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漫长且愉快,日子发出声响。

小微文字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沈复的《浮生六记》很喜欢其中一章是记述他们春天赏油菜花的情节。文曰:“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的是油菜花开时,沈复他们想去田间赏花,但附近没有酒家,提着食盒去,吃冷食,喝冷酒又觉得没有意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沈复他们一伙人有的说就近觅饮吧,或者看完花回来再喝。但沈复觉得“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大伙商议末定,芸娘(沈复的妻子)笑曰:“明日但各出杖头钱,我自担炉火来。”众笑曰:“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众人都走后,沈复问芸娘曰:“卿果自往乎?”芸娘曰:“非也,妾见市中卖馄饨者,其担锅、灶无不备,盍雇之而往?妾先烹调端整,到彼处再一下锅,茶酒两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芸娘的意思是说我把东西都弄好,到了一下锅即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沈复又问:“酒菜固便矣,茶乏烹具。”芸娘曰:“携一砂罐去,以铁叉串罐柄,去其锅,悬于行灶中,加柴火煎茶,不亦便乎?”沈复鼓掌称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芸娘找来卖馄饨的鲍师傅“以百钱雇其担”。沈复把芸娘的想法告诉想去看花的朋友,大家都感叹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午后,大家带着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籍,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直到傍晚:红日将颓,沈复想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芸娘曰:“今日之游乐乎?”众曰:“非夫人之力不及此。”大笑而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沈复描绘的此情此景,是在清朝乾隆年间,而我们现在的一些境况就是效仿古人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疫情时代,三年时间大家几乎没有远方。为了寻找诗意,只能临近择地而游,或至林间,或至水边,饮茶、野餐、烧烤,赏景拍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自然不用顾挑担的热酒煮食,可以自带卡式炉,烧水烹茶,亦可带烧烤炉烧炭烤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周日和女儿同事一家去野餐。他们家的野外装备真是惊着我了。我很外行的知道了那种撑起来的帐篷叫“天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去野餐用具样样俱全,竟然还有一个车载冰箱,连一块专门的电池和一块太阳能板,不间断的给冰箱充电,还可以带动电风扇吹风。我们在盛夏的野外,也能吃上冰糕、冰激凌,还有冰镇的西瓜、啤酒。这样的野营,不是一般的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木碗、筷子、餐具,有整套的泡茶用具。除此之外,烧烤用的整套调料盒,便携式迷你菜板、菜刀、铲子、勺子等等全部收纳在一个专用包里面,好精致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家的野餐户外用具不单是专业,而且是有品质的。比如说餐桌椅,我以前看到的基本都是金属架,普通帆布的,不是黑色就是迷彩色,而人家的都是仿木的材质框架,本白色的帆布,看上去是那么的高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对物品的高品质追求,折射出来的是对生活的更高品质追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我们去的是一个樱桃采摘园。树上的樱桃已经采摘完了,只剩下茂密的叶子,整个园区都在茂密的绿色覆盖之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一直沿着蜿蜒的道路前行,转过一个山脚,来到一处山坡下。在这里可以看到一片水域,他们告诉我那片水就是岗南水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停好车,男人们开始搭建野餐的帐篷。我们绕下山坡去水库的边缘。临水的地方,有一小片冲击的浅滩,远望是绿油油的草地,走近了才看到是那种长荆棘的植物,很低,刚刚没过脚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微风吹过,不是很热。远远的蛙鸣和鸟叫,它们用声音画出了空间感,还有这个空间里的清新与滋润。太阳在云层中高悬着,直射下来。我知道这样的光线最不适合拍照,要等太阳在沉入西山之前的那种耀眼地明亮才是拍摄的最佳光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走上来,两个天幕帐篷已经搭建好了。一个喝茶,一个野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还没有烧开前,他们家的姑姑给大家拿来一旅行壶的自制果汁。倒出来是暗红的汤色,入口除去淡淡的酸甜外,还有一种我从未尝过的味道,有些久远的熟悉的味道。姑姑说是桑葚煮的汁,加了几片柠檬。我才恍然,那种熟悉的味道就是桑葚的味道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后是一道道的茶,六堡、白茶、普洱…… 然后是各种吃,杏,杨梅,冰糕、冰激凌。似乎把一个精致的茶歇挪到了野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到了午餐时间,餐桌上摆满了各种凉菜。我看到了一盒毛豆,之所以注意,是因为那盒毛豆的豆荚两头是剪掉的,一颗颗整齐饱满的躺在盒子里,碧绿而充满诱惑。这是除我家之外,我第一次看到别人家也如此精致的煮毛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羊肉烤好了,鸡翅也烤好了。冰镇过的啤酒,混合着羊肉的香味和孜然味道,就像那些不再回来的旧时光,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眼前的一切,都是今夏的一期一会。而每一次相逢,都是今生的一期一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午餐后,是休息。有的到车里,有的到帐篷里,有的挪到树下。我在等时间,等光线。果然,下午四点半之后,太阳西沉,阳光和水汽交织,薄雾在水面上升腾,光线斜射,水面泛起波光粼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选了一张小桌和两把椅子,还有那张好看的月亮椅,带着我的花瓶和紫色的野花,一顶太阳伞。我们来到水边的滩涂草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镜头里,布置好的场景如同不真实的画面一般。我看看西边的云层,随着太阳西沉,我知道,一切眼前的光影变化都不会长久,需要抓住的就是眼前。我举起相机,在咔咔的快门声中,留住这可遇不可求美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看片子的时候,我很感慨。当疫情与生活并行,恐慌、无奈、惋惜成为生活现阶段的关键词,很多人被这种不确定性左右,有些颓废,有些打不起精神。但也有这样一群人沉着、淡定、积极,在不确定中寻求正向改变,用自己的方式为平凡生活“加戏”,上演了专属自己的精彩篇章,愉悦着自己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生命中的美好,却未必总能顺利地如约而至。“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但愿莫错过,唯愿常珍惜。</b></p> <p class="ql-block">后面图片是场景实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