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香的艾草,青烟撩绕的艾草火腰子

雁燕

<h3>  《本草纲目》记载:“艾草,味苦味辛,无毒。具有温通经络、益气活血、祛寒止痛、清热解毒、理气调经增补元气等功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径、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等功效。”近几年许多地方发展了有规模的艾草种植基地。加工制成艾条、艾绒,洗泡熏蒸。在南方艾叶打碎,叶汁与糯米混合,放进蒸笼,做成甘甜的艾草糕。这些关于艾草多种多样的功能用途,是我长大以后才有了的概念。但认识艾草是八九岁在农村割喂猪喂羊草时的事。</h3> <h3>  </h3> <h3>  我的祖籍山西晋中寿阳,父亲是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革命。五六年从部队转业到汾阳杏花村汾酒厂工作。六二年响应国家号召,母亲、哥哥、我,被压缩成为杏花村的农民。六五年出生的妹妹自然与我们一起落户杏花村,可以说我们兄妹三人,是生于杏花村,长在杏花村。父亲在杏花村汾酒厂工作是属于市民户口,吃供应粮。母亲、哥哥、我、妹妹四人,是杏花村西堡大队第二生产队的农民,在队里分粮分菜。我们是一个工农结合的家庭。我们家一直住在杏花村新堡子街。开始是租住在新堡子街南侧郭伯伯家院里。我五岁那年又搬到新堡子街北侧侯伯伯家院。我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杏花村农村学校完成。我就是地地道道农村长大的孩子。割喂猪喂羊的草,拾柴捡疙撩(汾酒厂锅炉房倒出来的炉渣中没有完全燃烧尽还能烧火的小炭块)绞水抬水,拾麦子、捡红薯胡萝卜等等活儿样样都会干。那时候我知道喂猪草就要割灰條、红谷儿、甜苣、马蹄莲等等。喂羊草就要割拜子草、野芦苇、甜苣苦苣、蒲公英、喇叭花、狗尾巴草这类草。割草的时候总能碰到长在水渠边,野地里的野生艾草,虽然不能喂猪喂羊,不是我筐子里要的草。但总会被它那淡淡的清香所吸引,凑到野艾草跟前闻闻它那淡雅的香气。大大咧咧的男孩子用镰刀齐根割下野艾草別在裤子腰带上,有的编成艾草草帽戴在头上,像绿林好汉。而我们女孩子则把野艾叶摘下来,小心翼翼用手绢包起来,装在衣服口袋里。既能闻香又能逼走蚊虫。</h3> <h3>  当水渠边野艾草长到二尺多高,老嫩正合适的时候。房东侯伯伯就用镰刀割回两大捆,把野艾草分成两股,用手拧成麻花状长长的野艾草绳,当地叫火腰子。十来岁的我,没有手劲,总拧不紧,于是就模仿自己梳头发编辫子的方法。把野艾草一头用细草扎紧,然后分成三股,编成了艾草辫子,那一股艾草不够长,就取几根续上,感觉编的长度差不多,收口处再用细草扎紧,一条长长的艾草大辫子大功告成。侯伯伯夸奖说:“这种样式的火腰子,编的既光溜又柔软,像姑娘头上扎的超长的漂亮大辫子”。几天功夫三四拾条火腰子编好啦。一条条挂在房檐下墙上钉着的大钉子上晾晒,挂不下的就搭在院子里晒衣服的铁丝上晒着。有时候野艾草割不了那么多,编火腰子还会参杂些野艾蒿,甚至于还要掺杂些青蒿。那个年代既没有电视看,有没有手机刷。夏天的晚上,屋子里闷热的呆不了,大人小孩都在院子里乘凉。有的坐着小板凳,有的坐着纸箱子拆下的硬纸板,有的坐着炕上铺过的旧席子。手里摇着芭蕉扇,或干脆拿一块硬纸板当扇子。夏天我爸爸找来电工,从我们家北屋引到院里两条电线,装了一个60瓦的灯泡。这样夏天的晚上在院里乘凉,男人们可以抽烟谈天说地,女人们可以纳鞋底补袜子,孩子们也可以在点灯下看书玩耍。当时房东侯伯伯家住正房,我们家住西房。东面一排是猪圈羊圈,南面葡萄架,枣树,种的蔬菜。晚上院里蚊子多,不时有蚊子嗡嗡在跟前飞,一不小心被蚊子叮几个包。这时候侯伯伯便把先前用野艾草编好晒干的火腰子,伸进灶台火口点着,挂在院子里凉晒衣服的铁丝上。艾草火腰子从头起燃起火星,冒出淡蓝色的烟雾,弥漫的烟雾有一股淡淡的艾草清香气味,有一种云里雾里飘渺的感觉。神奇的火腰子燃放出缭绕的烟气,把蚊子、小飞虫熏跑。孩子们继续玩耍,看书,大娘,婶婶们继续唠嗑,侯伯伯则叭嗒叭叭用烟袋抽着旱烟,那时候火柴是凭券供应,比较紧俏,大人小孩都舍不得浪费一根火柴。男人们用艾草火腰子点旱烟,女人们用它引燃柴火做饭,也是艾草火腰子一个重要使命。既方便又节约了火柴。</h3> <h3>  记得是一个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都插上了野艾草。艾草的清香弥漫了满屋子,满院子,满条街……大家吃过晚饭照例在院子里乘凉。对门院里的党伯伯也走进我们院。听大人们说过,党伯伯年轻的时候是在天津做买卖,能写会算写的一手好毛笔字,是我们这条街上最有文化的人,现任大队会计。我哥哥就从党伯伯那里借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书。闲聊间,党伯伯指着家门上插着的艾草,问我们几个孩子:“端午节为什么家门要插艾草?”我抢着回答“辟邪”。接下来党伯伯给我们几个孩子讲述关于艾草辟邪的故事。“从前有个小伙子,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孝子。这天他和老娘去赶集,走到村口,老娘就走不动啦,孝子弯下腰背起老娘就向前走,这情景被路过的一土匪头子看见了,很受感动。因为端午节这天土匪们要下山抢劫,今天是来踩点的。土匪头子不想伤了这个孝子,于是土匪头子告诉孝子,端午这天在门上插艾草可保平安。孝子回去后就告诉全村的人,让他们端午节这天在门上插上艾草可保平安。全村人都照做了。端午节这天,果然土匪来抢劫,出发前土匪头子有命,不许碰门上插艾草的人家。当他们来到孝子所住的村庄时,见每户人家门上都插有艾草,想起头头的命令,所以他们就没有抢那个村庄。从此端午节门上插艾草防土匪的事不胫而走。到后来,虽然已经没有土匪了,但人们还是把端午节门上插艾草辟邪去祟消灾的习惯保留至今。”听完党伯伯的故事,我对孝子油然起敬,心中埋下好人有好报的种子。对艾草有了一种特别神秘感,它成为我心目中辟邪去祟消灾保平安的神草!<br>  想起两天前深夜有黄鼠狼窜进院子,偷吃鸡事件发生。虽然没有得逞。但大人小孩心里多了一份担心。当即我就把割草筐子里还剩的野艾草,别在院里鸡窝口。果然,以后黄鼠狼再也没有敢来偷吃鸡。大人们夸我聪明,用艾草辟邪去祟的办法,震慑住了黄鼠狼。</h3> <h3>  是我上初一的那一年秋天,房东侯伯伯把人们割去野艾草留下的根,挖回两笼子(当地对箩筐的叫法)。在我们院子西侧自己家种菜的菜园子,靠南墙的地方,翻松一小块地。约隔一尺左右挖一个坑,把带土的野艾草根放进坑里,我负责用小锄锄把坑周围的土埋住野艾草根,只露一点野艾草枝头。目测种了有五小畦,五十多株。侯伯伯用大水桶,我用小水桶从菜园子的咸水井绞上水,一株一株浇灌。(解释一下,当时在我们杏花村,做饭人饮用水是去大队门口自来水管担甜水。洗洗刷刷浇花浇菜家禽牲畜饮用,都是用自己家院子里咸水井里的咸水。每家都有一个甜水缸,一个咸水缸分开存储水。我十来岁就会用绞水辘辘使小号水桶从西侧院菜园子的咸水井往上绞水。)当年在栽种的艾草根部长出小丫丫,小叶叶。冬天的时候侯伯伯和我给艾草根培了土。来年春天,根部苞出三四枝艾草小枝,我和侯伯伯给它们松土,浇水,施羊粪,艾草枝一天天长粗长高,艾草叶一天天伸展长大,每片艾草叶裂成主体相连五瓣小片,每裂片又有三枚左右的小裂齿,上尖下宽,错落有致的边齿,煞是好看。艾草叶上面是绿色,下面是长满细细灰白色绒毛的灰白色,一阵微风吹拂,有的艾草叶露出叶下的灰白色,远远看过去,是一朵朵白花一片片绿叶在随风舞动。端午节前艾草长到二尺左右高度。我们收割艾草时,会留下几株让它继续生长。艾草还会开出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样的花。</h3> <h3>  1978年落实政策,妈妈、妹妹转成市民户口,杏花村汾酒厂给家属分配了房子。我们家搬离了新堡子街侯伯伯家的院子。以后,我外地求学工作,成家立业。大概是八十年代初,杏花村汾酒厂扩建,我住过的杏花村新堡子街整条街动迁。我再回去时这条街已经不复存在。五十多年过去了,童年少年经历的往事,总会浮现在眼前,我总会梦到那生活了十几年的农家院子;梦到那菜园南侧一小片飘香的艾草;梦到那闪着火星青烟缭绕的艾草火腰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