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 大家笔下何曾小,我的网缘

袁本立 683758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推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黄慧梅 </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又周末,《文艺石首》“三人行”启幕时刻,联袂演出特别是主角将有怎样的呈现呢? </p><p class="ql-block"> 袁本立老师,石首籍军旅作家,辽宁省作协会员,大连日报行政处长。从1980年代至今,发表、连载、入编、出版游记和小说多部。为回馈家乡文友,袁老师再次以饱满的热情,创作出一篇滑稽而深沉的短篇小说《那个小小的》,以飨父老乡亲。 </p><p class="ql-block"> 老实说,关于头衔、职位这些东东,我真就不怎么敏感。很庆幸,袁老师从不拿职务说事,为人非常低调,对待像我一样的晚辈后进,更是多了一份宽容和关怀。我是个轻微社交障碍患者,说话总是不太在状态,很容易得罪人。可袁老师足够宽厚,从没因我说话不得体而生气过。相反,如果他察觉我可能又惹麻烦了,会私下劝慰我:认真做自己的事,话就由人说去,别太放心上。就那么简短的几句话,足以让我紧张的神经舒缓下来。 我虽然也爱看书,但写点文字总是不得要领。向袁老师求教,袁老师把身段放得很低,既谦逊,又热心的给予指导,还赠送我几本书,让我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袁老师就是一位坦荡君子,仁厚长者,令我肃然起敬。 读袁老师的文章,从他《故乡梦》到《中华情 . 台湾行》,最突出的感受:醇厚、圆润,犹如一杯陈年普洱,味甘、性温、爽滑。袁老师遣温润词句,细细阐释所见、所闻、所感,总是那么慢条斯理,流畅舒坦。特别是内心情感的抒发,诚挚而真切,一如他的为人,全没一点儿虚浮。 </p><p class="ql-block"> 而今天推介的这篇小说,完全颠覆了我对袁老师文章风格的认知。第一遍读《那个小小的》,我的感觉是:有点玄。首先联想到鲁迅先生笔下的狂人:患病,臆想。只是对待病症的方式和态度不同。“狂人”猜疑,恐惧,回避。鲁迅先生旨在以“狂人视角”,“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而本文主人公面对突如其来,不息不止的病患,不畏怯,也不怨怼。而是坦然接受,轻松调侃,积极应对,心中仍然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作者运用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手法,引导读者在阅读中深入思考,强烈地感受现代人在生活中不断地受到挫折、失败,或是陷没于负面情绪的困境。由此,我又联想到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那个老渔夫桑地亚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永不言败。 </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题材,巧用意识流手法,将尴尬的生活状态用一种略带诙谐的语言来表现,突出理智与虚妄之间的矛盾,折射出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一种痛感和无奈感。写作手法也很奇特,题旨尽管严肃,袁老师却使用干净、简练的语言,逗人遐想,做到潇洒自如,想象飞腾。所谓笑谈真理,当是他的文字的绝大妙处了吧。</p><p class="ql-block"> 借一句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个小小的》已经脱离作者,成为了一个独立存在的事物,至于读者怎么去解读,那就不是谁能统领的了。《那个小小的》到底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我就在这起个头,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品读,各自去玩味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黄慧梅,中学物理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带领自己的教学团队,在中考中多次获得全市第一的好成绩。业余,酷爱阅读文学书籍,古今中外,涉猎较广。偶尔也会模仿着写一些小品文,以抒情遣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