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佳茗似佳人——闲聊茶馆民俗

姚文学

<p class="ql-block">从来佳茗似佳人</p><p class="ql-block">——闲话茶馆民俗</p><p class="ql-block">姚文学</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总结说:“如果咖啡店可以代表近代西方人生活的情调,那么代表东方人的,不能不算具有中古气味的茶馆吧。的确,再没有比茶馆更能够充分地表现出那种悠闲、舒适的精神了……”</p><p class="ql-block"> “莫谈国事”,是老舍先生笔下《茶馆》里贴在墙上的一条禁令标语,折射出变革时代的历史缩影。旧时发生在茶馆里的趣味风俗、老规老矩,多数现今都已随风而逝,茶馆早不叫茶馆,改称茶楼了。对于中国茶馆的那些老传统,我们今天从中还能咀嚼出厚重的民俗味道来。</p> <p class="ql-block">  在城市或乡村集镇,茶馆,是供人休闲娱乐、消磨时光的公共场所,也常常被选择为说媒相亲、恰谈生意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理想处所。林语堂在《吾国吾民》中写道:“茶馆雅座,便是纵谈古今之处,捧着一把茶壶,他们把人生煎熬到本质的精髓。”中国茶馆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人的豪放,宋人的精细,明人的雅致,清人的闲散,都可从茶馆袅袅的茶烟中觅得踪影。</p><p class="ql-block"> 茶馆用语,是典型的习俗表现,如茶客、茶钱、茶幌等等,是全国通用的。据史料记载:茶馆,在古代被称作茶坊、茶肆、茶店、茶社、茶园、茶铺、茶室、茶楼等。茶馆一名,直到清代才成为惯称。今天人们称呼的所谓服务生、服务员,曾经在茶馆里的称呼是茶博士、幺师、茶房、堂倌、跑堂的、乃至伙计、店小二等。去茶馆喝茶,有叫“坐茶馆”的,有叫“孵茶馆”的,也有叫“泡茶馆”的。</p> <p class="ql-block">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祥不周祥?”这是京剧《沙家浜》中“春来茶馆”老板娘阿庆嫂的一段精彩唱词,唱出了旧时大众茶馆的摆设场面,以及社会的炎凉世态。茶馆中形形色色的茶俗,五花八门,无不是各地风土民情的反映。</p><p class="ql-block"> 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家。我国南方流行喝早茶,广式早茶全国知名。南方人喝早茶,一定要伴以可口的点心,除了甜食、糕团外,还有凤爪、卤肝等等可供挑选。他们认为“一盅两件,人生一乐也”。“茶规水滚”是南方茶馆约定俗成的老规矩,谁家茶馆也马虎不得。“屈指代跪”是茶馆里茶客的形体语言,以此表示对服务人员续茶的叩谢礼节,来源于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的故事传说。相传,民国年代安徽合肥商人在茶馆里谈生意,为了保密,彼此之间讨价还价经常使用一套暗语。这套暗语,从一到十,使用代音,依次是丁、边、吊、言、模、赵、草、翅、晚和流,还有另一个版本是有、竹、春、树、情、丙、化、共、旭和升。这些暗语只有生意人内部能够听懂,外人听来犹如天书。</p><p class="ql-block"> 老虎灶是茶馆的标志性配置。一口烧开水的大锅,左右各置一口小锅,如同一张血喷大口与两只老虎的眼睛,那高高竖立的烟囱,又像老虎长长的尾巴。有秀才撰下这样一副对联:“灶形原类虎,水势宛喷龙。”跑堂手提的大铜壶,是茶馆里最活泼流动的民俗元素。精明的跑堂,一只胳膊上稳稳放着一摞盖碗,手提沉甸甸的一铜壶开水,对准茶碗一起一伏连冲三次,滴水不漏,俗称“凤凰三点头”,表示对茶客的尊重。茶馆也分为多种类型,纯粹以卖茶做生意的叫清茶馆;兼营说书和演唱的茶馆,叫书茶馆;还有棋茶馆、戏茶馆等等,不一而足。</p> <p class="ql-block">  各色茶馆里多挂有茶联。茶联以诗的语言、歌的旋律以及画的意境、书法的神韵,艺术趣味浓郁,又是中国楹联民俗的体现。广州陶陶居茶楼有联曰:“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四川兴盛居茶楼有联曰:“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上海有联曰:“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斟碗茶来。”合肥某景点也有一联曰:“结伴品茗,话海阔天空,一盏清茶思往古;邀朋登阁,看雨疏烟淡,满池碧水荡风荷。”教育家陶行知曾作一幅茶联:“欢欢喜喜喝茶,叽叽咕咕谈心。”读来让人感觉既言简意赅,又通俗生动。</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意义上老式茶馆渐行渐远。可喜的是,安徽濉溪临涣镇上还有两家老茶馆,茶客多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被描述为“千年古镇老茶馆,品味悠闲慢时光”。临涣茶馆,吸引大批摄影爱好者蜂拥而至,拍摄下的一张张照片充满古典的韵味。中国茶馆民俗丰富多彩,与茶紧密相关,也与地域风情有关,总之是人的精神面貌的外在反映。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