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再来宁夏青铜峡小坝,为了送别婆婆</p> <p class="ql-block"> 宁夏本是个缺雨的地方,几天来却是接连的降雨,凌晨又是一场大雨,洗净了乡间小道</p> <p class="ql-block"> 蓝天露了出来,远处的大坝电厂,一束束白烟与白云交织在一起,倒也好看</p> <p class="ql-block"> 偶然得知青铜峡境内有一段古长城,距离婆婆长眠的西山仅有十几公里的距离,打算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车在葡萄园间的砂石路上绕来绕去,贺兰山脉静静地横卧在天边</p> <p class="ql-block"> 寻路不见,却把甘城子里各有特色的葡萄庄园看了个遍</p> <p class="ql-block"> 终于绕到了戈壁滩上,一群马儿在广阔的荒漠戈壁上自在地游荡</p> <p class="ql-block"> 戈壁滩上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路况并不好,一路颠簸</span>来到贺兰山脚下,定位发现这里居然是宁夏与内蒙古的交界处,地图名“峰口子”</p> <p class="ql-block"> 青铜峡境内的古长城,南起芦沟湖(与中宁段接壤),北至汝龙沟(与永宁段接壤),全长约60公里,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p> <p class="ql-block"> 城墙一路延伸,时断时续,留存的部分大都坍塌毁损严重,破败不堪</p> <p class="ql-block"> 因地处戈壁深处,位置极其偏僻,道路不畅,常人难以到达,这段长城在很长一段历史时间沉寂无闻,现在也仅仅<span style="font-size: 18px;">偶有徒步爱好者来一睹它的芳容</span></p> <p class="ql-block"> 宁夏素有“中国长城博物馆”之称,现存战国时代、秦至明代各个时期所修建的长城遗址。明代长城在宁夏长度约400多公里,主要有吴忠市灵武横城盐池县东的“河东墙”;中卫到广武沿黄河北岸的“城西南墙”;青铜峡大坝至三关口的“西北门墙”等</p> <p class="ql-block"> 宁夏长城多为土夯而成,与北京八达岭等处的砖砌长城风格不同</p> <p class="ql-block"> 在贺兰山山前的冲积扇区域的夯土敌台,由黄沙土夹杂小石粒夯筑而成,现存夯体遗址寸草不生</p> <p class="ql-block"> 荒原、蓝天、白云,断垣,共同构成了大西北独有的沧桑辽阔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伸手可以触摸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沙漠植物骆驼蓬</p> <p class="ql-block"> 沿着长城内侧走了约500米,这个位置应该是个墩台基址</p> <p class="ql-block"> 从缺口处可以走到长城外侧的壕堑,这里已经属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地域</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要在宁夏修筑长城呢?如果摊开中国地图,会发现宁夏地处西北的枢纽位置:向东越过黄河可以连通陕北重镇榆林和延安,向西出贺兰山口可以到达广袤的阿拉善高原、出六盘山可以沿河西走廊到达兰州,向北沿黄河可以到达富饶的河套平原,向南沿黄河支流清水河谷可直达关中平原,明代有人评价宁夏地位时说:“宁夏当天下西北要冲,孤悬大河之外,实关陕之藩篱,京师之阪也。”良好的通达性使得宁夏自古就是中原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相互争夺的要塞,从秦汉北击匈奴,到隋唐收服突厥;从西夏与北宋拉锯,到蒙元三灭西夏;从明朝将宁夏、固原二镇列为九边重镇,到康熙帝东渡黄河亲征葛尔丹,宁夏作为边防要地,一直是向西和向北防御的主战场,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生死存亡,是当之无愧的“关中之屏障,河陇之咽喉”</p> <p class="ql-block"> 相关数据显示,宁夏境内的长城,从战国开始,经过秦、汉、隋、明数朝的不断修筑,总长度达1500公里,可见墙体约为1038公里,穿越宁夏19个县(市、区)。从六盘山到贺兰山的一条条长城遗迹,其整体形状紧随地形地貌,将宁夏围拢在臂弯中,像一部中国长城通史,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p> <p class="ql-block"> 期待能有更多的人一起来关注与保护宁夏古长城这一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