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17日,老知青欢乐游,走进了古色古香的即墨城。一天的时间,其实只能是走马观花,为了对即墨有进一步的了解,便查阅了部分资料,越看越觉得即墨古城的形象高大起来,越看越令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即墨,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名邑,秦代置县,隋朝建城,即墨大夫刚直不阿、田单破燕、田横五百士、郭琇三疏等典故让即墨昭彰史册。即墨县治自公元596年迁至现址,已有1400多年历史,棚户区改造中诞生的即墨古城项目作为一种城市“再造”,成为即墨历史文化演变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 即墨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厚的积淀。即便是“即墨”这个名字,也引人遐思。据史料记载:“即墨之名,因水而得……”,因其地临墨水河而得名,“即”是指临近、靠近,“墨”便是指墨水河。</p> <p class="ql-block"> 即墨古城东城门楼,重檐耸立,雕梁画栋,东西各悬“奎明楼”,“海天极望”(东)和“山城保障”(西)之匾,为古城东门楼点睛之笔。</p> <p class="ql-block"> 奎星,俗称魁星,是中国古代二十八宿之一。亦被称为“斗魁”。后尊其为主宰文运的神,成为封建社会读书人最崇信的神之一。</p><p class="ql-block"> “奎明”之意,奎明也,仰高天祥云,启文思明心,东城门楼此匾,既是援引史据,又与文昌阁、文庙等相互应,寓意即墨文运昌盛。</p> <p class="ql-block"> “海天极望”,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字。寓意登高远眺,视野广旷。寄景寓情,展现了东门的地理位置,更不输磅礴气势,与“山城保障”之义相互应。</p> <p class="ql-block"> “山城保障”,寓意城楼高筑,固若金汤,保平护安。</p> <p class="ql-block"> 进入古城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赫赫有名、家喻户晓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雕像,不禁肃然起敬!很多人都不知道,王羲之的祖籍原来就是青岛即墨。</p><p class="ql-block">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此雕像由著名雕塑家曹春生创作。</p> <p class="ql-block"> 即墨古城内美景如画,亭台楼阁,碧草鲜花,引来美女帅哥们竞相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古城西门,城楼屹立,匾额“三齐绕邑”高悬。</p> <p class="ql-block"> 在古城的东北方,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楼阁——学宫,青砖黛瓦、漆柱雕梁。 所谓学宫,就是旧时即墨的官学场所,就像我们现在的学校一样。</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即墨古城学宫建筑群将南方园林风格与北方建筑模式巧妙融于一身,其中纯木打造是其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 东西大街牌坊林立,诉说着不尽的名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关于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 四世一品坊始建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次年建总督三边坊。是为表彰即墨历史名人、明兵部尚书黄嘉善镇守三边、两受顾命的功德而立。</p><p class="ql-block"> 据清《即墨县志》记载,黄嘉善自祖上就重信义,性格温厚,谨慎处事,始终保持不张扬,不骄横,不奢侈,不放纵,忠厚待人等优良家风。</p> <p class="ql-block"> 亚魁坊,为明代蓝田立。蓝田,幼能诗赋,才名远闻,弘治五年(1492年)年仅十六岁即乡试高中亚魁。山东提学沈钟对蓝田之才华心有所疑,再三复试,均名列前茅,沈钟不胜感叹:“不期即墨之乡,而产蓝田之玉”。蓝田从此名扬齐鲁,遂被荐于京师太学。</p><p class="ql-block"> 蓝田一生品德高尚,仗义疏财,乐于助人,深受乡民的爱戴。</p> <p class="ql-block"> 父子御史坊是为蓝章、蓝田父子而设立。</p><p class="ql-block"> 蓝章曾任陕西巡抚达四年之久,因政绩卓越,后升迁南京刑部右侍郎,离任时,三秦父老为其立“去思碑”,记载着蓝章的功绩,建生祠奉祀。蓝田到任后,不敢稍损其父当年声誉,尽修其父任巡抚时之旧政,让民休养生息,因而深受三秦父老爱戴,当地人赞其父子曰:“一按一抚,一子一父,虏不犯边,民得安堵”。</p> <p class="ql-block"> 在即墨,“蓝田门楼”的故事几乎无人不知。据说当年蓝田沒有被招为驸马,一个人在五朝门前郁闷,恰巧被皇上看到,皇上就问:“蓝爱卿在看什么?”蓝田随意说道:“我看好这五朝门了。”皇帝为了安抚他,便下旨,给他在即墨老家仿修一个和北京五朝门一模一样的,只是矮了两砖。于是,在即墨城便有了这个小五朝门。</p> <p class="ql-block"> 斯文正路坊为文庙诸坊之一,意谓儒生须读书,乃为承孔子文脉,行儒家正统之路。</p> <p class="ql-block">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坊分别为文庙诸坊之一,仿曲阜孔庙,意谓孔子其德如天地之大,其德古今无人可比。</p> <p class="ql-block"> 祥发皋虞坊,意为如此贤才的家族发祥地在皋虞。其正面题额为“德光炎汉”,意为王公一门的道德品行为汉朝增添光彩。</p> <p class="ql-block"> 棂星门,中国传统古建筑名,是即墨古城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古代汉族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p> <p class="ql-block"> 恩宠宪臣坊,为明代周被立。周被,明万历十三年贡生。选任直隶蓟州同知,后任广西布政司经历,升四川成都府通判。</p> <p class="ql-block"> 齐王田横坊和五百士坊</p><p class="ql-block"> 田横,是秦末齐国旧族,继田儋之后为齐王。汉高祖统一天下后,田横不顾齐国的灭亡,同他的五百义士困守在一个孤岛上。汉高祖担心日后为患,下诏令要田横来降。田横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带了两个部下去了京城,但在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横便自刎而死,遗嘱同行部下拿他的首级去见汉高祖,表示自己不受投降的屈辱,也保存了岛上五百人的生命。汉高祖用王礼葬他,并封那两个部下做都尉,但两部下在埋葬田横后,也自杀在田横的墓穴中。汉高祖又派人去招降岛上的五百人,但他们听到田横已自刎而亡,便都蹈海而死。</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田横五百义士慷慨赴死,留下了千古悲歌!</p> <p class="ql-block"> 世步青云坊,为杨良臣、杨盐父子立。杨良臣,明弘治十一年举人,任安徽太平知县、山西黎城知县、太原府通判等,为政宽厚,爱护百姓,当地士民曾绘《太平鸣琴图》以颂扬其德政。其三子杨盐,明嘉靖四十年举人,任山西吉州学正、南直隶沛县知县等,为官清正耿直。</p> <p class="ql-block"> 即墨县衙,坐落在即墨城中山街东端路北,自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迁城立衙,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了。历经沧桑,城内的古建筑大都随岁月的流失而烟消云散,惟独县衙的一至三堂幸存下来,成为山东省唯一能看到的三堂老县衙。</p> <p class="ql-block"> 因时间关系,未能进入县衙内。据记载,衙内一堂,即正堂,是诉讼、审讯的场所。正堂上方悬挂着“即墨县正堂”牌匾,门柱两侧的对联“案头三尺法烈日严霜 堂外四时春和风甘雨”,让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从正堂后门出来,就是由两座完全对称的厢房和一座正房组成的二堂,二堂中间的空地上,栽种着6棵高耸入云、盘虬环龙般的柏树,据专家认定,这些树已有400年至600年的高龄。据说,站在堂下,凉风阵阵袭来,龙柏枝条和高耸的屋檐挡住烈日,比呆在现代化的办公室里要惬意百倍。</p> <p class="ql-block"> 二堂的后面则是三堂,这里略显陈旧很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门外,即墨县署匾额下一幅对联:</p><p class="ql-block"> 勤慎忠诚曾冠三齐首</p><p class="ql-block"> 廉明公正无违百姓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马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即墨古城西部,是一个世界罕见的集多种地质现象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宝库”。</p> <p class="ql-block"> 闻名遐迩的当属石柱群,成于亿万年前的火山运动,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柱状节理,株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令人望而生畏,故名“马山石林”。可惜近年铁篱围筑,只可远观不可近现。</p> <p class="ql-block"> 马山远观似一副马鞍状,古称马鞍山,后简称马山。山势突兀屹立于千年古镇西郊。及至近代,农户上山采石,惊现柱状节理石群,乃罕见地质遗迹,遂被认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地后公园”。</p> <p class="ql-block"> 即墨大夫,战国时齐国人,姓名失传。齐威王时治即墨,刚正务实,政绩卓著。他廉直勤政,几年间使即墨地方田野开垦广拓,居民生活富裕,社会秩序安宁。</p> <p class="ql-block"> 但即墨大夫为人刚正不阿,不去贿赂讨好齐威王左右弄权施威的贪官污吏,所以不断地遭受馋言诋毁。好在齐威王明察秋毫,澄清是非,嘉奖了即墨大夫,“封之万家”。旧时即墨地方建有“九贤祠”,即墨大夫列九贤之首。</p> <p class="ql-block"> 图左边这位老者,为瞻仰即墨大夫,跟随大家来到塑像前,筋疲力尽地跌坐在阶前石凳上,实在无力再登上台阶了,感谢姚青大哥拍下了他的背影,使其与同伴们同框了。</p> <p class="ql-block"> 万能的手机时代,造就了一大批摄影爱好者。感谢知青队伍中众摄影师的辛勤付出,为我们留下了美好的瞬间和永恒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再见了,即墨古城。</p>