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岁月钩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漫谈西北古老剧种西秦戏竟放南国边陲海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涂少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前些时候在朋友圈得见,广东省汕尾市西秦戏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人,吕维平舞台艺术四十年剧照的精彩瞬间。凝视图片中吕维平扮演的角色人物,神采里的一瞥一瞽,定格中的举手投足,我的思绪随着画面沉浸在吕维平哪漫长的五十多年,孜孜不倦追求戏曲表演艺术的磨砺路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初次相识吕维平时,我对西北的秦戏竟然存活于南方边陲海陆丰,很是惊诧不已像是一团谜,我十分饶有兴趣上网搜寻相关资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据查,“西秦戏”植根于广东海陆丰,它的形成说法有二;一说明代万历年间,陕西陇右(今甘肃天水)有位刘天虞(与同代戏剧家汤显祖是挚友),到广州做官,带三个西秦腔班子,经过江西流入粤东、闽南、台北一带,后来在海丰扎根,并与海丰民间艺术和语言结合,逐渐游离于西秦腔而自立门户,形成西秦戏;又有一说,明崇祯年间,李自成的败军沿闽赣边界进入广东之后,败军中一些陕甘艺人在海丰聚班演戏所留传下来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更倾向第二种说法,闯王李自成几万人在江西瑞昌、湖北恶战,有说是在九宫山自杀说与石门夹山寺出家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李自成兵败后去了广东。具体位置是广东省韶关市代管的乐昌市,这里有一座金城山,李自成就在这里继续反抗清军。李自成之死距离现在三百多年,历史的真相实在难以确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李自成死在什么地方不是重要,而是几万败军幸存者流亡区域是一定会有人文的遗迹。推想李自成败走闽赣湘粤流亡在潮汕一带,随军的西秦戏艺人结班社,乡音不改以解思乡之苦,西秦戏代代相传融入潮汕这片乡土完全就是可靠的依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有说,西秦戏明末清初,广州方言地区及粤东闽南语地区,都有西秦戏流行。 一路从湖南、湖北传入,一路从江西、福建传入,故西秦戏有上、下路之分。戏曲是艺人技艺传授,受到观众欣赏才得于存活。他们在这块狭窄的沿海地带生存,必然会相互竞争,因而艺术的发展创新是一个主要的课题。上演剧目丰富,艺术上也不断创新、发展,出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老一代艺人张汉标、罗宗满、曾月初、陈铭诩、林泳、马富、张木顺、曾炮、林德祥、张德、蔡栗、周世妹、林白妹,以及名演员罗振标、孙俊德、陈伯思、周汉孙、唐托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西北是戏曲艺术的发祥之地秦腔、晋剧、乱弹…清道光年间,海丰举人黄宗汉作竹枝词:“十月山村人谢神,梨园最好唱西秦,声容近数兴华旦,未许东施强效颦。”民国时期西秦戏还活跃在潮汕地区,后来只有海丰有西秦戏专业剧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纵观西秦戏剧目过千,行当完备调式、板式俱全,西秦戏称得上是祖宗辈,它是北方代表《花部》最具有影响的地方剧种。存活在海陆丰西秦戏这一支古老剧种,在众所周知的特殊年代也曾经是几乎濒临灭绝,。当在七十年代末期传统戏解禁时,幸存于世老一辈艺术家如罗振标,唐托等老艺人抢救性培训了西秦戏,才得以薪火传承。吕维平正是那一批优秀的传续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戏曲表演艺术的存活取决于有影响的名角儿诞生,是由角儿传承艺术、发展艺术,没有名角儿就没有观众,就没有剧种的生存的空间。吕维平是西秦戏的后起之秀,是优秀继承者中的佼佼者,他成为了西秦戏扛把子的表演艺术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欣赏吕维平的舞台艺术凸显出他的表演功力非是一般。表演章法严谨,身段功架唱念做舞大气,角色人物情绪拿捏准确,有着“大班子”角儿的气度,充分体现他的职业艺人修养所成。吕维平舞台气质是来自他对戏曲本体的理解,运用程式活泛没有程式痕迹外露,才少有匠气彰显舞台上的帅气,拾级而上才能踏上艺术家的巅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吕维平是西秦戏的坚守者、守望者、传承者,戏曲现实状况并不是很乐观,五分之二的经费经营一个团要维持演职员温饱,五分之三的经费缺口要靠演出市场获得,这是何等的艰辛?他懂得主演骨干是一个团体的梁柱,深深知道“天下第一团”这棵唯一的古树,不能枯死在他们这一代。吕维平作为团长这个领头人的头等重任,要在广东戏曲界要有响声,要在全国戏曲界保有名声,要在剧团演职员心中有号召声,这是何其难也?有响声拼剧目,保名声出新人,有号召声靠德行,“舞台一亩三分地,声声催耕勤耕耘。”还要能够“忍”,忍字心上刃,最冤是莫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同为职业戏曲艺人,倍能够体味吕维平一路走来的那份艰辛。如今他仍然执着于西秦戏文化传播,着眼在青少年的艺术培养,我为之动容更为我所敬佩,曾敬言吕维平:“戏曲职业人的生命是在舞台上鲜活,在生活中煎熬;酸、甜、苦、辣化成虚无的角色人物活在观众的心里,留在自己的美好回忆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2年6月22日江西·南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