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桂学诗札记之十

古韵今吟诗会美篇

<h3><br>真情是一条河,永远随着我的美篇流淌;<br>缘份是一座桥,永远通过我的美篇相连;<br>友谊是一棵松,永远在我们呵护下长青;<br>问候是一朵花,永远在你我的心中绽放!<br></h3> <h3><br>  上篇回顾:<br>  1、起承转合是律诗的基本骨架。在我们学习的七律和五律中,都是起、承、转、合四个步骤。<br>  2、对偶=对+偶,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修辞方式,是把意思相近或相反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列在一起。<br>  3、偶句,是含有对偶关系的两个句子。<br>  4、对义就是对字义的简称。对字义就是在偶句中,在相应的位置上,后分句的字在字义上必须对前分句字进行应答。对义是偶句所特有的,对义是偶句存在的条件,而偶句是对义的必然结果。<br>  5、偶句和对联的关系<br>相同点:<br>  ⑴、都要求对平仄,对词性,对字义,如果是词组还要结构相对。<br>  ⑵、前后分句都关联紧密。<br>不同点:<br>  ⑴、对联是独立的文体,两句完成全部意境,偶句必须注意前后的句子要连贯,是诗的一个组成部分。<br>  ⑵、对联不考虑韵字,偶句必须跟一首诗中其他韵字是同一个韵部,就是说要押韵。<br>  ⑶、偶句两个分句必须是全景或全情,对联可以上景下情。<br>  ⑷、偶句未见过带有领字的句式,对联则可以。如:开襟抱//涓流//汇海<br>  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对偶时,一要注意内容形式的统一,切忌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整齐对称而任意拼凑。二要注意前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头重脚轻,互相包容或概念重复等现象。<br>  6、合掌的概念:著名语言学家兼诗人王力先生是这样定义的:“合掌是诗文对偶意义相同的现象,事实上就是同义词相对。整个对联都用同义词的情况是罕见的。我们也很难找出完全合掌的例子。”<br><br></h3> <h3><br><br>本篇主要内容:<br><br>  一、关于“韵”<br>  二、关于“押韵&quot;<br>  三、关于“韵部”<br>  四、关于押韵的规则<br>  五、关于“唱和”。<br><br><br></h3> <h3><br>  一、关于“韵”<br>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字,就是押韵。《诗经》、《楚辞》,甚至民歌、国外诗歌也都押韵,格律诗更是对押韵的要求非常严格。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辙子戏”即有台词押韵之意。一首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相同。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br>  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br><br></h3> <h3>  二、关于“押韵&quot;<br>  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同韵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如“睡得很好,醒来微笑,生活味道,靠你调料。”这几句话便是押韵的。因为每句末尾一字韵母相同或相近:四个句末字:“好”(hǎo)、“道”(dào),韵母都是ao;“笑”(xiào)、“料”(liào),韵母都是iao。ao与ao读音相同;ao与iao,读音相近,这些字,就是韵字,带韵字的句子就要韵句。<br>  再看下面的一个例子:<br>茅檐常扫净无苔 (tái),<br>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br>一水护田将绿绕 (rào),<br>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 )。<br>  这里&quot;苔&quot;、&quot;栽&quot;和&quot;来&quot;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绕“字不押韵,因为&quot;遶&quot;字拚起来是rào ,它的韵母是ao,跟&quot;苔&quot;、&quot;栽&quot;、&quot;来&quot;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br>  在拼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还有i ,u 、ü,如ia,ua,uai ,iao ,ian,uan ,üan,iang,uang,ie,üe ,iong,ueng等,这种i ,u ,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br>  例如:<br>昼出耘田夜绩麻(má),<br>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br>童孙未解供耕织,<br>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br>  &quot;麻&quot;、&quot;家&quot;、&quot;瓜&quot;的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和谐的。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和谐。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br>  由于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br>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br>白云深处有人家(jiā)。<br>停车坐爱枫林晚,<br>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br>xié和jiā,huā在现代汉语中,这三个字貌似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xiá,和现代南方上海、长沙等地方言“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和谐的。<br>  又如:<br>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ī)。<br>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br>在这首诗里,“期”和“儿”是押韵的,但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ī和ér 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像n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押韵了。<br>  对于绝句、律诗、宋词、元曲这些讲究平仄配置的文字作品,押韵就是它们的重要格律内容之一。要利用传统的平仄体裁去表情达意,押韵是不能不遵循的基本法则。<br><br></h3> <h3>  三、关于“韵部”<br>  古韵学家把古代韵文押韵的字分成类,每类叫一个韵部,韵部就是按韵母分类,把韵母相同或相近,可以相互押的字归在一起。如《广韵》有206韵部,《平水韵》有106韵部。<br>如上面讲义中“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就是上平一东韵部的字。<br><br></h3> <h3>  四、关于押韵的规则<br>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br>  1、偶数句押韵<br>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br>  绝句是二四句押韵,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不押韵。<br>  例如:<br>青山隐隐水迢迢⑴,<br>秋尽江南草木凋⑵。<br>二十四桥明月夜⑶,<br>玉人何处教吹箫⑷。<br>这首诗中,就是第一二四句押韵。<br>  又如:过故人庄(唐·孟浩然)<br>故人具鸡黍⑴,<br>邀我至田家⑵。<br>绿树村边合⑶,<br>青山郭外斜⑷。<br>开筵面场圃⑸,<br>把酒话桑麻⑹。<br>待到重阳日⑺,<br>还来就菊花⑻。<br>  这首诗首句不入韵,二四六八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br>  2、一般押平声韵<br>  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br>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br>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br>  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br>  3、一韵到底<br>  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 <br>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br>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br>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br>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br>  第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与“冬”通押。<br>  4、首押韵可以借邻韵<br>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它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不过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br>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br>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br>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br>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br>  这里,首句韵脚用的“庚”韵部的字,其他用的“青”韵部的字。<br><br></h3> <h3>  五、关于“唱和”。<br>  唱和,亦作“唱酬”、“酬唱”。即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就是依照别人诗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做诗,叫做“和”或“步韵”,主要有三种方式:<br>  1、“次韵”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br>  2、“用韵”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br>  3、“依韵”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br>  如:步杜甫秋兴八首·其四<br>富庶中华有国棋,百年奋斗不空悲。<br>任凭霄汉风云起,尽在三军号令时。<br>天庙运筹如电扫,神功落笔似雷驰。<br>黎民乐业乾坤定,圣主贤侯构浩思。<br>杜甫秋韵其四原玉:<br>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br>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br>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br>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