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牡丹园祭

龙永

<p class="ql-block">  兰州市和平牡丹园总面积3000亩,其中花圃地700亩,荒山造林地2300亩,平均海拔1760米,牡丹品种和野生资源当时属国内外较多。其品种园160亩,收集牡丹品种760个;野生牡丹资源圃30亩,引种栽培野生牡丹9种4个变型;各种花卉树木530种。和平牡丹与洛阳牡丹、菏泽牡丹并称为全国三大牡丹基地。1999年,和平牡丹园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该牡丹园始建立于一九六七年。</p><p class="ql-block"> 3000亩园地,1967年建园,在全国当属较大较早的牡丹专题公园,对于紫斑牡丹而言为全国之冠。全国较早的牡丹名园概况如下:</p><p class="ql-block"> 洛阳王城公园牡丹园,1955年建园,征地291亩,为综合性遗址公园,原有牡丹22个品种214株。其后逐年扩园至一千零八十亩。其中牡丹园设6个观赏点,即牡丹仙子坛、武后赏花坛、牡丹阁、紫斑牡丹园、珍品牡丹园及桥北牡丹园,共占地50000平方米,牡丹5万余株,680个品种;</p><p class="ql-block"> 菏泽古今牡丹园,1982年在明万花村公园的基础上复建,占地50亩;</p><p class="ql-block"> 菏泽万花园,1982年在“何尚书花园”的旧址上重建,占地100亩;</p><p class="ql-block"> 曹州牡丹园,1982年建园,占地1592亩;</p><p class="ql-block"> 洛阳牡丹园,1992年开始建园,占地150亩;</p><p class="ql-block"> 洛阳国家牡丹园,1993年建园,占地450亩;</p><p class="ql-block"> 洛阳国际牡丹园,1999年开始建园,占地380亩;</p><p class="ql-block"> 天彭大唐牡丹园,2009年建园;占地300亩;</p><p class="ql-block"> 菏泽中国牡丹园,2015年建园,占地1200亩</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和平牡丹园是除综合的洛阳王城公园外专业牡丹园中建园最早也是占地面积最大者。当然全国还有很多牡丹园,但牡丹的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洛阳、菏泽、彭州和兰州周边。</p><p class="ql-block"> 甘肃是紫斑牡丹的主要原产地,有着悠久的栽种历史,至今还残存着很多野生种群。1972年在武威汉墓中发现了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陇西与牡丹有着异常久远的渊源,据传,隋末李渊父子起兵后,李渊命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李建成闲暇时常信步园林,对牡丹情有独钟。李唐王朝建立后,李建成被封为太子,遂将牡丹移至长安,植于上林园中。这便是陇西牡丹早于长安之说。后被武则天贬出长安,弃至邙山。花神请来风神雨神帮忙,一夜之间,牡丹便植邙山四野,后又开遍洛阳。所以说“陇西牡丹香天下”,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2001年临洮出土了一对牡丹纹饰陶罐,专家认为是唐初遗物。五代时《宫词》中有:“牡丹移向园中栽,尽是蕃方进入来”的诗句。[宋]胡元质《牡丹记》有前蜀主徐延琼从天水一带移植牡丹至成都的记述。 清代,关中四杰之一的临洮吴镇留下了很多描写这里牡丹的诗句:“牡丹真富贵,狄道颇称雄。”“携的金城酒,敲门问牡丹”。可见在四处做官归来的吴镇眼里还是家乡的牡丹最好。到了1914年,英国人阿尔·法勒( R.Farrer)在武都发现和记录了野生紫斑牡丹。1925年发现香格里拉的植物学家、博学家约瑟夫·洛克在卓尼禅定寺住了一年之久,在寺内的花园中发现了一株单瓣紫斑牡丹植株,他把采集到的种子送到美国阿若德树木园进行播种繁殖,从此,紫斑牡丹走向了世界。</p> <h5><i>在甘肃,乡村的屋前屋后,田边地头随处可见的紫斑牡丹。</i></h5> <h5><i></i></h5> <h5>  <i>  紫斑牡丹的特点之一就是花朵硕大,信手摘下一片较大的花瓣,测量花瓣的长度,为13.5厘米,如果加上花托的直径,由此推断,花朵直径在30厘米左右。</i></h5> <h5>  <i>  这也算紫斑牡丹中的黄牡丹,黄色浅淡,随着花期的延长,黄色越来越淡。</i></h5> 兰州是座有着悠久的栽种牡丹历史的边城。清《甘肃新通志》记载,牡丹“各州府都有,惟兰州较盛;五色具备。”当年,清藩台衙门已有园名气最大,栽种牡丹冠绝一时。民宅的牡丹也毫不逊色,清吴镇更钟情于骆家花园的牡丹:“枹罕花称小洛阳,金城得此讵寻常”。除此之外,亦园、仰园、魏园、慈爱园、金天观等地的牡丹也很有名。甘肃历史上最后一位进士王烜在亦园赏牡丹后留下这样的诗句:“烂漫春光到牡丹,群贤香径共盘桓。问君何处名花园?园是亦园市是兰”。晚清举人周应沣《金天观记》载:观内“牡丹芍药拂槛翻阶,富贵艳尤甲金城”。张维《兰州古今注》载:抗战时,观内“有牡丹百本,高逾寻丈,俱紫色层瓣”。1941年,张大千游金天观,被观内牡丹所动,勾勒敷色,将紫斑牡丹跃然纸上。吴镇主讲兰山书院时,常常在牡丹丛中松土除草,“牡丹”一诗,便是他生活的写照,“老来幽事颇相关,花下蓁芜手自删。最是年年惆怅处,牡丹开日在兰山。”这也是今天兰山的真实写照。 <h5><i>临夏古河州酒厂生产区一角</i></h5> <h5><i>雪后的紫斑牡丹</i></h5> 紫斑牡丹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花镜》上说:牡丹“性宜凉畏热,喜燥恶湿”。紫斑牡丹生长环境一般在海拔1100- 3700米之间。他植株高大、耐旱耐碱、具有迷人的香味、紫斑牡丹抗寒的极限温度可达-43℃,是甘肃极易生长的园林植物。中原成年牡丹的植株一般1.5米左右,鲜有超过2米者。而紫斑成年牡丹大都超过2米,超过3米者也屡见不鲜。清光绪十年(1884年),谭嗣同随父曾到过兰州(其父谭继洵出任甘肃布政使),当时的兰州,牡丹遍及城区各处。布政使署后园牡丹为兰垣之冠。谭嗣同记道:“甘肃故产牡丹,而布政使署中所植为冠。凡百数十本。本著花以百计,高或过屋。”在甘肃把高大的紫斑牡丹称作“树牡丹”。临洮西坪五藏沟的一株“玛瑙盘”,树高3.6米,花开时节人们仰头观望,西坪曹家坪曹发祥家一株百年牡丹,大如梨树,高过屋顶,树主人说他们上房顶都是踩着牡丹树上下。这些牡丹我没有见到,我见到的一株在临洮人眼中或算不得大的,即临洮凤台牡丹。凤台相传是老子飞升的地方,台上台下植有数十株牡丹,其中一株白色紫斑枝高3.5米,冠径5米有余,花开时节美不胜收,所以,在甘肃有“仰观牡丹”之说。紫斑牡丹不但高,而且粗壮,我在临洮孙生顺先生的小院中曾经见过一株“醉杨妃”牡丹花,出地周径153厘米,最大主枝周径91厘米,树龄近百年。牡丹的树龄一般为五十年,但紫斑牡丹百年者并不罕见。人们常说:“老梅少牡丹”,那是对中原牡丹而言,紫斑牡丹不但高大,且其寿命奇长。真是“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紫斑牡丹另一醉人的特点就是香气袭人,正宗的中原牡丹没有香味,西藏黄牡丹有味,但令人不爽。只有紫斑牡丹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br>  紫斑牡丹也有自己显著的短板,品种有限,色泽单调,多为白色到深红、紫红暖色色系,鲜有黄、绿色系,即便找到一两株黄色牡丹,颜色也很淡。花瓣也比中原牡丹要少,洛阳历史上的赵粉、姚黄、魏紫花瓣可近六百余片,天彭牡丹多达880片,而紫斑牡丹我问过一个专业人员,他养过一株丰花牡丹,花蕾大若馒头,可花瓣紧绕在一起,怎么也无法完全开花,他剥开后数之,尚不足三百片。由此可知紫斑牡丹的花瓣至今尚未达到四百片,达到三百已经少之又少了。 <h5>  <i>  临洮县农户孙生顺小院一角,院内栽有牡丹数十株,图中的两株为百年木丹。</i></h5> <h5>  <i>上图左侧一株,名唤“醉杨妃”,花高两米多,出地直径50厘米,最粗的一枝直径30厘米,这也是我见过最粗的牡丹花花桩。</i></h5> <h5>  <i>  据花主人根据栽花人辈份推算,我拍这张照片的时间(2012年)树龄在八-九十年之间,尚不足百年。</i></h5> <h5> <i>出地直径50厘米。</i></h5> <h5>  <i>  最大一枝直径30厘米。</i></h5> <h5>  <i>  出地直径50厘米。</i></h5> <h5><i>  右侧一株名唤“玛瑙盘”,花高三米五六,主干二十多厘米,比那株“醉杨妃“的主干略细,但高出许多。在当地,人们把这种高大的紫斑牡丹(只有紫斑牡丹能长到如此高大)称作“树牡丹”。</i></h5> <h5>  <i>开在3米以上的花朵。</i></h5> <h5>  <i>花主人孙生顺先生和他的“玛瑙盘“,右下角的黄牡丹,系紫斑牡丹和中原黄牡丹的杂交品种,植株高度一米左右,但在高大的“玛瑙盘”下,显得多少有点微不足道。</i></h5> <h5>  <i>树龄据推算比“醉杨妃“略长,但也不足百年。</i></h5> <h5>  <i>开在3米以上的花朵。</i></h5> 甘肃人酷爱牡丹,特别在兰州、陇西、榆中、临洮、河州一带。临夏回族自治州,古称枹罕,后改河州。是回、东乡、保安、萨拉、土、藏、汉等22个民族人民的集聚地。这里的各族人民酷爱牡丹,古有“枹罕小洛阳”的美誉。花开时节,十里八乡的人们走街窜巷“浪牡丹”,就像过年一样。尤其,南滨河路十里牡丹观光带,万寿山下的古河州酒厂,红园,东郊公园都是花的乐土,牡丹的王国。真是“牡丹随处有,决胜是河州”。河州有三宝:花儿,牡丹和青砖雕。花儿原指牡丹,青砖雕的题材多取之牡丹。明·谢缙被贬河州时,有“秦地山河无积石,至今花树似咸京”的诗句,可见当时河州牡丹堪比长安。河州人深爱牡丹,院里栽牡丹,墙上刻牡丹,歌里唱牡丹,嘴里还喝着牡丹(指古河州酒以牡丹为图标)。踏进河州,耳边便飘来花儿动听的旋律,“五月端阳抬轿哩,牡丹开的笑哩,四路少年都瞭哩,都把花儿来好哩.…”。 河州也是整个甘肃的缩印。 <h5>  <i>  这是临洮“超然台”前的一株紫斑白牡丹,植于何时,我没有打问到确切的时间,据当地老人说,他们儿是就有。据传,老子在甘肃的大体行程线路是: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东北),过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入甘肃,经游天水、陇西、临洮、兰州、酒泉等地后,又回到陇西邑,落户临洮,最终在临洮东山超然台“飞升”。</i></h5> <h5>  <i>  独株花丛直径5米多,花高3.5 米。</i></h5> <p class="ql-block">  早些年,甘肃的牡丹产业和牡丹文化发展的尚可。1983年首届洛阳牡丹花会于4月15日至25日(谷雨时节)成功举办。过了七年,兰州于1990年开始每年五月份在和平牡丹园举办甘肃牡丹花会。又过了两年,睡醒了的菏泽于1992年起,每年在4月—5月之间,举办菏泽国际牡丹花节,一直延续至今。</p> 这是兰州某宾馆庭院中的一株名唤”满堂红“的红牡丹,该株牡丹植于1955年前后,三根主干直径与花朵直径相差不多。 <p class="ql-block">  事情变故发生在2004年,随着经济大潮的发展,和平牡丹园距兰州中心市区的距离越来越近,地价越来越高,大面积的牡丹每年的盛花期不足三周,于是乎和平牡丹园经甘肃省民政厅批准改为“和平牡丹园公墓”,美其名曰“和平牡丹园,人生后花园”。这一改动,给这一园区带来滚滚财源。当然,呜呼哀哉,和平牡丹园就这么没了。甘肃是个旅游大省,除了沙漠中的一泓清泉月牙泉(也被我们整的名存实亡了),戈壁滩上的一座雄关,张掖的七彩丹霞,天水的麦积古刹,以及阿万仓的苍茫,官鹅沟的秀丽,西秦岭的雄宏,扎尕那幽静,是乎甘肃对全国人民还应该有更多的贡献。比如,这个古老的紫斑牡丹。</p><p class="ql-block"> 至于钱,我不清楚怎样操作更加划算。2021年5月10日,为期一个多月的第39届洛阳牡丹文化节圆满落下帷幕。据统计,本届牡丹文化节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3048.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78.19亿元。至于菏泽,2013年第22届国际牡丹花会接待海内外游客达568.42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30亿元,近几年的收入情况不太清楚,恐怕只会增加不会减少。</p><p class="ql-block">  本来从发达地区在4月初启程,一路看曹州牡丹,洛阳牡丹,在5月初到兰州和平看牡丹,端午前后到河州看牡丹,然后到甘南度夏,一个多么惬意的牡丹之旅。然而,由于兰州和平牡丹园的缺失,这条线就断了。</p> 站在牡丹前拍照的人。 <h5>  <i>  淹没在花丛中的站人。</i></h5> <p class="ql-block">  牡丹作为一种文化已经深深的植入甘肃人的心中。和平牡丹园虽然没了,这些醉心于牡丹的人还在,他们中的部分人在兰州新区边的山沟里建起了兰州中川牡丹园,占地面积约2000亩,每年五月下旬至六月初满山牡丹盛开,游人如织,但都是兰州附近的游人。然而移栽于园中的一些百年树牡丹的主杆多已干枯,新栽牡丹尚未成树,它的观赏性与其他老牌牡丹园拉开了显著的距离。尤其是紫斑牡丹,需要几十年方能成型。和平牡丹园还有一部分老人在榆中县城东侧马衔山余麓上,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坡上建起了陇右牡丹园,在五百多亩山地上栽了几万株牡丹,然而,园址偏远,交通不便,牡丹的植株尚嫌嫩小,鲜有人进入。其实,值得一看的倒是由和平牡丹园公墓沿309国道向西,进官滩沟至天香山,山上的山沟里到处是牡丹,与山林交织在一起,蔚为大观。从每年的五月初山下海拔一千六七百米处开花,随着时间的推移,花海慢慢向山腰移动,一直上升到海拔两千四五百米的地方,花期也延续到端阳节之后。继续向冰川方向攀爬,散落在农舍中的牡丹,到七月尚可见到。这里花地面积仅天香山上有五百余亩,官滩沟两侧连绵不断,没有人给出可靠的亩数。</p> 2000年,菏泽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牡丹之乡"。2012年4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牡丹之都”。在民间还有洛阳、亳州和曹州被世人称为我国“三大丹都”。本来其中之一应该属于兰州。然而兰州却被无声无息地挤在“三大丹都”之外,个中因由只有兰州人自己清楚,其中部分策划人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恐怕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