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的迷思(郭耕)

蝈蝈~四不像

<p class="ql-block">黑天鹅的迷思</p><p class="ql-block">郭耕</p><p class="ql-block">2022夏至一早,我随圆明园鸟人宋会强从密云飞车进城,先在园中观鸟,宋老师作为本地“土著”,飞鸟即见,如数家珍,令人惊叹。继而与圆明园生态科同志谈鸟类保护事宜,但说到黑天鹅,园方颇有感慨,压力山大,为何?后来发现,跟园方的“黑天鹅雕塑说明”有关系,那上面竟然镌刻着“黑天鹅为野生保护动物”,我想,即便是,也是指澳大利亚,而非中国;再有,迷惘产生,也与2021年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有关系,此名录竟也将这一外国留鸟列入本市野生动物名录,起码,这两点都误导了公众,盲目把家禽定位为野鸟了。</p><p class="ql-block">应知黑天鹅既不是本地野生动物,也不是我国保护动物,但从动物福利来讲,不可随意伤害之!毕竟要讲社会公德。但不能无视科学,黑天鹅乃澳洲留鸟,不会迁飞来中国,这些都是来自人工饲养繁育后的扩散个体,近年各地动物园,饲养场,包括北京麋鹿苑都有黑天鹅繁殖并自由飞翔,所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常常见到动物,不必大惊小怪,生态文明需要公众适应,更不宜随意提高保护级别。就像我们一些大学,不能把黑人留学生视为特殊阶层,更不能任其肆意妄为。</p><p class="ql-block">地球上的物种灭绝,因素之一就是外来物种入侵,黑天鹅作为百分之百的外来物种,种群数量必须适当控制,否则本地野鸟生存空间就会被挤压,多年观察发现,麋鹿苑因有黑天鹅存在,就使本土天鹅长期以来难于繁衍。</p><p class="ql-block">在这个问题上,就像北京动物园的猫友们盲目维护流浪猫的猫权一样,圆明园鹅友们的情感可以理解,但是,管理者包括领导者却不可人云亦云因公众缺乏相关知识而使自己缺乏科学态度。民情舆情值得重视,失去理智的对待方式则不可取,所以亟待普及分类知识,提高博物水平。</p><p class="ql-block">天鹅属中的七个物种里(包括我国有分布的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国外的包括北美黑嘴天鹅,南美黑颈天鹅、扁嘴天鹅以及澳洲黑天鹅),本次话题涉及的天鹅是黑天鹅,又名塔斯马尼亚天鹅、澳洲黑天鹅(学名:Cygnus atratus),英文名Black Swan。是一种大型游禽,黑天鹅原产于澳大利亚,包括塔斯马尼亚。它主要活动在澳洲西南部、南部、东部地区,澳大利亚珀斯有黑天鹅故乡之称。后引进至世界多地,主食各种水生植物和藻类。具有较强游牧性,迁移模式不规律,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迁徙时会组成成千上万的大团体。黑天鹅在国际附录中为非保护物种。在我国属于可大量人工繁殖的驯化品种,即家禽家畜,与鸡鸭,蓝孔雀、珍珠鸡、火鸡等同待遇,吃之无罪,情感则是另一码事,民主与科学,二者同样重要,不可偏废。</p><p class="ql-block">在西方,一说黑天鹅就容易联想到一词“黑天鹅事件”,什么叫“黑天鹅事件”?</p><p class="ql-block">原来,1400年前后的欧洲,只有贵族才能拥有天鹅,例如德国的天鹅堡是皇家驻地。在戏剧中,美丽高贵的白天鹅是正面形象的代表,而与此相对,人们臆造、设计了一个负面形象的化身,就是黑天鹅,长达两个世纪欧洲人都是这样认为,不料,1697年,欧洲探险者在澳大利亚惊异地发现了这种黑色的天鹅(Vlaming在1697年),人们在澳洲塔斯玛尼亚岛发现这样一种天鹅:黑色羽毛有如一袭的带花边晚礼服,红色的嘴如同妖艳妇人的红唇。由于欧洲人当时对世界鸟类的无知,少见多怪,于是,在英语世界,Black Swan的突现就成了不可思议事物横空出世的代名词,希望我们不再重蹈覆辙。</p><p class="ql-block">观鸟可以娱情健身,更有助于格物致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697年,欧洲旅行家抵达澳洲后,才首次亲眼目睹黑天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