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氏豆干

伊人映像

2016年到商城县苏仙石采风,接触到易氏豆干第六代传入田秀林,独特的制作工艺吸引了我,7年间,我十多次前往拍摄。<br> 易氏豆干始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易继奎,扬名于民国,鼎盛于建国前,见证了中华民族鲜活的文化历史。<br> 历史价值,200多年历史,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中华民族群体价值及杰出的创造力,展现了豆干制作技艺最古老、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br> 文化价值,影响了几代人,丰富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内涵,如今作为乡愁的代言词。<br> 营养价值,运用16道工序,使人们的味蕾发生改变,还有很高的药物价值,古医书记载,有益气、健脾、消肿痛、清热散血、下大肠浊气等疗效,常食者能增强体质,健美肌肤,有益菌保护肠道,增强胃部吸收。<br> 易氏豆干技艺制作,主要靠世代家族传承,如今已有8代。7代子孙易跃,将易氏豆干发扬光大,产品由原先单一的鸭蛋干,到现在的水豆腐、豆油、二薄、原味豆干。2016年,田秀林创建了苏仙石臭豆腐有限公司,并申报了信阳市非遗,2020年申报河南省非遗。 田秀林,如今易氏豆干当家人,22岁跟随丈夫承接该技艺,有两子。<br>她手上的卤水坛子是祖上传承下来的,据说,跑日本时,老人就带走这唯一的家当。 原材料的选择,选择水分含量百分之8、金黄色、有光泽的优质黄豆。 她家的后院就是有名的流璃河,金刚台脚下,古子安贡国发源地。<br>每天,将大豆筛选完毕,再用河水浸泡。 大缸是用来泡发黄豆的,季节不同,泡豆时长也不一样。 磨浆,上一辈磨浆用的是手推的石磨,现在用的是电动机器,大大减轻劳动力。 点膏,原先师傅做豆腐用的是草灰沉淀处理后的水,现在技术革新了。 划块,将定型的水豆腐装进容器,控出多余的水分。 成型,水豆腐压好了,热气腾腾,可以出售了。 滤干水分的豆腐,可以包装了。 包豆腐干,做这活要手快,麻利完成包装。 两次挤压,考验人的体力。 现在这活交给第七代传入,小伙子干劲十足。 拆包,腿脚有点残疾的老人负责做这活,收入可以保障他的温饱。 温馨,家庭作坊虽然忙碌,笑口常开。 烘培,八岁的小儿子一放学就回家帮忙干活. 烘干,小伙子大学毕业回家接管豆干作坊,电气化生产提高工作效率。 晾干,豆干已经成为金黄色了,喜欢吃原味的,可以拿厨房里烧菜了。 晒干,有太阳的日子,就让豆干接触一下,时间长短是有考究的。 煮豆干,用地锅柴火大火烧水,将晾好的豆干放进铁锅里杀菌,几分钟后捞起控水。 卤水泡,这是最关键的一部,秘制祖传配方,几个小时后捞起。 鸭蛋干,此时豆干像臭鸭蛋的味道,故叫鸭蛋干。 真空包装,便于长途运输,提高保值期,如今物流发往全国。 乡愁,豆干文化,游子节假日返乡必带的产品。 年复一年,孩子已经撑起一片天。 味道不错吧? 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其乐融融。 晒豆油,深受人们喜欢的豆产品,营养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