口处,始建于清乾隆癸已(1773年),1992年重修,塔身基本保持原貌。据《惠阳县志》资料记载,相传自康熙之后,蔗埔人中举者接二连三,文运大开,乡人为彰其迹,故建塔纪念。乡民筹款建起了文笔塔,旨在兴文引禄,保佑本地读书人功成名就,青云直上。 可惜现在不是勒杜鹃(又名 三角梅)盛开的季节,没法看到花开遍野的绚丽。 愚庐是横沥蔗埔村上围的一座屋宇,又叫“将军楼”。这是一座中西结合的两层建筑,1938年所建,据说它的图纸是主人从南京带回来的。年代不久,却满目苍伤,墙壁上的鲜苔,屋檐墙角的残缺,象是一位饱经苍伤后过早衰老的老人。只是门前随便堆放的杂物和那敞开的大门,还说明它还有人居住。 <p class="ql-block">从蔗浦村出来,我们又拐上了一条人迹罕至的公路。这条路应该是新修的,大概长度有17公里直通到芦洲大桥,我居然没有在高德地图上找到它的名字。因为前一阵子下雨的缘故,路侧两边有一些山体滑坡,所以可能限制车辆推行了。</p> <p class="ql-block">在路上连续飞奔了一个多小时,累了坐下来休息。在单边三车道的宽阔马路边坐下来,前不见车后不见车的感觉真好,风在耳边温柔的吹过,路边的林子里传来小鸟的鸣叫了。头顶的太阳也变得没那么炽热了,向西斜去。</p> <p class="ql-block">傍晚6点我们终于到达观音阁,看到了观音庙,可惜因为疫情原因关闭了。原本还想去那附近的绿道,再去走走,但是时间不等人。还有一个半小时就要天黑了,回程的路是没有路灯的。太晚了,骑车就不太安全。</p> <p class="ql-block">在观音庙前的广场,看到有两个中学生骑自行车。看到我们骑着一个轮子都挺感兴趣的围过来,还竞技似的向我们表演了一下,前后轮独立。</p> <p class="ql-block">回程又经过芦洲大桥。夕阳的余晖下,江中的小沙丘有一种温柔的寂寞。</p> <p class="ql-block">最美的风景往往在你不经意的回眸中,我们向东而行,而夕阳在我们的背后散发着最后的光和热,让人留恋,不忍离去。</p> <p class="ql-block">此视频由@知足提供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