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蒙张华尧校长厚爱,感朱坊中学桥头校区(以下简称桥头校区)十年办学不易,特撰此文以记,与诸君共勉!题曰“不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扬”者,尊择“人民至上国为重,不须扬鞭自奋蹄”中“不”和“扬”字,顺取“不须扬鞭”“不须张扬”“不必表扬”之意,寓“安静中做教育”“顺其自然促人成展”之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民至上国为重,不需扬鞭自奋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桥头校区的大门,正是这副红底黄字的对联赫然映入眼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赞许?!是鞭策?!还是期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首任校长潘名森老先生在2020年11月为桥头校区撰拟的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小桥头,能否堪此大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桥头初中(现桥头校区)于1978年8月,由时任朱坊乡教培处主任的潘名森同志领衔筹建创办。从选址到建校舍,到1979年8月招生开班,潘名森同志无不躬身亲行,甚至扬起镐头挖山开路。众望所归,他成为桥头初中首任校长。首批近百名毕业生中考升入南康中学重点班6人(当时没有均衡生指标),一举成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3年8月,在当时办“大教育”的背景下,桥头初中撤并至朱坊中学,改办“桥头小学高小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2年8月,应当地百姓要求,桥头初中恢复办学,更名为“朱坊中学桥头校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批仅招收七年级新生,计划120人,实际报名95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4-2018四年达到高峰,在校学生维持在300左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2018年9月开始逐年下降,现有学生150名,专任教师12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桥头校区自开办以来,教育教学效果显著:2015年第一批毕业生85人参加中考(包括两名随班就读生),升入南康中学重点班9人,升入高中比例达到7成以上。此后每年均能达到或超过这个水平。其中2020年考入北京大学的王玉珍同学,于2017年6月在桥头校区毕业,该批学生参加中考100人整,考入康中重点班13名。2021年中考45名考生,考入南康中学重点班8人,再创新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考只是管窥一斑,不足为据。其实桥头校区虽然偏僻,规模微小,但这里的学生从未缺少城区学校所有的体验:运动会、文艺汇演、书法、演讲、音乐、美术、舞蹈、劳动、阅读、传统文化等等,可谓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没有早晚自习、没有补课、没有课外辅导机构,学生普通,教师平凡,不俗的成绩缘何而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桥头村座位朱坊乡北部,距圩镇7.5公里,940乡道可至,背靠犹江,东临荷树村,南抵花树村,西接土石村。桥头校区跨占桥头与土石两村之无名小界山,大部占桥头村,四周群山起伏,树竹密布,前约三百米有小溪,终年流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初的校园,只有6间砖瓦教室,一栋二层砖混楼(其中14间宿舍、4间办公用房),砖瓦3间(为厨房和男女浴室),没有卫生间,没有自来水,没有网络,没有电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偏远,艰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2年8月,听闻桥头校区办学,时任朱坊中学政治处主任的赖积瑞同志,主动请缨,多方筹谋,凑齐6名老师和1名后勤人员共7人,开启了一段微不足道却执着的教育征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成绩,来自于各级领导和同仁及社会各界的关心爱护,来自于源远流长的积淀,来自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党中央发出号召,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这个大背景下,每个人的努力都有了价值的肯定和归宿。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各级领导的关心,为桥头校区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地淳朴善良的民风与学校勤奋进取的校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桥头初中青山环绕,水净土沃,远离工业的轰鸣和商业的喧闹,淳真自然。村民们尊师重教,求真求学之风纯正绵长。自开办以来,桥头初中历届毕业生群英齐出,无论是政界、军界、学界,还是工商界等,各个领域都有桥中人打开的一方天地。前辈们作出的表率,更激励着后来者的不懈追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任校长的精心治校,为桥头校区注入了一脉相承的发展基因。现在桥头校区的负责人赖积瑞同志,就是这些基因的集成者。他把这些前辈的精华,集中在桥头校区移栽,开花,结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桥头初中创始校长潘名森老先生,退休多年,年近仗朝。欣闻桥头校区办学,早早赶来,习惯性的,在学校大门站立守候,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欢迎时隔十年后的初中师生再进校园。潘老的这份坚守和期许,令人无不为之动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守望和坚持,是一个教育者的所必备的基本功。没有这个基本功,所有的技巧和先进的理念,终将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整个校园是校长的阵地,那么教室就是班主任的阵地,课堂就是任课老师的阵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坚守阵地,在桥头校区体现得尤为突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天清晨,迎接学生踏入校园的,一定是赖积瑞同志的微笑和值日教师的问候;教室里,班主任的身影就是不变的雕塑。而放学时的校大门,则成了作别的亭台,学生如流水,与列队的老师一一道别,一声声“老师再见”,一句句“注意安全”,师生和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和学生一起劳动、一起歌唱、一起跳舞,陪护学生午休、共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是父母,胜似父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复一日,年复一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说,爱是教育之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守望就是最执着的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说,重复是学习之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坚持就是最柔软的重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的守望和坚持,成就了桥头校区的教与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什么样的校长就是什么样的学校。在学校师生员工的关系中,校长与学生的关系是最微妙的一对。运用好这对关系,往往能起事半功倍之效。偏偏这对关系也最被人们所忽略。治校的第一步就是筑牢这对关系,校长不但要把办学思想、理念、计划、目标、教育教学技巧等等,毫无障碍地授至每一个学生心田,也要真性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学生感受校长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尾呼应,方向一致,前拉后推,从一个奇妙的角度推动学校前进,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周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就是思想引领的绝佳时机。赖积瑞同志必定亲自演说,旁征博引,博古通今,从当今时事入手,大至国际形势,小至角落尘网,远至远古文明,近至脚下青苔,于万象中抓获真义,示众以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赖积瑞同志经常深入学生当中,与学生一起聊天,驱散他们心中的疑惑,探索学习规律,传授生活技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桥头校区虽小且偏,但从恢复办学的第一天开始,赖积瑞同志就以大学校的标准要求全体师生,毫不含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制定计划,到执行修正,到总结表彰,党建、思想政治、安全、教学、后勤、工会、团队等等不一而足,开学典礼、节庆、运动会、体教融合、文艺汇演、综合实践、学科活动、书画展、手抄报、作文赛、演讲、诵读有板有眼,全体师生全员参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特别是教学工作,赖积瑞同志秉持“质量至上”原则,抓实教学过程,严格常规管理,高效教研教改,精心培养帮扶。历年来,桥头校区教学质量优良,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高升,全体师生均能体会成就和收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是特种行业,没有自由的灵魂,教不出自由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解放校园,把自由还给校园。赖积瑞同志努力为全体师生创造各种条件,给老师各种机会:做主的机会、犯错的机会,鼓励他们建造自己的教育领地,去尝试、去创造、去摆弄、去折腾,让他们自己判断和评估,不担心犯错,不粗暴干预。赖积瑞同志要做的就是做一个冷静的察者和热情的观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释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教融合”“经典咏流传”“主题演讲”“趣味实验”“拓展阅读”……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学生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能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但这样的人凤毛麟角,大部分人是很平凡的茫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何立足平凡,超越平凡,追求卓越,是人生的一大课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桥头校区在总结前辈的基础上,把朱坊中学“对抗积胜”传统引向深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既然很难做到高瞻远瞩,那就以身边的同学为对手,以超越对手作为最近目标,互相挑战,互为台阶,在竞争中一步一步提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身边的同学作为超越的目标,没有高大上,既生动自然,又具体形象,不经意中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前进的内驱动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改善办学条件,赖积瑞同志充分发挥当地丰富的乡贤和校友资源,成立了“桥头初中校友联谊会奖教助学基金”,每学年的奖励和慰问,给桥头校区师生以莫大鼓励。同时,为学校添置了办公电脑、办公桌、会议桌、图书室、广播系统、乒乓球室、篮球场、羽毛球场等等,改善了办公条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丰富的业余生活和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师生安心教学生活。办学初,学校没有自来水,只有小储量的井水,用水成最大问题。为了保证师生用水,赖积瑞同志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水池抽满,一抽逾七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拥有积极健康的业余生活,才算完整。赖积瑞同志充分利用工作间隙,倡导教学沙龙、厨艺比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书法赛、唱歌比赛等,增进了大家的友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时,为了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赖积瑞同志因地制宜,动员全体师生参与,要求每个老师都能主持和组织全校性的大型活动,让偏僻的山村孩子第一次体验了运动会、文艺汇演、国旗下朗诵、英语演讲等。各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各类比赛活动、实践活动、探究活动,开辟了课本之外的多彩世界,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桥头校区钟灵毓秀,非常适合做教育,成就了太多的老师和学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里,赖积瑞同志写下了他的教育格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风吹麦浪,自守望,愉净问芬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的老师就是麦田守望者,能欣赏麦浪,还能讨论麦子的芬芳,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必扬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